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西部的暖流
来源:新民晚报 | 周吉敏  2023年11月15日08:12

双脚站在这里前,从没想到,千家万户灶台上一日三餐前开放的那朵蓝莲花,它的根竟然扎在这里。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直径达1.2米的黄色管道,弯曲着伸展开去,像一个奇妙无穷的管道探险游乐场。除尘管道前,并排竖置着五个长圆形的罐体,像五个朝气蓬勃的少年背着旅行包,即将踏上心爱的滑板——平滑,弯道,越坡起跳,平稳落下,飞速前行……其实,此时此刻是千军万马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轮南出发,自西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穿越长江、黄河、淮河,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到上海,全长4200千米这一路不用担心会出什么意外,“他们”的后勤保障队等候在每个路口,把控着所有的配速、温度、流量,这些数据都会反馈到出发时的戈壁滩——西气东输第一站。

“一、二、三。”西气东输第一站党支部书记骆兴龙说,“三秒间,管道流过的天然气够五千个家庭用一天的量。”这句话非常魔幻,在这里却很真实。千家万户的暖流,这里是第一棒。西气东输第一站,承担着塔里木油田85%的天然气外输任务,上游28个油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这里,经过脱硫、除尘、计量、加压多道工序,输送到下游管网。西气东输第一站作为重要的枢纽,被称为“塔里木油田的心脏”。

第一次觉得那些数据是饱满的、有情感的: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开建,2004年建成;输气管道经过15个省市,160个大中型城市,惠及沿线三千多家企业,4亿多居民;年供气能力达400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26万吨、少燃烧煤一千多万吨……

“大家所有繁杂的工作万无一失地集合起来,才能确保西气东输这个系统安全顺利地运转起来。”这是HSE工程师张晓莉的话。张晓莉所指的“大家”,是西气东输第一站里的25名干部员工,他们有两个别样的称呼——“供保人”和“输气人”。他们不论刮风、下雨、沙尘暴,还是下雪,穿行在黄色的管道丛林,每次巡检需要40分钟到一小时,温度、压力、流量、天然气组分,每项参数都不能疏忽,那是西气东输整个系统正常的心律。

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中,石油人红色的工装和黄色的输气管道特别的醒目。黄色是热爱,红色是热情,都是内心散发出来的能量色。这两种色彩在张晓莉身上原原本本地表现了出来。张晓莉的老家在陕西,16岁时来到新疆的父母身边,考入南疆石油技工学校,毕业后到了塔里木油田工作。时间的流逝也是成长的轨迹。她从输油工,到输气工,到运行,到安全管理,到现在的HSE工程师。2007年,她到了西气东输第一站,从第一套装置设备开始,到今天第四套装置的落地,全程参与了建设、运行、管理。“我熟悉这里的每个角落,包括刷油漆给它们穿衣服,那些仪器我让它们开就开、关就关,和它们配合得特别好,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从没感觉无聊。”张晓莉说得那么轻松。但我能感同身受,一个女性在前线是没有男女之别的,任务面前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大漠硬生生把一位单薄的女性磨炼成塔里木油田的技能工匠。

张晓莉在十月告别了自己喜欢的岗位。说起退休,她是那么不舍。“我觉得自己还有使不完的劲,接下来塔里木要建世界一流大型油气田,自己没机会参与了,感觉特别遗憾。幸好还有儿子继续我的石油事业!”说起儿子,张晓莉脸上的遗憾一扫而光,爽朗地笑了,儿子也选择了做石油人,如愿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她说,男孩子更应有担当,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去,这才像个男子汉。离开时,我在靳子瑶的手心里写下我的电话号码,她的手心软软的,像我女儿的手。这位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的姑娘,笑起来太阳般的灿烂。新一代的石油人,正在塔里木的风沙里挥洒自己如火的青春。

在门卫处取回手机后,我给在上海的女儿发了条微信:妈妈在塔里木盆地的西气东输第一站,天然气就从这里输送到上海。女儿回了一个惊讶的表情,又跟了一个“爱心”。此时的上海,正是万家灯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