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皋绘本艺术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10月13日下午,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全国性书展天府书展迎来了备受瞩目的亮点活动——“成为孩子:传统与现代——蔡皋绘本艺术国际研讨会”。这项汇聚了众多国内外文学和绘本领域顶尖嘉宾的国际研讨会在成都天府书展举行,与会者共同研讨了蔡皋的作品,并共同探讨了“成为孩子”这一图画书的哲学命题以及未来图画书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包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执行董事刘星保,绘本作家蔡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原社长、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中国版协少读工委原主任李学谦,著名插画家、作家、剧作家及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罗杰·米罗,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专家谈凤霞,作家、巴西文化部原副部长、昆丁儿童阅读中心创始人沃内·坎诺尼卡,国际著名出版人、IBBY黎巴嫩分会主席谢琳·克莱迪,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前任主席、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理事长张明舟。本次活动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协办。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前任主席、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理事长张明舟主持了本次会议。
会议前,与会嘉宾们共同观摩了蔡皋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呈现了她多元的艺术风格和对不同艺术主题的探索。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执行董事刘星保首先发表讲话,他表示,“成为孩子,永葆童心”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出版社,希望通过图书激发每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建立起他们在人生最初对这个世界纯净和美好的想象,并且让这份纯净和美好给孩子终身的滋养和力量。同时,他也介绍,蔡皋老师与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非常具有渊源。30年前,蔡皋告别16年的乡村执教生涯,以连环画作家的身份来到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成为了一名童书编辑。“蔡皋老师曾经说,出版社是我的大学,而我想说,蔡皋老师更是我们出版社的骄傲。”刘星保表示,正是因为蔡皋老师永远以“成为孩子”为自己的创作理想,所以,她能矢志不渝地站在孩子的视角,热情洋溢地发掘、探寻、记录儿童世界的一切美好。同时,通过自己的作品,向读者传递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无论年纪大小,我们都应该像孩子一样,对待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永葆童心。最后,刘星保表示,目前出版社成立了蔡皋工作室,并致力于蔡皋作品和艺术的推广,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绘本艺术家和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专家们一起在这里致敬“英雄”,回归童真,成为孩子。
随后,绘本画家蔡皋也向与会嘉宾阐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每一个国家都有她自己的传统,都有深厚的底蕴才能走到现在,我们的国家也是这样,这就是我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多关于传统故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她表示,自己一直在追问传统,“因为传统是至今在指导我们、影响我们举动的一种力量。”与此同时,她也不断地在追问自己的童年。她坦言,在创作的时候,她把每一次图画书的创作都当成是每一次的出发,她也一直在持续叩问和自我完善,并把图画书当成是自我完善、自我审视的必需品,让自己通过创作,回到童年。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原社长、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中国版协少读工委原主任李学谦则从文化传承方面对蔡皋作品进行了讨论。他表示,蔡皋作品中有很多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的表达,在世界文化中,《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也与之类似,都是对民间文化的整理和传承。也正是因为如此,蔡皋作品不仅得到了中国孩子的喜爱,也受到了国际的认可和喜爱。
插画家、作家、剧作家及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罗杰·米罗在讨论中透露,自己很早之前就熟知蔡皋的作品,同时也是蔡皋的粉丝,他认为,此次论坛的主题“成为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命题,“很多人都认为儿童不是完整的人,但我们应该相信童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童年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和诗意的阶段。”而蔡皋的作品在追问和表达童年上做了很多的探索,让人印象深刻。他由衷赞叹,蔡皋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专家谈凤霞此前以蔡皋作品为范本对中国图画书展开过详细的研究,此次她以《蔡皋图画书之“花树”》为题发表了对于蔡皋作品中关于创作类型和创作风格的解读。她从风韵、风情、风骨、风格四个角度以及“美与香”“丽与壮”“泪与殇”“趣与光”四个方向解读了蔡皋不同时期作品的多样性、包容性以及价值观,如《桃花源的故事》抒情写意、诗意盎然,表达着理想世界的寻见与迷失,《花木兰》则是“丽与壮”的范本,不仅塑造了英雄般的女性形象,也表达了回归故乡、回归自我的价值选择。而在“泪与殇”的内容风格方向,《孟姜女》体现了人物主角对爱情的执着与对强权的反抗,《六月六晒龙袍》展现了抗争与牺牲的主题,《火城1938》则体现了对现代战争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作家、原巴西文化部副部长、昆丁儿童阅读中心创始人沃内·坎诺尼卡则认为,蔡皋通过讲述和叙述的力量,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的艺术之美联系在了一起,他相信,读者们也能通过蔡皋的或国际化或民族或传统的内容,来了解到艺术家们的表达和认知。同时,他强调,蔡皋虽然是年纪较大的时候才开始作画,但是坐在传统肩膀上的一个孩子,打开了思想和视野,一直在惊喜和好奇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
国际著名出版人、IBBY黎巴嫩分会主席谢琳·克莱迪重点提到了蔡皋的《火城》,她在阅读《火城》中深受触动,这本书只有黑白两色,没有文字,却恰如其分地完美诠释了战争这个主题,她相信,全世界的读者都可以读懂这本图画书,并与之感受到战争。同时,她从书中人物形象脸上的呈现的不同光亮这一细节为例,详细解释了作者对于战争这个宏伟命题的描述与表现。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她的感触极其深刻。她认为,这正是蔡皋作品包容性的体现。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前任主席、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理事长张明舟则在会议上重点介绍了蔡皋的艺术成就。作为中国第一个当代意义上的图画书编辑,同时也是我国早期就获得了国际认可的艺术创作者,她的作品《桃花源的故事》收录于日本的小学教材,在1993年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金苹果奖”的画家,蔡皋对于中国图画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而持久的贡献。他认为,蔡皋的视野非常宽阔,她的作品里除了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还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或是经典作品。她的图画书世界里涵盖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文明对话,其作品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多样性与包容性,以及复杂性和深刻性,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鉴于蔡皋作品来源于童年的滋养以及多部作品诠释的童谣主题,在此次会议主持人张明舟的再度邀请下,蔡皋进一步阐述了童年和童谣对于自己的深刻影响。在中西方文化中,关于月亮主题的童谣她都觉得很美,为此,在与会嘉宾的盛情邀约下,她也现场为大家用方言进行了唱诵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此次研讨会也在优美的童谣声中完美落下帷幕。
嘉宾合影留念(蔡皋,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