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紫云英合唱团》:在飞扬的歌声中照亮梦想
来源:文艺报 | 肖 雯  2023年10月20日09:53

在长于书写乡土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家中,吴洲星的作品以温婉诗性的语言和平静如水的叙事而显得别具一格。在新作《紫云英合唱团》中,吴洲星延续了此前作品中对于乡土的关注,将爱与美的注视投射到乡村音乐教育上来,创造出一个有关梦想的美好故事。

长篇儿童小说是结构的艺术,在《紫云英合唱团》中,作者对于叙事结构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故事并没有采用惯常的单一视点与线性叙事,而是汲取了合唱艺术中的多声部唱法,在叙事中进行时空跳接,充分调动起毛豆、小雨老师、陈大力、吉羊、黄小灵等一众主人公共同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来。吴洲星充分调动文本的叙事活力,铺开了一幅描述乡土日常生活的画卷。

冲淡平和是吴洲星作品的底色,她的作品中很少见到大起大落的情节冲突,而是将叙事重心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在《紫云英合唱团》中,我们能够非常充分地感受到作者倾注在儿童身上的爱与理解。故事中的孩子个性特征、家庭背景各有不同,但不论所占篇幅长短,作者都以极大的耐心为每个孩子设置了完整的成长线,带领读者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故事中的儿童大多有着不完整的家庭和晦暗的心事,比如在毛豆的家庭中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独立支撑起家庭生计与子女养育的重任;黄小灵因父母重男轻女,讨厌自己作为女孩的性别身份;吉羊“生活灰暗得看不到一丝光”……作者巧妙地借由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引出当下农村在城镇化、空心化的大背景下,乡村中贫困加剧、留守儿童增多、重男轻女严重等一系列现实难题。但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描写这些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磨难对少年们的精神冲击,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帮扶相助,让来自山川大地的音乐之声治愈着彼此受伤的心灵。在作者极为松弛的、生活化的叙事中,读者看到了一个个温情的时刻:一次充满信任的对话、一碗冒着香气的面条、一首在礼堂中唱给妈妈的歌,这些瞬间都见证着儿童的精神成长。读者也在情感力量的作用下感受着作者的用心,借由音乐孩子们共同感知生活,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战胜磨难的勇气,这也正是现代教育的意义所在。

正如吴洲星在后记中所言,程小雨这一串联全书的关键人物,不仅有真实的新闻人物作为参考,更是千千万万个扎根乡村的教育工作者的缩影。面对同学卫娟的质疑,她选择坚守乡村,不断精进着自己的教育艺术;她因材施教,看见并关怀着每一个孩子的困境,教会他们如何欣赏并赞美他人的优点。除此之外,在程小雨身上还寄托着作者对于乡村的深切之爱。起初,程小雨认为自己来到龙山小学是受到外婆的影响,但在相处一段时间之后,龙山村淳朴美好的人情人性和孩子们所回馈的爱才真正让程小雨寻找到内心深处的价值所在。作者用纯美的人情“重建”一个值得留下的乡村,也点明了乡村振兴需要先振人心的重大意义。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提倡逐渐成为主旋律,农村的孩子平等地享有美育的权利,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时代命题。因此阅读这本小说,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当故事的结尾,小雨老师教孩子们在乡野中自由地放声歌唱,让我不禁想到了中国古典美育史上的著名时刻:在《论语》中,孔子询问众弟子的志向,唯有曾皙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紫云英合唱团》并不能提供一种乡村美育应当如何的答案,但至少见证着一种“咏而归”的可能,小雨老师就像播下草籽的耕者,而四个小伙伴的背影像极了田野里在春风中摇曳的四朵紫云英,微小的植物们正在乘着音乐之声,在泥土之中破土而出、茁壮生长。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