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翠亨小记
来源:新民晚报 | 兴安  2023年11月06日08:37

第一次到中山,首站就是翠亨新区。在翠亨新区的规划示意图上,我看到“马鞍岛”三个字。作为来自北方的蒙古族人,又被冠以画马之名混迹于文学和艺术江湖的人,对这个名称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马鞍岛原来是一片海,20世纪80年代,当地填海造田,逐渐形成现在的马鞍岛。从地图上看,形状不是很像马鞍,但是如果把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比作一匹马的话,那马鞍岛无疑是一副抽象的马鞍。我画马很少有鞍子,因为马一旦放上马鞍,它便有了担当和责任,并且有了前进的目标。马鞍是马出发的起始点,更是主人骑在马背上平稳前行的保障。所以,我明白了马鞍岛的寓意和它对翠亨乃至中山的意义。

马鞍岛位于南沙、前海、横琴三个新区和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城市两个同心圆的圆心位置。站在翠亨大厦的19层,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放眼望去,第一眼就是外伶仃岛,它独立于伶仃洋之间,让我不禁想起南宋末年悲壮的历史和文天祥的那首诗《过零丁洋》。越过外伶仃岛,再远处便是香港,此时,朗朗晴空,可以隐约看到港岛上林立的高楼。外伶仃岛往南,便是淇澳岛以及珠海,还有澳门。北面横空起一条高架桥,自马鞍岛起始,似条蛟龙,出水腾云,一直延伸到海湾的彼岸——深圳,这就是被世人瞩目的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通道建成后,从中山至深圳驾车只需三十分钟,将深圳与中山的距离缩短了一个多小时。至此,备好了马鞍的马——中山,整装待发,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就是这条深中通道,它像古代两个驿站之间的驿道,联通了中山的未来,给中山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果说马鞍岛是中山市的明天或未来,那么翠亨村则浓缩着中山市的昨天和过去。翠亨村是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让我们景仰。

看着那一处简约、单薄,但不简单的小楼,红墙、白线、绿釉瓶式栏杆,上下层前廊施7个连续券拱。屋顶女儿墙正中饰有光环,下塑一只口衔钱环的蝙蝠。内部设计、装饰和家具多是中国传统样式。这处故居是1892年由孙中山主持修建而成的。宽敞的楼廊、宽大的窗户,表现了主人开放、磊落、现代的精神世界。

那天下午,我独自走遍了每一个房间。其实孙先生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多,因为他一直四处奔走,筹划和动员革命,但他的气场已经布满了整个空间。我站在二楼走廊的一个窗口向下俯望,院子里空旷、寂静,就如当年孙先生离开这里,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把一切都抛诸脑后,包括这栋洋楼。后来,他愤然辞去大总统,回到故乡翠亨祭祖,之后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民生主义,倡导实业救国,直至1925年辞世。

在孙先生故居旁边,还有他的革命伙伴杨鹤龄的故居。杨鹤龄家世殷实,本可以因袭家族财富,安心做一个“富二代”,他却与孙中山一起投身革命,并将父亲经营的店铺作为联络点,经常秘密集会,倡言革命思想,鼓吹共和,与孙中山、陈少白、尤列一起被称为反清“四大寇”。杨鹤龄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顾问,也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他的经历和故事被翠亨村的后人铭记。

瞻仰完两位革命先人的故居,我们来到翠亨村的一家画廊和书店,里面展出了当地画家的作品,画的笔法和形式很现代,而书是免费阅读的。读者可以在看展后,坐下来,喝一杯咖啡,随便翻阅图书,这种休闲方式已经成了翠亨村人的生活时尚。

我来这里的任务,一是为书店收藏的我的书签名,二是给画廊和书店留下墨宝。我的书有两种,散文集《伴酒一生》和《在碎片中寻找》。我用毛笔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签下名字,盖上名章,很是认真。可是我竟然在我的书堆里发现了《在碎片中寻找》的盗版书,有些恼火,但也有些庆幸。我的书封是细布精装,而这本盗版书是纸面精装。盗版商没舍得用布面,由此保持了我的书的品质。要知道这些年,有些盗版书的制作和用纸比原版书还精良。书店的主人有些尴尬,一再说抱歉。我说,这书我没收了,作为反面教材保存。为了补偿书店,我给书店画了一匹马。这匹马依旧没有马鞍,但它是起步奔跑的姿态,前蹄腾空而起,后腿伏地,凝聚着力量。马头前伸,马尾高甩。我说,这次来中山,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家乡人的实干精神,以及勤劳智慧朴实的品格。中山有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屡开先河的小榄镇,现在,中山需要再出发,再次腾飞,就像我笔下的这匹神骏,盘弓错马,蓄势待发,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