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时代,文学刊物的价值何在
来源:文艺报 | 石华鹏  2023年11月03日09:39

作为一个在《福建文学》工作了23年的老编辑,我有时会想一个问题:一本文学期刊存在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如果将这个问题置于时间之河中去考量,那么问题的答案或许会变得丰富而多元。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热”席卷神州,《福建文学》每期发行40万份,那时《福建文学》的存在价值是为读者而存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文学热”退烧,市场经济盛行,刊物办刊经费“断奶”,《福建文学》的存在价值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如此看来,刊物存在的价值有艺术恒量和时代变量之分,如何平衡二者,乃办刊成败之尺度。

时间来到今天——一个新的网络时代,《福建文学》的存在价值又在哪里呢?

尽管太阳每天照常升起,但太阳照耀的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仍然每天都是新的。尤其是今天,我们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迎面扑来的“新”变化:新的思想、新的科技、新的生活、新的职业、新的选择、新的信息、新的人群、新的内心世界。如此多的“新”,仿佛地震一般,一夜之间将我们办了几十年的文学刊物震回到了原点,我们显得老土而陈旧,缓慢而蹒跚,惶恐和焦躁缠着我们,如同从黑暗的房间一下子来到刺眼的阳光下,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世界。

好在我们的适应能力还不错,很快,我们找到了刊物存在的价值:为写作者提供创作舞台,为文学传递不灭薪火。为写作者提供创作舞台,意味着我们是接生婆,将催生和见证一批新作品的诞生;为文学传递不灭薪火,意味着我们必须坚决捍卫文学的尊严和品质,也意味着我们是桥,以文学的方式连接过去和未来,让后来的人明白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

为写作者提供创作舞台,为文学传递不灭薪火,成为《福建文学》在这个时代的办刊魂魄,有了这魂魄便有了方向和策略。

将这两者落实到办刊实践中,变成了《福建文学》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一是保持文学品位和品质、强调文学的原创性。作为地方性文学刊物,我们将三分之二的版面留给了本省作家,尽力发掘那些艺术性突出的作品。小说的“重点推介”、诗歌的“头题”、散文的“实力”三个栏目扛下了作品艺术性的大旗,进入这几个栏目的作品唯一的标准就是文学的品位和文本的原创力。李师江、鸿琳、萧春雷、陈元武、汤养宗等福建实力派作家为这些栏目贡献了高品位的作品。二是培养和扶持文学新生力量。刊物是青年写作者文学起步的地方,是他们文学步履的始发站。几十年来,《福建文学》总有一个专门栏目是留给文学新人的,“初出茅庐”“新锐擂台”“新锐”“青春诗笺”,不一而足。也有一批文学新人从这里出发迈上更广阔的文学天地,比如陈春成、蔡崇达等。我们以为,发现和“投资”文学苗子是这个时代地方性文学刊物存在的价值之一。

办纯文学刊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就是在通俗文学或通俗文化(短视频、段子等)强大的市场吞噬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下,纯文学的市场空间和创造后劲被挤压。于是,“文学已死”“小说已死”的论调不时会飘进我们的耳朵,其实,死掉的是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差文学,那些经典的、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文学依然旺盛地活着。

所以,在今天,文学刊物最应该成为文学尊严和文学品质的捍卫者和实践地。所以,一本媒介时代的文学刊物,就是永不停歇地去寻找和发现,那些既写出了时代生活肌理也写出了时代精神骨架、既融入时代滚烫生活又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而且也应该相信,这样的作品在今天一定有人在写,也一定有人写出来了。作为一本传递文学薪火的文学刊物,我们要致敬经典又要创造经典,既要连接过去又要指向未来,这中间从未遗失的东西,就是文学之薪火,就是独一无二的文学精神,诚如福克纳所说的:“在我的工作室里,除了心底古老的真理之外,任何东西都不值得去写。没有这古老的普遍真理,任何小说都只会昙花一现,这些真理就是爱、荣誉、怜悯、自尊、同情与牺牲等感情。”

一本文学刊物,缺少了文学品质和文学原创力,就将失去存在价值;一本文学刊物,如果不讲品位、不讲格调、不讲责任,就将失去操守和人心。

当然,与当下活力四射、前景无限的网络阅读相比,我们的文学期刊面临的不足和短板也毫无掩藏地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第一,网络推广不专业、粗糙化。很多文学期刊的网络推广要么简单地外包给网络平台,被动地不透明地接受一点微薄的“点击阅读费”,要么就是本刊文字编辑“业余地”承担起网络推广的任务,尽管很多刊物开通了微信平台、网站、短视频,但推广效果并不算突出,不过可喜的步子已经迈开了。第二,忽视网络品牌的建设。文学期刊的网络品牌化是网络阅读的最大竞争力,但如何从众多网络文学期刊中脱颖而出,被读者记住,被读者信任,是一项需要创造力来解决的网络推广难题。眼下很多文学期刊一是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二是暂时没有人才来解决此问题,这是一个迫切且漫长的投入。文学期刊要登上新一波网络发展的快车道,不能再错过。第三,缺少文学期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视野和大举措。市场、资本、传媒、科技的融合正在影响文学的发展,而很多文学期刊还是在单打独斗,还是在孤兵作战,发展视野和发展举措都有限。当然如何去融合、壮大不是一两家刊物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整个顶层设计的大问题。

文学期刊数字化、网络化阅读的路是必须走的,脚步才刚刚迈开呢。

(作者系《福建文学》常务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