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师力斌:在文学创作中张开“诗意”和“真情实感”的双翼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 叶飞艳   2023年11月13日08:23

11月11日,《北京文学》执行主编,著名评论家、诗人在“英雄城市 文学先锋”2023武汉文学季“山乡巨变 文学攀登”武汉作家高级研修班上,围绕“传统与当下文学写作的关系”主题,与武汉作家一道畅谈文字写作的“诗意”与“真情实感”。

师力斌。记者严嘉鸣 摄

师力斌。记者严嘉鸣 摄

“传统是不死的,是无法抛弃的东西,深藏于基因之中。”师力斌从自己对传统的理解谈起。他表示,汉语的传统非常丰富,但有两个最主要的核心就是精炼和诗意,“而当下写作的常见问题就是不精炼、不诗意”。

在师力斌看来,“诗言志,文学创作者要善于用文字传达出诗意,诗意是对常用语言的陌生化。”他认为,不能简单将诗意等同于押韵、对仗、平仄等古典诗歌形式,也不要以为诗意仅限于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创作都可以是诗意的。“诗意存在于众多文本之中,存在于一幅画、一个电影、一部小说、一张照片甚至一个场景,一个人的着装、脸部表情都会有诗意。”他说。

在授课中,师力斌从“传统和当下”“诗意和写作”“汉语之美与欣赏”等方面,结合大量具体案例进行分享。特别是从汉语诗歌传承的角度,探讨了杜甫的巨大启示和当代影响,古典传统对当下文学写作的启发和重要价值。师力斌认为,文学是“人学”,贵在“真”,要有真情实感,对时代的真实把握和丰富呈现是核心因素,作品中所呈现的时代感不能与当下时代脱节。师力斌长期研究杜甫,把杜甫诗歌视作古典诗歌的宝藏、百年新诗的宝库。他将杜甫的诗歌标准分解为宇宙意识、家国情怀、人道主义、草根情结,外加相匹配的诗歌技巧。“这5个方面或者其中几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就是好诗,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

“当前,文学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文学对生活具有春风化雨的功能,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带来陪伴,它的作用不可替代。”师力斌表示,持续一个月的“英雄城市 文学先锋”2023武汉文学季声势浩大,很高兴此次来汉与众多作家交流创作感受。他说,“山乡巨变”对于广大的作家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乘着“诗意”和“真情实感”的双翼,相信黄陂的“山乡巨变”、新的武汉故事能在文学层面得到更多元、更丰富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