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访西湖文澜阁
来源:解放日报 | 黄开林   2023年10月26日08:50

出于对先贤重文爱书操守的崇敬,也想感受古人嗜书如命的个人魅力,我们专程去西湖边拜访文澜阁,因为“守山阁丛书”就是我们金山人费尽千辛万苦从这里抄写校勘而来。

阁楼坐北朝南,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的幸存者,正中悬挂匾额“文澜阁”三字为光绪手书。我们从垒石门洞穿过,顿感凉风习习,假山玲珑剔透,一泓清流沿山而过,花木点缀,池中独树一峰,名曰仙人峰,又称美女峰。池东御碑亭,有乾隆兴建江浙三阁之诏谕。

与古人相比,我们差得太远。他们舟车劳顿,一路上晓行夜宿,吃住多在船上,用时一个月,真正是在做学问。我们两手空空,望一眼就走,着急忙慌去赶赴下一场风景。

清道光年间,金山张堰人钱熙祚想要编辑“守山阁丛书”,动因是他购得了常熟刻书家张海鹏“传望楼”的《墨海金壶》。书楼在嘉庆年间过火之后,难以为继,残版散出,被钱熙祚收购,为了补齐和校勘这些残版,他决定去杭州西湖边的文澜阁抄书。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钱熙祚发起并出资,率领弟弟熙泰、同邑顾观光、南汇张文虎、嘉兴李长龄及平湖钱熙咸,租房住在西湖边,一边抄书、校书,一边游览西湖胜景。三度造访文澜阁,共抄书四百三十二卷,校书八十多种。回到金山后,顾观光、张文虎等人把录得的钦本与江南藏家诸本详细校勘,定为善本。

如今两个小时车程,当年钱熙祚一行要走四五天。不过他们不是一味地赶路,而是边走边观赏,随手记下见闻和感受,悠闲自在一船收。

道光乙未年十月初四中午,钱熙祚一行五人从金山秦望山解舟出发,晚八点拢平湖,泊舟东湖,虽霜露已出、寒风刺骨,却有碧波荡漾、星光万点,遥望鹦鹉洲在一片薄雾之中,时闻橹声人语入耳。第二天凌晨四点起航经新丰,上午过九里亭,午时到达嘉兴。一路上柳枝摇秋,平波映日,片刻时光便荡过了鸳湖。下午穿陡门,晚泊石门湾。初六天未亮开船,六点过石门,中午抵达仁和县塘栖镇,晚抵北新关。

初七早晨入关,停船钱塘门外,顾观光脚痛行走不便在船上歇息,其他人沿湖堤步行到高柳庄,与钱熙咸相见。中午乘船从涌金门入城,由吴山出清波门,游净慈寺,时值皇太后“千秋节”,陈设铺张,游人众多,喧嚣嘈杂,回船稍作休整之后游昭庆寺,过满洲驻防营后从涌金门出,晚饭后回船休息。

初八在钱熙咸家吃过早饭后一同入城,未找到借宿之处。下午沿白堤经锦带桥西过断桥,只觉晴波万顷,秋烟渺然,青山绿树左右围绕,仿佛置身画中。由圣因寺过西泠桥,至栖霞岭下,拜岳忠武墓,天黑时回舟住下。

初九这天,钱熙祚把住的地方打理妥当。门前即西子湖堤,数树高大杨柳遮掩,只觉绿荫无际,烟波竞媚,楼上正好能看到斜对面的断桥。北望宝石、葛岭诸山,西望五云、南屏,南望凤凰山。山围树复,隐隐相接。启窗凭眺,湖山仿佛就在餐桌之间。寓中除同舟五人外,添熙咸及周翁共七人。

午时,张文虎和钱熙祚去游大佛寺,凿石为佛,佛右有泉曰“沁雪”。由寺而西,访玛瑙寺。登栖霞岭,过香山洞,有泉从石窦滴沥而下。访紫云洞,坐片刻喝茶,循山径而右,探访栖霞洞。下山沿湖堤是苏小小墓,过桥沿白堤访六一泉,残甃荒凉,叶满水面,不免要为之叹息。取道登孤山,访放鹤亭,见到数百株梅树。

不知道钱熙祚一行走的这条线还通不通?那些小地名还在不在?不用问,岁月沧桑,河已改道,江已填平,肯定走不通了。走不通就走捷径,选择性膜拜。

我们看了苏小小墓,抄了两则对联:且看青塚留千古,漫道红颜本暂时;十载青衫频吊古,一抔黄土永埋香。

志明弟心细,没费多大劲找到“六一泉”,离湖堤不足十米,不知道的还以为与儿童节有关。此处原为宋代高僧惠勤讲经的地方,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经欧阳修推荐,相识惠勤于孤山,二人品茗论文,结为诗友。元祐四年(1089年)东坡到此任知州,欧阳修、惠勤相继谢世,东坡不胜感慨,时有泉出讲台下,取欧阳修名号命名为“六一泉”。此事叫人觉得,我们的眼睛不能老盯着光鲜明丽,幽静处也有动人的故事。

也许那些孤本、善本藏在楼上,反正我们在文澜阁未见着,行色匆匆,多少沾染点文气。好在有张文虎的精彩描述:午偕同人呼舟至文澜阁,历门二重,由假山入,内有池,中一峰如老人状,又如灵芝,谓之灵芝峰。出观行宫及御花园,鸟革翚飞,各极壮丽,惜已坍毁。唯万岁楼后竹林中有云峰四照亭,下又有亭,曰“竹深处”。又南有领要阁,湖光山色,俱在眉睫间,尚可为憩足之所。

曾国藩和李鸿章爱才惜才,把张文虎他们招至幕中,校书、刻书、教书,主持学术和学校,对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起了重要作用。钱熙祚等人凭一己之力,倾囊资助,呕心沥血。文人大多穷困潦倒,且又要硬撑着骨气,有钱人不吝银子,几个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功德无量的事就会办成。

文澜阁的书香,仿佛有一种尾随功能,溢清香远一直过太湖,香到金山,香成一座守山阁,香出一座“守山阁丛书”这样意义非凡的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