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纪录片因平实而精彩 创作者因付出而获益
来源:光明日报 | 梁君健  2023年09月19日07:59

我曾有机会爬到故宫养心殿的屋顶,见证一片片琉璃瓦被揭开、一块块木质构件被卸下。房梁上,那已有400年历史的五彩祥云纹样逐渐在我面前铺开,我感到眼前的一切就像一扇历史的窗户。推开这扇窗,我的眼神与明清时期工匠的目光交叠重合了。

这一幕足够震撼,但还不足以让我真正读懂这座建筑。在故宫“飞檐走壁”,只是拍摄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带给我的独特体验之一。“没有一座城池可以离开人存在”——更令人难忘的故事发生在故宫之外。

那是2020年8月一个周五的傍晚,得知一车从河北廊坊运往故宫的松木即将启程,我们立刻集结,从北京向廊坊出发,准备从起点开始完整记录松木的“故宫之旅”。不料,电子导航中的路线由绿变红,车程从预计的90分钟拖到3个小时。最终在木工队长和货车司机的帮助下,我们赶在木材启程前到达廊坊,在晚上12点拍下木材抵达神武门的镜头。

我们与货车司机孟师傅共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在路边席地而坐、等待限行时段结束的过程中,我们在孟师傅身上获得了意料之外的素材。至今,他独特的工作习惯、他与家人视频通话时的神情,还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这次拍摄经历给予我深刻的启迪——宏伟的故宫、灿烂的历史,与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息息相通。

曾经,我深受影像人类学启发,乐于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寻找、体悟、讲述生活的真谛,让生活这个“老师”教我如何表达。如今我更加坚信,只有进入现场,用一种细腻的、不带预设的方式,才能体会并捕捉人的独特气质和物的丰富意蕴。

我是纪录片创作者,也是纪录片教育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更深切地感受到纪录片的力量。一次,我带学生到福建的古村落拍作品,几天后发现原本信心十足的学生突然打了退堂鼓:他们想要拍摄的主人公经常醉酒,难以沟通,拍摄不得不停止。我告诉大家,不去预设、慢慢酝酿,去发现主人公更深层次的人生体验。学生重新扎到选题当中,用影像将主人公充满坎坷却涌动温情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最终拍出了十分动人的作品。

纪录片能让我们接触到跟自己人生轨迹截然不同的人,体验我们不曾感知的事。对大多数青年来说,纪录片可能并不是一个职业选择,但可以是他们认识社会,重新思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重要渠道。我认为,也许纪录片的最大受益者,正是纪录片创作者自己。

(记者彭景晖、通讯员王艺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