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作品丰富网络剧创作“选题库” ——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网络剧主题研讨侧记
来源:文艺报 | 许 莹 杨茹涵  2023年10月18日08:10

作为网络视听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剧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步入了全新阶段。今年以来,《三体》《狂飙》《漫长的季节》《去有风的地方》《不完美受害人》《欢颜》《长相思》等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优质剧作持续热播,其背后离不开新认知、新理念、新的传播方式以及专业人才的大力推动。9月26日,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网络剧主题研讨会上,来自相关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平台机构负责人和优秀编剧、导演以及专家学者、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精品剧集的创新表达与艺术拓维”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为推动中国网络剧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剧为代表的网络视听行业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回归创作本身,想要通过一部作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就必须走进生活深处,让网络剧更好地展现普通人的生活面貌,让广大观众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什么是观众喜欢看、值得看的好内容。”优酷副总裁谢颖观察到,成为爆款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有标杆性的价值表达。“当下很多创作者只顾着搭建故事,构建戏剧冲突,却没有清晰的价值观,这样作品其实是没有力量的。对内容行业来说,抛开技巧后,最后拼的是创作者对人性和世界的理解。我们首先需要对现实社会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要清楚周围在发生什么,为什么发生,再去做提炼和表达。”

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认为,影视制作方要对国家的政策和整体布局有一定认知,对当下社会有敏锐感知,对年轻受众的接受方式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将大的国家战略用年轻化、轻盈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举例谈到,这部作品创作于疫情期间,主创团队敏锐捕捉到大众需要疗愈和温暖的心理状态,将田园生活放到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讲述,收获了年轻观众的喜爱。

《三叉戟》原著作者、编剧吕铮是有着20余年一线经历的公安干警,他希望《三叉戟》系列可以和这个时代同频共振,通过小人物、大故事记录时代样貌。“创作第一部时,非法集资、P2P等金融犯罪盛行,但到2020年底,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增强,这类犯罪几乎绝迹了。所以《三叉戟2》所聚焦的案件又会不一样。”他谈到,我们会关注老百姓身边的案件,让观众看了能感同身受,觉得是鲜活的、可信的,而不是缺乏时代背景的、悬浮的。

编剧于小千曾创作过《漫长的季节》《扫黑风暴》等类型鲜明的影视作品,他认为剧中案件好比一块石头,而生活是一条河。“这个石头以什么样的方式扔进这条河里,水面激起了怎样的涟漪,有没有惊起水底的鱼儿?这些是创作者要关注的。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案子讲述不同角色的命运和生活轨迹,归根结底还是要描绘和塑造好人物。”

如今,现实题材成为很多网络剧创作者的主动选择,重大题材网络视听作品的表现方式更加灵动年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创作始终离不开“经典叙事+时代共情+视听新颖”,如今“时代共情”越来越重要。“未来最大的爆款还将来自《狂飙》这样的现实题材,古装剧想要产生爆款需要‘穿古装的外衣,找现实的共鸣’,这是最难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巍观察到自己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爱严肃文学,喜爱文学中严肃主题的表达,“他们渴望在作品中看到熟悉的内容,同时也喜欢活泼生动的表现方式,这两者并不冲突。”

研讨会上,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发布了100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转化网络视听作品推荐”,其中包括《红骆驼》《荒野步枪手》《过往》等10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和《城防图》《我的外婆代号L》《孩子剧团》等19部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登记作品。他表示,当下文学艺术和网络视听的联动日益紧密,网络视听与文学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在现实主义创作的市场召唤下,贴近现实、故事精彩、主题温暖的文学作品极大丰富和充实了网络影视创作的“选题库”。网络视听影视剧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也以其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反哺推动文学创作。社联部的工作就是把文学从果实变成种子,从成品变成原料,主动为网络视听和各类节目提供改编创作的经验和素材。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建议:“未来网络剧发展一是要平衡好网感与现实感的关系,聚焦时代,记录万象;二是要平衡好原创和IP改编的关系,跟上社会生活的快速变焦;三是平衡好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打开跨文化视野的广角镜。”

通过深入交流,与会者更加明确中国网络剧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网络视听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