“风大又怎样” ——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助新力量扬帆起航
9月12日——14日,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在福建平潭举行。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共收到来自全球331所高校共1849部作品,征片数量创下三届之最,其中88.6%的主创群体为“95后”新生代电影人。本届50部入围作品中,共有15部来自宝岛台湾,十余位台湾青年创作人来到影展现场,这也是三届以来第一次有台湾青年创作者大规模地线下深度参与IM两岸青年影展。9月13日,国台办新任发言人陈斌华在国务院台办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高度评价了正在举办的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前不久刚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曾谈到,“对中国电影而言,新力量强,则电影强;新力量强,则电影事业前程似锦,充满希望。”IM两岸青年影展的举办,使一大批优秀青年电影创作者被看见、被发现。入围前两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100位青年导演后来怎么样了?大赛主办方告诉记者,自此之后这些青年导演又入围及获得了487个国内外电影节展的奖项:如第二届获奖作品《三只蚂蚁》在IM首映后,获得202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十佳短片奖;凭《好学生阿强》获第二届IM麒麟最佳导演奖后,中国台湾导演高士文2022年再获台湾金穗奖;凭《未竟人生》获得第二届IM麒麟新锐非剧情短片后,导演陈昱璁又斩获第47届学生奥斯卡纪录片单元金奖……IM两岸青年影展创始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董事长洪雷说:“这证明了IM评委会的眼光,也是IM专业性的证明。接下来,我们还要为青年做更多,为他们找好出路,让青年创作者被媒体‘看见’,被‘产业’看见。”。
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在资金与专业培养上给予青年创作者优厚扶持,表彰扶持资金约280万,其中主竞赛“麒麟表彰”单元最佳影片奖金高达30万。最终,河北科技大学李家和执导的短片《地儿》荣获麒麟最佳影片。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制片成本只有5000元,而青年影人李家和也是一名跨专业导演,他用作品证明了自己,也鼓舞着更多年轻人坚持电影创作的初心。
为了让青年创作者与产业实现有力对接,今年IM两岸青年影展“生生不息”成长计划还特别新增了提案大会。11个“正在创作中”的项目直面决策人团队的评判,决策人团队由来自华夏电影、华策影视、横店影视、永乐影视、阿里影业等国内大型影视公司,B站、抖音、腾讯等大流量平台以及中国电影家协会导演协会“青葱计划”的相关负责人组成,青年影人推介方案、直抒胸臆,进一步对接市场。
青年影人更多关心的编剧问题
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为青年影人开设了《电影人的“迷·思”》《从100到1:躲在银幕背后的操刀手》《打开青年影像创作的多维世界》等公开课、大师班。在创作本体层面,青年影人表现出对剧本创作的极大热情与重视。IM两岸青年影展评委会主席、导演王小帅本人也曾在《地久天长》《冬春的日子》等多部电影中同时担纲导演和编剧,在他看来,对于许多强调作者意识的影片创作而言,导和写是分不开的。“你的表达要写出来,旁人才能看到。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往往写得越多,影像转换的棱角会被磨平,所以还要保持一定的控制力。但是作者电影你不会写又是不行的,因为对于作者电影创作而言,所有人都会围着导演的意志转,别人写出来可能不是你想的。我非常强调让青年导演自己去写剧本,从而在剧本中看到他们的思想。”除了文字和镜头展现出来的东西,王小帅还特别看重青年导演的人品与做事的方式,“这也是一个长效效应,不是碰巧一部作品很好,而是能够在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台词怎么写?”“如何在剧本中塑造距离自己年代较远的人物?”……面对青年影人的发问,业内人士结合自身经验为他们答疑解惑。曾创作过《地久天长》《山楂树之恋》等多部电影的编剧阿美谈到,编剧要尽量追求台词的精炼。角色不得不说些什么时,要注意不同角色的台词腔调是不一样的,阿美通常会努力找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同笔下具体角色差不多的人,想象如果是他会怎么说这句话。
导演、编剧、制片人耿军谈到,在塑造距离自己年代较远的人物时,翻阅资料这项案头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这些资料或许并不完全贴切,但能够通过这些资料回答:你笔下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他们真正在意的又是什么。耿军对于台词写作,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意义,不仅是读书,也包括阅读经典影视作品的台词。耿军最喜欢的两个电影是《茶馆》和《东京物语》,“这两部电影里的台词说得既清楚又‘话里有话’,既有表面意思又是‘此地无银’。我们看到了自己追求和喜欢的台词,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去补充、积累这方面的能力。”平日里耿军也喜欢读书,阅读是他日常审美兴趣的所在,“每次看书我都不是抱着学习的心态、也没想一定要记住什么,而是就在一段时间里沉浸式阅读,以期进入到作家们所描绘的那个世界。”阿美分享说,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台词很有诗意,据说编剧写台词的时候是模仿莎士比亚的台词风格,实在写不下去或者没有感觉的时候,就会读一段莎士比亚来寻找语感,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
台湾青年影人已成为IM一股不容忽视的优秀力量,对比前两届“云见面”的限制,两岸青年影视人才的线下交流无疑是打破隔阂、消弥歧见、增进感情的最佳沟通方式。
在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上凭借《带妈妈出去玩》获奖的台湾导演隋淑芬第一次来到影展现场。她一直都记得当初获奖时,王小帅导演对她的鼓励:青年电影人不只是年轻的学子,而是永远对电影保持热情和信念的人。正是在这样的激励下,她在今年完成了自己的又一部作品,希望明年能带着新作再来这里和大家见面。
平潭岛是祖国大陆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平潭先后于2019年、2020年颁布《平潭综合实验区促进两岸影视产业合作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截至目前,全岛注册有210余家影视企业,近百部影视作品在平潭取景拍摄。以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举办为契机,平潭影视人才库建设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等国内13所院校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授牌“学生创作基地”,为两岸文化交流培养人才、探索新路径。
“风大又怎样”是今年IM两岸青年影展的口号。这一年的IM受疫情影响历经3次延期,影展T恤及各类物料上印制的年份定格在2022。洪雷坦言,“去年提出‘风大又怎样’这个口号时,浮动在我们心里的其实是问号,不是叹号。疫情时期种种艰难难叙,但借着这句口号,我们为自己打气,也为所有创作起步阶段的青年电影人打气。”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两岸的未来。风虽大,心更近、情愈浓,以电影为媒讲好“两岸一家亲”的故事还在继续,两岸影人双向奔赴,定会有数不尽的重逢……
下附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麒麟表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