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文学雕塑不朽的铁人精神 ——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获奖作品评述
来源:文艺报 | 第广龙 路小路  2023年10月09日16:56

2023年10月8日,是铁人王进喜百年诞辰的日子。在此时,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在北京揭晓,又回到大庆油田颁奖。用文学作品塑造生动鲜活的文学形象,把铁人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是中国第一代石油奠基者设立这个奖项的初心和初衷。

中华铁人文学奖,这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奖项,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继第四届在大庆颁奖后,这一次再回大庆,正逢铁人100周年诞辰,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方热土:石油文学之根

石油,工业的血液。石油勘探开发,一个国家的重器。在现代社会,石油关乎进步和发展,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强大的命门。

我国的石油工业,历经坎坷,从无到有,走过一条自主发展的艰难历程。新中国成立,石油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拿下了一个个大油田。“把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这是铁人王进喜的愿望,也是百万石油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如今,在中国的版图上,一个个油田星罗棋布,大江南北,塞外边陲,钻塔在轰鸣,油田在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

大地上的这些油田、炼厂、加油站,是石油题材文学创作的根。只有扎根于此、倾情于此,才有石油文学作品那沉甸甸的分量。

2023年9月12日,一则由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提到: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组委会组织全国文学专家组成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评委会,对奖项进行终评,在监委全过程监督下,通过记名投票,共评出46篇(部)获奖作品。至此,从2023年6月至8月向全国公开征集参评作品,到8月中旬组织石油石化系统文学专家审读初评,再到公布获奖名单,中华铁人文学奖在这个秋天给文坛、给读者捧出了沉甸甸的硕果。

中华铁人文学奖的组织和举办单位,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这三家石油石化企业,构成了中国石油石化的主体,其业务覆盖了几乎整个中国的地理版图,并在海外有良好的发展。由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共同组织和联合举办,铁人文学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和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中华铁人文学奖,就是要倡导和推举扎根石油、书写石油的文学作品,其发起和诞生,本身就是文坛的一件大事。

1998年7月8日,铁人文学基金会第一次会长会议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大楼举行。王涛、张锲任名誉会长,焦力人任会长,赵宗鼐、张丁华、陈烈民、金钟超、李克成、王作然、罗汉等任副会长。1999年9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了“铁人文学奖”奖名。

时光荏苒,铁人文学基金会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到2017年,共举办了四届评奖颁奖活动,107部作品获奖,47名个人获个人荣誉奖,101部作品获提名奖。每一届都编辑出版获奖作品集,共8卷本,计310多万字,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这些作品改编的电影、话剧、电视连续剧,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奖、电视飞天奖等多种大奖。

铁人文学奖是在全国设立的第一个石油行业的文学奖,旨在奖掖石油石化工业题材创作方面涌现的优秀文学作品和作家。它是三大石油集团公司联手打造铁人精神的著名文学品牌,是石油石化行业的一面文学旗帜。在中国石油新时期党建思想文化基层建设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上,中华铁人文学奖被评为中国石油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创新载体”。

这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都根植于石油沃土,作者全身心投入,写出的作品是坚实的、有分量的,浸染了石油的底色,贯穿着真情实感。获得中短篇报告文学奖的《千难万险,吾往矣》是“三代铁人英雄谱”系列报告文学作品之一,发表于《中国作家》,出自大庆油田的于晓宇、王剑飞、王冰之手。作品讲述了大庆第三代铁人李新民的故事,选取了李新民鏖战海外为国找油、为民族争气的工作片段,用文学手法再现惊心动魄的历程,同时将温馨的生活片段穿插其中,丰富了李新民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石油人家属藏于心底的牵挂和同样博大的胸怀。另一位以《余韵》获得中短篇小说奖的作家杨中华在大庆成长,大庆的故事早已在耳濡目染中造就了他的眼光和思维。他说,作为油田后代,石油已融入他的细胞,在小说创作中,他以大庆矿区为背景,描写铁人后代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展示他们如何认识世界、认识生命,从而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余韵》叙述了油田“新生代”秦楼的故事,少年秦楼素有才情,痴迷京戏,苦练多年,矢志不渝,直到30岁时练功受伤才回到小矿,招工、娶妻、生子。因为石油人的基因,他能吃苦、有能力,遂当上维修班长。从在舞台上唱念做打,到如今在油井间周旋奔波,秦楼安之若泰,忙碌而充足。戏不唱了,秦楼操琴怡情,可喜儿子秦关亦有天赋,遂指导他学戏,父子俩在矿区汇演中获得如潮掌声。小说有出处、有依据,来自于东北黑土地,来自于大庆的滋养,写作上可谓另辟蹊径,获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潮涌而来:石油文学之源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第一次命名了“石油”,并断言“此物必大行于世”。而石油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火热的生产建设热潮中,才萌发出第一声激情的呐喊。

那个时代感召着人、鼓舞着人,投身创造的队伍一支又一支走向大漠、走向荒凉,走向石油勘探开发的第一线。诗人、作家们是劳动者,也是讴歌者,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时代,赞美那些发奋向前的人。

1999年11月26日,一件石油文学的盛事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天,在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隆重颁发,其中一项重要的奖项——中华铁人文学奖荣誉奖,颁发给了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张光年、刘白羽、张天民、魏巍、韶华、李若冰等,已故作家李季、徐迟、杨朔、闻捷、魏钢焰、孙维世、玉杲等被追授了纪念奖。这些老诗人、老作家都钟情于石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入油田,实地体验生活,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之后的岁月里也一直关注着石油。

在这里必须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率先倡导成立中华铁人文学基金会、创立中华铁人文学奖的焦力人。他是一位从延安走来的革命家,解放后担任了玉门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在焦力人的召唤下,延安时的文友被吸引到玉门,其中李季担任油矿党委宣传部部长,李若冰担任酒泉地质大队副队长。正是油田初创的艰苦岁月,《玉门诗抄》《石油大哥》《祁连山下》《柴达木手记》等作品传遍全国。“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这首诗歌就出自李季之手。一时间,到西部去,到石油勘探队伍里去,成为有志青年的时尚,西去列车的窗口,露出一个个向亲人告别的年轻笑脸。焦力人年轻时的文学梦,在石油勘探的岁月里越来越清晰,这也与他后来不顾年迈、力推中华铁人文学奖的诞生形成了呼应。这是一份情缘,是一位老人焕发出的光和热。那段岁月里,石油与文学的发展相互激励,相得益彰。文学没有缺席石油大会战:在去往大庆的列车里,余秋里旁边坐的是刘白羽、孙维世。描写铁人的话剧《初升的太阳》在北京公演,一票难求。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唱红了大江南北,文学以独有的作用,有力支持了石油大会战。“驱车陕甘访长庆,石油酬国识英雄。陇上人歌动地诗,边区高标创业情。入夜钻机鸣远山,信是铁人呐喊声。当年延长一涓流,汇成浩荡石油军。”这首诗歌,其景真,其情深,其意长,出自创作了《长征组歌》的将军萧华笔下。正是实地行走、眼看耳听,使得这位咏唱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诗人,在石油的现场,在黄土的群山,诗情被触发,留下如此动人的诗篇,其中的“石油酬国”之赞,正是当代石油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有前行者,就有后来者。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生机勃勃,油田也以昂扬的面貌迎来深入生活的作家。诗人雷抒雁书写塔里木油田的散文《彩色的荒漠》一经发表就引起关注;陈忠实到陇东采风,石油工人的形象打动了他,散文《山连着山》随即问世;贾平凹先后深入长庆、青海、新疆等西部油田,中篇小说《蒿子梅》就是他在长庆油田体验生活的收获。值得一提的是,贾平凹的这部中篇是在长庆油田的报纸副刊首发,油田报纸也破例用四个整版的篇幅来发表,在第一时间让油田的读者一睹为快。

应该说,正是这些作家对油田的书写,汇成了中国石油文学最初的源头,对石油行业作者的出现和兴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帮促效果。在他们的带动下,身在石油写石油的油田作家们一个个亮相,获得了外界的认可,无论哪一种文学门类,都有在全国叫响的佼佼者,石油系统的诗歌作者更是成为中国当代诗歌潮涌中始终在场、具有鲜明标志的存在。中华铁人文学奖的诞生,更是鼓励着石油系统的作家,给他们以动力,创作出掷地有声的石油文学作品。许多作家在获得铁人文学奖之后,创作激情进一步调动,对于自身特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创作目标得到细化和明确,提起铁人文学奖,都感到自豪和光荣,也充满感激。

据统计,已举办五届的中华铁人文学奖,获奖作品百分之九十都出于石油石化系统作者之手;每届获奖作者中,石油石化系统文学新人都不断涌现。

塔里木油田的作者杨秀玲,以小说集《在暗夜飞翔》获奖,她出生在新疆油田,从小喜欢听石油人的故事。知名作家那些写石油的名篇,她耳熟能详,是她写作的最早启蒙。她在工作之余写石油,在学习中不断提高,2013年参加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2017年加入中国作协,2021年被选为中国作协十代会代表,在各类文学报刊发表百余万字。她的获奖小说集共计20万字,展现石油人的精神底色,书写心灵的高洁与精神的坚韧。其中短篇小说《一棵树》,讲的是一棵戈壁上的沙枣树,意外勾起一对相亲的中年男女对28年前荒漠上的采油工生活的共同回忆,他们的青春犹如一棵沙枣树,永远根植在戈壁上。28年过去了,沙枣树依然挺立在曾经工作过的大戈壁,依然郁郁葱葱,好像相亲男女年轻时在戈壁荒漠上燃烧的激情和梦想。火热的生活和工作,构成石油人生命中一棵永远葱茏挺拔的常青树。杨秀玲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是鲜活饱满、意蕴深长的,不应该干瘪生硬、千人一面。文学既要写出真实,也要在真实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东西。杨秀玲现在还生活在石油一线,对于写作一如既往地投入和认真,她把中华铁人文学奖的激励比作是石油人最热烈的呼吸和心跳,可谓由衷之言。

不忘初心:石油文学之魂

铁人王进喜,在峥嵘岁月里,所说所做都有一股子硬气,也有一股子豪气,体现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负责、舍我其谁的担当。“我为祖国献石油”是铁人的信仰,体现的是石油人心系祖国、“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情怀,这也是石油文学所要表达和挖掘的主旨。时代再怎么变,这颗初心不变,有这样的坚守、这样的追求,石油文学就有了力量。

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拥抱石油、贴近人物的特质,在广阔的石油天地间见人心、见情感,书写出石油文学的动人美感。

在获奖的23部正奖作品中,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小说集共有8部入选。报告文学共有8部上榜。散文集和诗歌集各有3部,此外还有1篇剧本获奖。22部作品获提名奖,虽然是提名,也各有特点,同样可圈可点。

这一届铁人文学奖的作品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抵达了生活深处和艺术高处。本届获奖诗歌作品,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体现时代精神、铁人精神。诗人们都能把笔触深入到生活深处、心灵深处,讴歌石油工业的新贡献、新作为。二、挖掘艺术特质、艺术资源。这次参评的诗人和诗歌,都是得到诗坛认可的优秀诗人和作品。三、传承优良品质、优质品格。石油系统的作者都不是专业作家,在立足岗位的同时,以个人的一技之长,贡献着不竭的精神动能。尤为可喜的是老作者宝刀不老,新人频有佳作。这些诗人的作品扣紧时代主题,反映石油一线、生产场面,用诗歌构筑起一座座辉煌的井架、璀璨的炼塔。

石化诗人马行,人如其名,像一匹在西部不停行走的马,把自己融入大荒,写出了独具特色的诗篇。他的获奖诗集《地球的工号》,收录于《诗刊》编选的“新时代诗库”第二辑,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举办新书分享会。《诗刊》主编李少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胡少卿、《诗刊》编辑丁鹏等参加分享会。杨庆祥认为,《地球的工号》是新时代工业题材诗歌的一个重要收获。马行的诗不能完全归类于工业诗歌,它跟自然密切相关,马行写的是一个工业式的自然,是工业题材和自然题材诗歌的有机结合。胡少卿谈及马行诗歌的职业色彩时说:“马行诗歌当中的劳动充满人类主体性和豪迈精神,是人的创造力的表现。”李少君表示:“马行的诗体现了人诗互证,优秀的诗人一定是人诗互证的……马行就是一个勘探者的形象,一个孤独地深入茫茫荒野探险探荒者的形象。”本书责编、中国言实出版社编辑郭江妮表示:“马行的诗干净纯粹,让我们看到诗歌真正的样子。”评论家艾君认为:“马行建构了新时代的工人形象,这些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形象,代表了新时代的国家精神。”

以报告文学《在地下珠峰寻宝》获奖的塔里木油田作家胡岚说:“石油人的故事很感人,但石油题材的作品不好处理,要写出文学性就更难了。专业术语、专业知识听起来像天书一样,石油人又很朴实,聊起来全是专业技术。要把专业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来,让普通人都能看懂,这太难了。总忘不了采访的那些人,文稿几次推翻重写,前后修改了不下20遍。后来收到《光明日报》的用稿通知,让我再增加点文学性,又把之前删掉的句子加进来,再次修改润色。一个月后稿子发出,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这篇作品的授奖辞也肯定了作者的努力:“短篇报告文学《在地下珠峰寻宝》聚焦我国第一口万米深井——富满油田的发现和采掘过程,热忱描绘了石油人以勇攀珠峰的精神在塔里木盆地打穿‘地下珠峰’的传奇故事,深情讴歌了石油人破解世界级难题、实现能源报国的奋斗之志和辉煌成果。作品字里行间充满激情、感动与振奋,在不长的篇幅里完整呈现了‘国之大者’的重大主题。”

当下的石油文学写作更具挑战性、更有难度,在写作中如何由表及里、准确把握,需要下大功夫,既要向前辈学习,也要面对新时代,吸收新内容,找到符合当下审美的写作方法。

以长篇报告文学《地火:攻克“磨刀石”油藏纪实》获奖的作家王琰、徐佳深有体会。长庆油田油丰气盛,产量连年攀新高,然而,鄂尔多斯盆地的磨刀石地层,开发难度极大,一滴油、一方气都来之不易。她们用一年时间,深入到超低渗的现场,零距离感受,面对面交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静下心来反复琢磨、精心构思,既站得高,又扎得深,更写得活,做到了生活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不识庐山真面目”如何解决?那就需要从自己的场域跳出来,拉开距离,进行有意识的舍弃和选择,不要被生活淹没。在石油文学写作中,由于指称的规定性,要体现出“新”来,更需要由“局内人”变成“局外人”,有效梳理当下石油的变与不变,透视当下石油生态的细节和格局,使得写作中散发的“油味”不是刻意的,但一定是诗意的,是现在进行时的。

石化作家周蓬桦以长篇小说《远去的孔明灯》获奖,作品用心塑造了几位石油人的典型,折射出很大一部分中国石油人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走向:从祖国广袤的乡村走向石油、献身石油,他们的二代三代也由此走向油田。小说以优美的文笔讲述了“小石油娃”星锁和妈妈、爷爷在苹果园的童年故事,孩子时刻思念在远方为祖国勘探石油的爸爸,想象着长大后要像爸爸一样,头戴铝盔走天涯。这一天终于来了,一个初春的夜晚,爸爸来接他去遥远的大油田,夜空突然升起满天孔明灯,照他远行。周蓬桦说:“我是1986年进入石油化工行业工作的,当时只有20多岁,迄今已经37年。因为长期生活在石油工业区,与石油人血脉相连,书写石油人的生活便是自然而然。我想把石油人的精神风貌塑造好,让社会上更多的读者了解他们。”

二是贴近时代生活,具有饱满的情感。当今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都给文学创作提供着新的经验。书写时代应该成为作家的自觉,讴歌新时代、抒写新时代才能体现石油作家的价值。报告文学《地火》讲述了长庆石油人艰苦奋斗、从“磨刀石”中“挤”出油的传奇故事,作者对长庆页岩油开发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文学化书写,语言简洁有力、富有张力,节奏紧凑吸引人,兼具专业性、文学性和时代性。

石油文学的创作,同样要求其中有“我”。在三门峡大坝的龙头石上立着几块展牌,牌子上是贺敬之的诗歌《三门峡——梳妆台》。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建设工地不断出现作家的身影,一个工程、一个项目完成了,诗人留下的诗篇长久激荡在人们心里,这就是诗歌的力量。石油作家们要向前辈学习、向经典致敬,努力写出有分量的诗歌,无愧于生活的馈赠。

以散文集《这里》获奖的华北油田作家殷常青坦言:“生活是嘈杂的、纷乱的,也是多向度的。写作是件慢活、细活,不能做得太匆忙,它需要很多的知识、精力和技术,还需要很大的勇气、力量和人生的阅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写作者具有虔诚与谨慎的态度。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内心想说的真正说出来,这种‘说出’的过程等于自己又经历了一种人生。因此在石油文学作品的写作中,要更注重对人的精神状态和与之对应的生活形态的书写。这种书写需要摆脱一种老练的、没有风险的写作模式,从而给大家提供一种关于石油文学新的艺术经验和言说经验,这样的写作更独特、更带有个人气息,是灵魂在场的写作。”

来自独山子石化的诗人顾伟以诗集《天涯咫尺》获奖,他对诗歌的写作有独到见解。他说:“石油是有生命基因的,当翼龙腾空万里时,就把桫椤的温润托付给了三叠纪。有机物溶解的液体等待钻机轰隆,于是石油工业走在前端,石油人携带家国情怀紧随其后。石油是诗歌展翅的物象,诗歌是石油生命哲学的升华。”

三是挖掘行业特性和充分的文学表达。石油勘探开发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工厂”,其涉及地域多蛮荒和野性,在地理、人文上各有差别、各有特征,许多都具备天然诗意,对它们的表现应避免概念化、标签化。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青海油田的作家曹建川以长篇小说《父亲的高原》获奖,他说:“石油文学是最有温度的一种文学,是百万石油人在漫长的创业历程中积累和升华的一种特别的文学艺术形态,既有文学的样式,也有石油的内核,是一种挺立的文学,一种有血有钙的文学。石油文学因为行业属性,更应该书写铁人精神、弘扬铁人精神,为中国石油人鼓劲加油。”

华北油田的作家安顺国以长篇报告文学《大地气象》获奖,这部作品以华北油田实施全国首个气化农村市(县)建设工程项目为主线,描述了企业如何反哺农业生产生活,用朴实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清洁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全景式反映了石油基层员工不断发扬石油精神、铁人精神,把追梦人的理想生动坚实地写在大地上。安顺国谈道:“当下的石油文学创作者应当更加关注人在社会关系中细微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变化,正确处理为谁写、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关系,把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当作石油文学的指南。”

克拉玛依诗人申广志在近年的诗歌写作中,特别注意石油题材诗歌写作的诗意表达。有评论认为申广志以低调、柔软、温暖的视角和笔法,对传统石油诗进行了创新。申广志说,石油本身是没有诗意的,诗人只有用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去接通油田万物,赋之以人格,才能诞生诗意。“修大爱品质,练精湛技艺,趋主流文本,言崇高心志,才是行业诗的入口和出口,并会延展出无限的生命力。”他的获奖诗集《水晶墙》中的《远行》,通过西部的物象和情感的挖掘,来烘托和渲染诗意:“我不敢妄言,一影行尘,便能/荡漾你满眼清澈/但棱角分明的两瓣玫唇/依旧密闭成工笔彩墨里的仕女/多年以后,才知道,那天/我隐入楼丛时,你径直/扑向戈壁,让红柳、梭梭/也竖起耳朵,列队静候/日出之前,云瓦内的几声干咳/只可惜,委托雷电捎去的情书/遗漏了一句——/我不厌其烦地飞翔,就是为了/在你梦中,收拢翅膀。”

向着广阔:石油文学之势

大庆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位于让胡路区世纪大道和铁人大道交会处,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馆内雕塑《崛起》《奋进》《五把铁锹闹革命》等错落有致地矗立于馆区,馆内展览分为“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七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其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各展厅之间的通道处,陈列有巨幅国画《大庆工人无冬天》和战报墙、会战诗抄墙、宣传铁人和石油会战的美术作品。

这座铁人纪念馆,每一个走进去的人,都会被吸引、被震撼。铁人王进喜的声音在展厅回荡,也在人们的心中激起波澜。

中华铁人文学奖的获奖作者,大多都曾走进这个馆,从中获得力量。第四届铁人文学奖就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颁发,时隔5年,第五届铁人文学奖的作者将再度走进纪念馆,经受精神的洗礼。

获得第五届铁人文学奖的作家,结合学习铁人精神,就如何更好创作石油文学作品纷纷发表感言。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董功以小说集《非洲雨》获奖,他长期在非洲、西亚等地从事野外勘探作业,是中国石油人远涉非洲的最早见证者之一。《非洲雨》由12篇很具特色的短篇小说组成,文笔写实而物事奇幻,表现了中国石油人披荆斩棘、开拓发展的故事。他情不自禁地说道:“铁人精神代表着中国石油人最核心的精神特质,也代表着石油人的豪迈与志气。铁人文学奖是中国油气行业最令人敬仰、最有力量的一个文学奖项,我对铁人文学奖一直怀有敬仰之情,近些年的创作也一直朝着铁人文学奖努力。希望铁人文学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广泛,作品越来越受石油人乃至全国人民的喜爱。”

大庆油田的诗人安然以诗集《漫时光》获提名奖。作为一名“油二代”,她一直生活在大庆油田这片土地上,在这里学习工作乃至成家生子。她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这片油田近半个世纪来的发展壮大,以油城的广阔天地为画板,描绘了一个油田女工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一个普通女工由青涩到成熟的成长经历。对于获奖,她激动地说:“作为一名石油行业的写作者,我们是幸福的,也是自豪的。未来的日子里会继续加油努力,用石油人的眼睛写石油人的心。”

评委认为,获散文奖的《隐形的麦芒》是一部呐喊的作品,是一部有质感、有痛感的作品。作品以特殊的生活阅历、独特的观察视角,对石油、对油城做了一次出其不意的审视和与众不同的解读。作品字里行间都展现着石油人的情怀,闪烁着人性的温度和光亮。文章沉实内敛、丰厚刚健,看似不动声色,却具有力度,直指生活的核心,虽然吸收了小说的叙述元素和报告文学的议论元素,但不失散文的本体。胜利油田的作者璎宁得知消息,很是感慨,她说:“恰逢铁人诞辰100周年,第五届铁人文学奖颁发,这个奖秉承了铁人精神,包含了铁人思想,具有高贵的文学品质和石油精髓。作为获奖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在铁人文学奖的关怀下,我将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石油文学。”

《奋斗在这片戈壁滩上》获中短篇报告文学奖,作品通过描述三个人物的故事,生动再现了中石化新疆新春公司的石油将士们为国担当的家国情怀和为国献油的奉献精神,以苦为乐、以业为荣,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事迹,反映了石油战线的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端牢能源饭碗”的殷殷嘱托,踏上新征程,再作新贡献。来自胜利油田的作者樊俊利说:“获奖是鼓励,也是动员,我拿起手中的笔,就是握住了铁人的刹把,应该肩负起传承石油精神的使命,为油而歌,为时代而唱。”

《通往石油的高原》获长篇报告文学奖,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中石化、中石油重组后“中中合作”的“首单”所发生的故事,全方位再现了江汉石油人25年的艰苦创业,唱出了新时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传承了伟大的大庆石油精神。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的作者严岛影说:“铁人是一面飘扬的旗帜,那飘扬是展现、是召唤,把一片火红展开成最美丽的一道虹,那道虹可以引你通往石油的高地,通往时代的高峰、时代的脊梁。”

获得长篇报告文学奖的《王基铭传》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之一,翔实生动地描写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学毕业后的成长经历和不平凡的人生。这是一部“另类”的石化工业发展史,更是一部厚重感人、催人奋进的作品,文字优美细腻,形象丰满动人,具有较高的社会与文学价值。来自胜利油田的作者尚长文写诗歌、写散文,这一次在报告文学的写作上又有收获。他说:“我是‘油二代’,是一个钻塔下长成的石油作家。我爱油田,更爱石油文学。这辈子如果说有什么爱好,那就应该是写作了。写作是我面对钻塔时最好的思考方式,中华铁人文学奖则是对我写作的最大的鼓励和认可。石油文学写作长路漫漫,我愿继续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获得报告文学集提名奖的《石油花》,书写了20位柴达木石油女性,涉及妇科医生、采油工人、教师、勘探放线工、焊工、地质工程师、作家等,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再现了柴达木盆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书写了青海石油女性自强不息、勇于承担、敢于奉献,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建设家园的故事。她们积极参与油田建设,在各行各业奉献年华,尤其那些起初没户口、没口粮的石油家属,她们挖管沟、平井场、打土坯、盖房子、开饭店、放牛羊,表现出非凡的毅力和耐力,为柴达木石油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李庆霞来自青海油田,她表示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将继续秉承铁人精神,书写石油情怀。

来自塔里木油田的石春燕以《吟啸沙漠》获中短篇小说提名奖,这是一篇扎扎实实描写塔里木油田勘探钻进的作品,但作者没有去正面描写石油人的奋斗拼搏,而是通过一个平凡的中年男人的经历,一个基层经理剪不断理还乱的恼人家事,从侧面透露出波澜壮阔的沙漠之战。她说:“感谢石油文学给我攀登的扶梯,感谢铁人文学奖肯定我攀登的高度,我将一如既往地用手中的笔深耕,让石油人生丰厚起来。”

中国石化洛阳石化的吴文奇以《天空的花朵》获中短篇小说奖,小说在充满细节的描写中表现出一位专门与地方农民打交道的油田干部的艰辛。作者不仅是写工作困境,更表达了一种人生感受,寄托自己的文学情思。他说:“非常荣幸获得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这份荣誉既是颁给我的,更是颁给千万个石油石化工人的。人是需要精神的,一个行业的发展也是需要精神的。我愿意继续弘扬铁人精神,讲述石油石化故事,与广大基层作者一起,努力为亿万产业工人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获得中华铁人文学奖,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不负时代、不负石油,值得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一是向传统多学习。要继承石油会战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李季、李若冰、闻捷等一批享誉全国的作家,到油田火热的一线挂职,真正沉下来,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写出了《石油大哥》《柴达木手记》等经典作品,这是石油文学的源头;在石油大发展、大进步的新时期,雷抒雁、贾平凹、陈忠实等作家深入油田,写出有影响的力作,也极大带动了石油系统作者的写作热情,起到了带路引领作用。学习这些作品,审视自我创作,形成和壮大石油系统自己的文学创作队伍,有利于石油文学的持续发展。

二是往石油的深处走。身在石油才能写好石油,只有持续不断地关注、了解石油发展的新气象、新成果,才能在创作上和石油发展同步。

三是要关注石油人的内心。文学是人学,不贴着人写,不和人血肉交融、情感相通,写出来的作品要么假、要么空。石油文学写的是石油,是石油人,身上不糊上些石油,不和石油人交朋友、交心,写作时必定隔着一层。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写作、蜻蜓点水式的写作可以休矣。在石油人鉴赏水平提高的今天,粗制滥造的作品糊弄不了他们。要写出被认可的作品,就必须和石油人同呼吸、共命运。

四是用优秀作品说话。打井用出油说话,写作用作品说话。出油要出优质油,写作品也应写有分量的、能直抵人心的作品。这不是喊个口号就能实现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发起冲锋就能如愿的。只有通过石油文学写作者共同努力,才能让石油文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为中国石油石化的文化建设增添新动能。

在这里特别要提的是,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授予对铁人文学奖的创立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并长期担任基金会会长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阎三忠,中华文学基金会原理事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何建明,铁人文学基金会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党组纪检组组长王作然3名同志特别贡献奖,授予石油石化创作成果突出的11名同志成就奖。这些奖项将会激励铁人文学奖的组织者更好地把这个奖办下去。

通读这届获奖作品,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铁人文学奖经过持续评奖颁奖,在石油石化文学创作中发挥了极大的激励、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获奖的石油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石油石化工业深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体现了石油石化职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当前,石油石化海洋石油工业正处在能源结构的伟大变革之中,能源工业已进入了天然气蓝金时代,石油石化战线承担着人民美好生活能源保障的重要任务,石油文学将在铁人文学奖的激励下,有更大的繁荣与发展。

(第广龙系中国作协会员、石油作协副主席;路小路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铁人文学基金会高级顾问、石油文联原专职副主席、《石油文学》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