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边 缘
来源:长江日报 | 江子  2023年11月06日08:31

第一次去赣西萍乡湘东,湘东人将对湘东一无所知的我带到了零799艺术区。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名叫“三石竹艺中心”的展览区。老实说我对竹器毫不陌生,我的父亲就是赣中地区的一名篾匠,他的手艺得到了我的故乡无数人的公认,那无非是一些利用竹子做成的凳椅席床,或者是一些箩筐簸箕竹篓之类的农具。我父亲因所做篾器质量坚固持久而赢得了难得的一点名声。因为我在少年时期也有过短暂的出门做篾徒的经历,多年来我对竹制产品也就格外留意。我清楚地知道竹分解后的篾片比起麻棉坚硬锐脆,是个十分不好对付的物件,我曾多次被它割得鲜血淋淋,或者稍有不慎就折断成沮丧的两截。由此,我对未来的工匠之路彻底丧失了信心,只好灰溜溜地滚回了学校重新拿起了书本。这些年来因为工作我去了不少地方,看到过不少竹制工艺品的展示。它们大多比我父亲所做的要精细美观一些,更多一些艺术品的意思——也就只是比我父亲所做的精细美观一些罢了!

然而我在湘东的零799艺术区看到了篾器的另一种存在。同样是手工分解出来的篾片,不再是坚硬锐脆,而是成了一根根柔软又富有韧性的据说可以穿过针眼的丝线——那是比我父亲手中最细的篾片还要细上许多倍的东西。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分解成这样的。这当然是篾这种物质发生了不为人所知的革命性的变化,有了这样细微的分解,竹篾的表现力就突然变得宽广得多。

——我看见许多女孩子手中拿着这些脾气变得低眉颔首的篾丝,正在一个个青花瓷盏上用工。她们的目的,就是给一个个青花瓷盏造一个护法神,一个有着漂亮纹路甚至是精美花饰的、跟瓷盏密不可分的竹质杯托。青花瓷盏的面积如此之小,那些年轻的女孩子屏住呼吸,用一个小小的镊子一点点地进行编织。她们的神情和举动,让我想起了另一种身份的女子。她们的名字叫绣娘。

那是一种精微到极限的技术。从事这种技术的女孩们脸上的性情表明,作为湘东人的她们,十分熟悉大山的秉性,熟悉竹子这种物种的习性,具有绕指柔的功夫,对这样的与竹子打交道的技术,她们早已经烂熟于心。

那也是一种艺术。竹艺、瓷艺两种艺术因此交会,小小的杯盏,有了新的质感与内涵。

这也是一种道——唯有湘东人才掌握的道。从茶到瓷再到竹,一杯之中,天地无远近,山水有相逢。

据介绍,三石竹艺中心目前在全国有40余家服务商,20多家门店。2018年5月,该中心作品被中国农业部选中进入G20主会馆并作为了国礼。小小竹编工艺,做成了兴乡富民的大买卖。

排上是湘东的一个镇,离区政府只有16公里。初到排上,感觉与百里外的我的故乡赣中吉安并无不同:一样的丘陵地貌,一样的山水田园。可是人们告诉我,这个镇隐藏了十分不凡的史实。

——主人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叫作南繁精神的展览馆里。在门口,当地人备下了柚子、米果、用中药材煮过的据说大补的鸡蛋和其他花样翻新的小吃,给我们品尝,完全是十分殷实人家的豪迈与显摆。

我纳闷南繁这个汉语词汇的意思。这两个字放在一块,多么别扭!可同行的、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刘华老师告诉我,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期,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后,为了推广种植,全国各水稻生产省(区)陆续在日照和气温条件好,但瘴疠虫蛇成堆、经常烈日炎炎台风狂浪的海南建立基地,开展杂交水稻繁育、制种的事,海南水稻繁育,简称“南繁”。

刘华老师同时说起他当年下放所在的垦殖场的“南繁”的艰苦。像周边所有公社一样,他们垦殖场也必须派员奔赴海南。因为他年少,没有被派去海南,有一位刚刚入场的退伍军人在垦殖场领导的鼓动之下接受了任务。可是当他回来,那刚强汉子绝口不提海南境遇,倒是此后养成了不管什么季节都紧扎裤脚的习惯。垦殖场书记每每遇见他,总是满脸不无歉疚的难为情。

海南十分原始落后的自然条件,苦不堪言的饮食起居生活,又脏又累且大强度、长时段的生产劳动,让不少制种队员苦不堪言形同噩梦。据说,制种期结束返乡时,有人在海边捡起石头扔进琼州海峡,以表誓不再还。

可是,当全国的南繁队伍大面积地从海南撤退,唯有排上人留了下来。他们全面接管了众多队伍撤离后留下的基地,继续开展良种繁育。此后几十年,候鸟般飞去飞来的排上制种人,把海南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故乡,在海南的土地上不断改革生产经营方式,直至抱团发展、组建公司,走向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同时,积极开发杂交水稻新品种,创新生产工艺,扩大制种规模,使得排上成为袁隆平院士称赞不已的“中国水稻制种之乡”。经过长期努力,湘东的排上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从业人员6000多人,制种面积占全国南繁育种总面积的95%,业务拓展到全国各地,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

张理高、刘炳才、王相萍、胡步高、张少虎、戴扬、王仕明……念叨着展览馆里标注的这些先行者的名字,看着展厅里陈列的他们被晒得黝黑的照片,我不免好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几乎所有人都撤离了海南后选择留了下来,把如此一件需要行政命令才能部署的临时性艰苦工作,拓展为让湘东人特别骄傲的、坚持了几十年的伟业?

我们来到了湘东区老关镇一个叫三角池村的十分偏僻的村庄,一座看似久远的乡村建筑里。那座建筑的墙上,用图片和文字精心陈列着一个人的历史。他的名字叫凯丰。

凯丰原名何克全,1906年2月2日出生于三角池村。他少年时离开村庄,去了萍乡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先后被组织派往上海、莫斯科、香港等地工作和学习,为工作方便,他化名“开封”,后取谐音“凯丰”——所谓“开封”,据说是从他的家乡老关镇这一镇名中获得的灵感。故乡名“关”,他偏要反“关”为“开”,化封闭为开拓开启,让自己的灵魂获得新生,人生的道路无限拓展。

改名后的凯丰果然天地辽阔。他于1933年春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任团中央书记,从此一直是中共中央权力中心炙手可热的人物。

——他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他在1934年10月随红军主力长征,出席了遵义会议;

——1937年2月12日,他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

之后的革命生涯里,凯丰一直负责党的宣传工作:

1938年2月,凯丰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宣传部部长、党报委员会委员、国际宣传委员会委员等。同年9月,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翌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后,任南方局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

1940年11月,凯丰同志回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央学校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凯丰又被调任东北局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院长,直到1955年3月23日因病去世,终年49岁。

我认真观赏着凯丰的旧居墙壁上有关凯丰的图片和文字。那些图片里的凯丰,穿着那么朴实,样子跟一个敦厚的农民没什么两样。可是他的目光有着革命者惯有的坚定与平静。

——我在湘东区老关镇三角池村徜徉。正是冬天,阳光懒洋洋地照着。鸡犬在屋前屋后踱步。村庄后面的山仿佛襁褓,村庄就像襁褓中的婴儿。在阳光下,我甚至怀疑,这座村庄1000年前就是这个样子。

可是这里出了凯丰,这个长期在党的核心区域中的人物。他并没有被这个村庄的偏僻与静默所驯服,而是成了这个村庄的逆子,尔后又成了它以在他曾经住过的房子墙上悬挂他的照片为荣的英雄。

毫无疑问,从地理位置上讲,湘东是江西以西最为偏远的地方。它与湖南交界,名字也以湖南的简称“湘”为标榜,让人误以为它是著名的“湘西”不太知名的弟弟。这在整个中国都可能是极为少有的事情。它是江西的属地,可湘东人出城消费,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江西省会南昌,而是去湖南省会长沙,原因是湘东去长沙只有140公里,而距南昌近300公里。地理上的距离,让湘东在心理上感觉与长沙更为亲近。

湘东这种地处江西边缘让我有了些许尴尬。单位与湘东联合举办文学笔会,我受命坐车去接北京乘机来的客人,去的机场并不是江西南昌昌北机场,或其他江西境内的机场,而是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接到客人后我有了短时间的失语,原因是我原想说江西欢迎您,可我立马意识到我脚下的地盘并不是江西。坐在装满客人的车上我与客人都心照不宣,直到接机的车辆经过几十分钟后到达了江西的地盘上,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可是边缘并不意味着死寂、闭塞与荒凉。边缘有着自身的活性。边缘其实意味着自由、野性、混血,意味着突围、创造与融合,意味着足够的韧性与耐心。历史上无数的历史事件都源自边缘:三国魏正始年间闻名的文学创作团体竹林七贤集结于边缘(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的竹林之下)。颠覆大秦政权的起义开启在边缘(大泽乡,现安徽省宿州市市区东南约20公里)。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成就于边缘(行吟和逃亡的路上)。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在边缘游走和驻扎(井冈山),他的革命理论也在边缘地带生发和成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革命长期在中国的边缘地带辗转,最后找到了进驻中心地带的支点(延安)。

边缘之地的人们,总在无边的岁月里默默积蓄起野蛮的能量,随时准备向着中心发起冲锋。

英雄在边缘啸聚,铁器在边缘成刃。边缘,往往是一切伟大精神的炼造之地,伟大事件的开启之地。

我愿意称之为边地效应。

地处江西边缘的湘东,同样有着边缘之地惯有的活性,惯有的突围、创造与融合的能量。

我想,湘东区的三石竹艺中心的竹艺之所以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做到如此精微的程度,能让我觉得叹为观止,排上南繁精神展览馆里的人们之所以能将海南育种之事做成数十年来越做越大的产业,凯丰之所以能成长为党内著名的理论家、宣传领域的行家里手,都是这种边缘效应的重要体现——毫无疑问,未来的湘东,肯定会有更加惊艳的时刻。

【江子,本名曾清生,江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著有长篇散文《青花帝国》,散文集《回乡记》《去林芝看桃花》《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