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跳在“一带一路”上的芭蕾
来源:新民晚报 | 何建明   2023年10月18日08:55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与他认识也正好是十年,而他在漫长的“一带一路”上也恰好跳了十年优美的商务“芭蕾”。此人叫冯旭斌,义乌人,也是中国最早开创“中欧班列”的我所熟悉的“文学青年”。

憨厚小伙“开”国际列车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宛若搭建了一个通向世界的舞台,而其中的“中欧班列”奔驰的“身姿”便是这个舞台上优雅的“芭蕾”……我认识的这位“文学青年”,他应该是其中把这台“芭蕾”跳得最出彩的人之一。第一次到义乌见到冯旭斌时,站我面前的是这位身体胖墩墩、一副憨厚的小伙子,丝毫不像一位商人。尤其是他一上来还兴致勃勃地告诉我:“1997年的一次散文征文比赛中我还得过三等奖呢!而且开过广告公司,还在北京干过好几年,拍过廉政专题片呢!”

我们就是这样相识的。有一天,在通信里,他告诉我,他正在响应“一带一路”号召,要搞首条中国到欧洲的“中欧班列”时,我横竖都有点怀疑这么个“不靠谱”的文学青年是否也跟其他人一样在犯“痴”?

但很快,我在新闻上证实了真的就是他把中国第一列由民间运营的火车开到了“一带一路”的另一端——西班牙的马德里城。

从中国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除了途经的中国城市外,在这样一条长达13000多公里的国际运输线上做铁路货运生意,一个民营企业家怎么能玩得转?但这个义乌人干成了,干得连中欧多国领导人都为其点赞——冯旭斌的跨国“芭蕾”从此深深地吸引了我。

义乌小商品市场早已闻名,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一个怪现象在义乌变得愈加突出且又无奈地长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小商品,要“物流”到全世界,只有两种办法,一是靠汽车数百里长途到东部的上海港、宁波港等,再装上大船,远洋至千万里之外的世界各地;二是汽车万里跋涉到各个边境口岸,再通过国际长途运达目的地……

“有一次我从南门大桥那个地方路过,见那里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在那里都是来来往往的货车,一问,说都是到新疆去。我问到新疆要多少天才能把货运到?那些货车司机告诉我:一般至少要十天半个月!我再问为什么要运到新疆,他们告诉我:义乌往欧洲的小商品,除了走水路,基本都是从这条线上走的。我当时就想:这么远的路,为什么不用火车呢?再一打听,原来义乌到欧洲的陆地货运根本就没有火车一说,火车货运‘零’纪录!”“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搞火车运输,将义乌的小商品直接运到欧洲大陆呢!”首先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就是冯旭斌。

想“开”火车的冯旭斌有了这想法后,就再也坐不住了,开始找各个部门打听相关事宜。“那个太复杂,你没接触过想象不出来的。”朋友劝他。而且冯旭斌也打听到:以前义乌政府也曾委托过省国资部门向国家铁道部门多次申请“火车通关贸易”,皆石沉大海。“你一个个体户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人嘲笑我在白日做梦。”冯旭斌不无感慨地说。

“敢于‘白日做梦’‘无中生有’,其实就是我们义乌人的创造和创新精神。”冯旭斌想“开”国际列车的想法,就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体现。

从2010年起,他便开始“跑”国际班列的事。到2012年底,快要“跑”得没有希望的冯旭斌听到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兴奋得简直要跳起来。“因为我们选择的路线与‘一带一路’高度吻合,那一刻,我顿时感觉光明的前景就在眼前!”冯旭斌说此话时,眉开眼笑。

骨子里是个“文学青年”

2013年开春时分,向冯旭斌扑面而来的第一缕带着暖意的春风,是义乌政府决定投资列车货运的车站及场地。这一消息又让冯旭斌觉得自己办“国际班列”的底气一下更足了。

“我们先干一把如何?”初春的江南,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冯旭斌对自己公司内几位比自己还年轻的伙伴们激情道。

“好,动手!”一伙人说干就干,很快,一车发往哈萨克斯坦的货物备齐了,相关的出关手续也随之完成后,冯旭斌急匆匆地找到车站请求“出发”。

“你真弄好了?”车站负责人惊讶地反问冯旭斌:“这可不是你玩文学呀!”

“谁说玩文学了?我是来跟你做正经生意的,国际生意知道吗?”冯旭斌说完这话,哈哈大笑起来。冯旭斌笑起来一副憨态可掬状,与之交往的人都说这小伙子面相有人缘。

“多少厢?”

“一共39厢。”

“嗯,蛮像样的一列车了!下周就走?”

“我恨不得现在就走!”

“你小子想得美!国际列车可不像你在村里开拖拉机那样容易,得一道道手续上报,被批准后才能‘呜’的一声……”

“那求你老人家快点让我‘呜’起来吧!”

于是,冯旭斌和车站负责人就这么约定第一列国际货运火车4月23日从义乌出发。

驶出西域,轰轰烈烈。冯旭斌则高兴得有些手舞足蹈,毕竟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实现了“比天还要大的”梦想——他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带一路”欧洲货列生意!

“那些日子,我一有空就站在地图面前,一站就是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我从祖国的东边,一直看到从新疆往西的线路,一直将目光延伸到最西端的地方……那是西班牙的马德里。眼睛移到那个地方就停住了,我突然激动起来,很想大声喊几嗓子,喊几声‘我要把火车开到马德里去!’”冯旭斌又像孩子一般地笑起来。

冯旭斌骨子里确实是个“文学青年”。只有这样在生意场上打滚的“文学青年”,才会如此浪漫而又务实地向着自己的梦想奋勇前行。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号角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反响之际,冯旭斌在自己的办公室挂出一张《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示意图》。“从新的地图挂出来的那一天起,我经常站在地图前凝视很久很久,渐渐也把自己的心慢慢胀大了,大到想把整个欧亚大陆全都‘包’进到我的国际班列中来……”

一份长达十几页纸的关于“义乌国际班列”的运营报告,在这位“文学青年”手中迅速呈现。义乌市领导很快批复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将冯旭斌的思路变成了实际操作的方案。

而此时的冯旭斌又开始了“落点”的思考,也就是选择欧洲哪个国家的哪个地方为国际货运列车的终点站?

“最后,我们选择了西班牙的马德里。因为这个地方对义乌小商品有两个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是马德里是我们所说的欧亚大陆‘桥’最长的另一头的终点站,这条线路涵盖了整个欧洲大陆;二是马德里原本就是我们义乌小商品在欧洲的最大集散地。在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大家都认为将马德里站作为我们义乌的‘国际班列’终点站!”冯旭斌指着大西洋边的那座被称为“欧洲之门”的古老城市,如是说。

赤诚之心造就“芭蕾舞者”

2014年9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重要新闻: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谈到“中欧班列”一事。“新闻都播了,你的货车什么时候开呀?”《新闻联播》还没有播完,冯旭斌的手机就响了,是市委书记打来的。

“那天正好是我儿子出生100天,家里正在给孩子欢庆呢!书记的电话把我催得又喜又急。那一刻起,我就决定,无论花什么代价,一定要尽早把班列开通起来!”冯旭斌选了个非常吉利的时间:10月18日。

然而,小伙子的激情和浪漫很快就遭遇到了严酷的现实,他们遇到了一股意想不到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的“国际寒流”——德国铁路工人大罢工。

“同时,我们自己这边也出现了问题。”冯旭斌说,“班列货运的货源竟然一下组织不起来,这可是要命的事啊!”

“怎么回事?”连我都感到意外。

“价格问题。”他说。“做生意、搞物流,成本费用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还有时间快慢问题。”冯旭斌掰着手指介绍说,“当时我们义乌的货物对海外主要走海运,一个集装箱走一次是3000元。我们当时的班列货运每个集装箱定价为3200元,但时间上比海运要快十天半个月,单纯从价格和时间上考虑,还是有生意可做的。最初我们只想到这些,但货主们提出的一个问题让我措手不及,也是无法一下子解决的,这就是出境后的货物担保问题……”冯旭斌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林总兄弟,这事非你莫属!你一定要出面,与我共渡难关……”冯旭斌一个电话打到义乌中远国际贸运公司的“老总”林辉寰那里,经过商议,两个小时时间,两位年轻的义乌商界才俊就把最复杂和困难的事商定妥当。

义乌市政府也不含糊:支持开往欧洲的班列开通,一旦有亏,政府补贴。

冯旭斌和林辉寰知道后拥抱了好几回。

“原本定的第一列货车是31——用我们行话就是31柜。我包了15柜,冯总那边16柜。可到了10月20日,后来又过了三四天,只有我备好了8个柜,其他人都没来报货……这事完全没有想到!”林辉寰说。

冯旭斌和他不得不商量把班列开车的时候往后拖。“拖到11月18日。我们又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但心里仍然没底。”冯旭斌问林辉寰怎么办,毕竟林是拍过胸脯的“货主”。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到要货的西班牙那边走一趟。”林辉寰也在抓头皮了,“这回你也得去,你是班列老板……”

于是,两位年轻人飞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冯旭斌是随义乌一个访问德国的经贸团辗转而去,林辉寰则是重走一次他非常熟悉了的“老商路”。11月6日,在林辉寰、冯旭斌到达的第二天,他们出面招待以“中西百货商会主席”夏永平为核心的18位在马德里经营义乌货的中国华商。宴席上,冯旭斌先站起来说:“我是第一次到马德里,专程来此拜访诸位,就是求助大家一起把满载我们义乌和中国的货物列车顺顺当当地开到这儿。小弟我就只有一句话,为了‘一带一路’建设、为了国家繁荣昌盛,我冯旭斌虽没有多大本事,但为朋友办事,肝胆相照,竭尽全力!”

“好事!好事!把我们的班列开到马德里,那才真的让我们华人扬眉吐气!”酒过三巡,桌子上的气氛已经沸腾起来……

“好!看在冯总对家乡、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我们初做中欧班列生意就是赔光了,也要为国家争口气!”“对对,我们要为国家争气——”众人越说越激情昂扬,甚至热泪盈眶。那一夜,马德里的一家饭店里,一阵更比一阵高的中国国歌声响彻夜空。

第二天,两位年轻人背着行李,开始在马德里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去一家家华商老板的办公室敲定、落实一个个班列集装箱,直到他们认为已经“可以了”,才拖着疲倦的脚步回到住处。为了稳妥,冯旭斌先回国,林辉寰继续留在马德里处理相关事宜。

2014年11月18日,第一列开往马德里的中国班列,满载着义乌小商品,徐徐地开出义乌西站,这一刻,冯旭斌泪流满面……

为了表示对中国首列进入马德里的列车的重视,西班牙官方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接车仪式,西班牙工业部部长、马德里市长和数百人组成了欢迎队伍,另有12个国家驻西班牙的大使盛装出席。

“最让我难忘的是现场来了许多华人,有的已经年迈,但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当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义新欧”中欧班列驶进马德里市中心火车站时,欢呼的人群中,很多华侨、华商们流下了热泪……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骄傲,觉得我们中国人特别了不起,因为是我们这一代人第一次通过火车把中国货送到了欧洲的马德里!”

我问之后的十年“中欧班列”经历了哪些故事?冯旭斌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得另写一本书。而我知道这样一串数据:十年来,从义乌开往马德里的班列,累计超过6000列,货运总量达50万标箱。

如今由冯旭斌等义乌年轻人发放的义乌至欧洲等地班列每天有5列……他们成为“一带一路”上飞奔得最出彩的商界“芭蕾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