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我 拥抱时代 ——青春创业电影《曾经炽热的我们》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炽热青春,奋斗不息。9月12日,青春爱情创业电影《曾经炽热的我们》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全国工商联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影片主创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与会专家对影片所展现的青春过往、真实质感、不落俗套的切入视角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等给予肯定。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天津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山东乐旋影业有限公司、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总监、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担任嘉宾主持。
独特视角,书写真实青春
据影片导演马小刚介绍,在接触项目之初,曾参照、学习、总结和借鉴了大量创业题材影片,最终决定将视角落在个人的成长。情节尽量保持现实故事的肌理,而不加入太多的商业套路;影像借鉴了商业化手法,提升了影片的可观赏性,尤其是结局的人物内心独白,在国内的青春创业类型影片中更是非常独特,相信能够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体验。
影片编剧方唱、王馼表示,在创作初期,采访了大量的创业者,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每一个创业者身上的奋斗力量,希望能将这种生动活力表达和呈现出来。“在最初就确定了影片并不是一个财富狂欢和成功学的故事”,而是聚焦个人,更多关注“成功”路上的遗憾,如可能失去的生命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亲密关系,通过辩证的视角,讲述最朴实的价值情感。
影片监制、著名电影录音师陶经结合在天津电影制片厂的工作经历,表示每一代人都是“曾经炽热的我们”。在他看来,真实的基础和现实的思辨是一部优秀影片应有的底色,而本片立足原型,挖掘一种近乎悲悯的心理变化;瞄准青年创业,展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兼具真实性和话题性,尤其音效等方面的使用,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较好地烘托了人物的情感波动。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影片叙述流畅,人物鲜明,台词亲切,有观察、有思考、有表达、有独到的艺术追求,脱离旧有的青春片公式,将青春与创业结合,完成了一部反类型、反套路的青春类型片的创作;同时青春片的电影语言,也达到了与年轻观众的共鸣共振。在社会意义层面,提供了一个视角,带领一部分迷茫的年轻人认知创业企业和企业家,具有一定的社会参考价值。
中央宣传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用“单纯、真挚、炽热”来评价影片,它用较好的视听品质,提升了观众的观影感受,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带给观众真实的质感。在他看来,主创们的影像追求、主演们的青春气息,让观众沉浸在热血的氛围中,阳光色调与当下时代完美契合,使其中的反套路、非戏剧化、不完美成为一种特点,难能可贵,值得肯定。
长期关注和扶持青年电影创作者的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信处处长王纯肯定了这部影片,指出优秀的青年导演和主创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欲,二是足够纯粹。而本片在创作层面的高完成度,反映了青年电影创作者的炽热激情和技术提升。主题上,没有对成功进行名利化和世俗的宣扬,也没有沉湎于常见的灰色阴暗的青春片套路,值得肯定。
走出小我,触摸时代体温
影片策划方卫回忆了影片的缘起,影片策划的初期,在原型身上看到了青春的狂放、情感的真挚,也看到了创业的艰辛,“非常具有现实主义的观照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希望通过90后10年成长的缩影,触摸时代的体温,勾画岁月的年轮”。在他看来,“有得到必有失去,有成功必有遗憾,正是这种失去与遗憾,才显示了一代人的青春成长,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也将引起一代年轻人的共鸣和共情”。
影片策划、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挺伟用“坚守初心,方得始终”来形容影片的整个创制历程。在筹备之初就希望影片能够达到三个效果:第一要有时代的映射,第二要有生活的质感,第三要有创新的表达。影片对于人生抉择、职业选择的探讨,不是简单的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缩影;“邻家男孩”一般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定,简单又真实,纯粹又日常,显示了真实的质感;主题上,不纠结于创业成功学,而是传达极其简单的内核:做好自己的事、珍惜身边的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影片出品人梁奇表示,影片主创都是一群90后左右的年轻人,结合自身的经历,大家一致将成长(创业)过程中的遗憾、人生选择没有对错等作为影片的内核。“作为出品方,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年轻人,在创业或者工作过程中能够对身边人更加珍惜和关注,对背向而驰的朋友能够更加理解和宽容,对别人家的孩子最后选择回归平凡,能够多一份释然。”
北京评协视听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立表示,很少有影视剧去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缺失,尤其是情感的缺失,影片别出心裁地采用这一视角,着重展示年轻创业者“在获得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失去”,值得称赞。回归影片本身,“打破了青春励志题材电影传统的叙事框架和窠臼,尤其对于如何定义成功与失败、事业与爱情有了更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表达,对于成功的定义,从美学角度来看是维纳斯缺憾的美”,呈现了青春的味道、温度、残酷。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认为,影片是一部“新颖的、具有真实质感和时代映射的、以创业为主线的青春爱情片”。在他看来,影片走出了小我,拥抱了时代,讲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故事,展示了炽热的青春,体现了创业的激情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兼具现实烟火和时代气息,是当代都市年轻人真实而正面的青春写照。“在满足观赏性的同时,也更励志、更具有现实意义”。
连接现实,彰显社会价值
影片总出品人王哲涵详细阐释了启动、投资这部影片的背景,表示要在10年之际做一个总结,也是对青春和过去的爱情以及自己郑重地道一声别。“相比于影片中的个人情感经历,更想让大家看到背后的社会意义”,在他看来,现实要比电影更残忍、更艰难,当下时代日新月异,更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创新、努力和坚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发展贡献民营经济的力量。
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认为这是一部对民营企业非常友好的电影,对年轻的创业者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关心与关照。当下社会尤其需要兼具社会福祉和社会安定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影片用“曾经”两个字表达了时光的无情、创业的艰辛,“忘不了,回不去”,结尾更是令人深思,全片没有过度渲染苦难、也没有过度炫能,展示了最真实的、需要倍加呵护的年轻创业者的形象。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也表示,影片是为数不多聚焦大学生创业的优秀作品,全篇充盈着青春气息、创业激情、生活热爱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当下更加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对年轻人的成长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引和启示作用。同时,影片采用多线叙事的结构,事业、爱情、兄弟三条线交叉,内容情节充实、人物形象丰满,尤其是爱情线最能打动人,悲剧性的结局独树一帜。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维才表示,影片与高校年轻群体有着诸多共鸣,在青春片的元素之外,接入了更多的社会化的议题:年轻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当下年轻人不但是电影票房的主力,更是电影信息传播的重要推手,其在自我价值和理想层面的追求与迷茫,与影片“企业家的心灵史”高度契合。回归到影片本身,叙事简洁明快,人物角色设计鲜明贴合,音乐和影像运用成熟,这些都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著名影评人、监制,四味毒叔发起人谭飞表示,影片“不庸俗、不油腻、有反转、有惊喜”,如男主误入授课组织的情节,出人意料又笑果十足,而年轻演员的选择十分优秀,青春靓丽、潜力无限,也十分贴合影片的设定,相信会对学生群体产生足够的吸引力。现场,谭飞还对影片的宣传及话题营销提供了建议,可以通过适当的、带有极强情绪引导性的抖音话题的传播,点燃大众好奇心与关注度,助力影片票房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