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中国作协十届三次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来源:文艺报 | 张宏森   2023年11月24日08:21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意气风发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十届三次全委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中国作协十届二次全委会以来的工作,部署明年重点工作,奋力开创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的力量!

受中国作协书记处委托,现在,我向会议报告中国作协十届二次全委会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

一、过去一年的中国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专章部署,对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作协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正确方向,胸怀“国之大者”,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为党和国家事业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作出新的贡献。

(一)坚定正确方向,强化理论武装,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动力和坚强政治保证

一年来,中国作协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推动文学界学懂弄通做实,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方向更为明确,精神面貌更加昂扬,作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升。

——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坚持以“走在前列”的政治自觉,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的学习,及时召开党组会、党组书记处(扩大)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学习研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的工作办法,狠抓责任落实,严格督查督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面向作协系统干部职工、全委会委员、在京行业作协和主管文学社团负责人、鲁迅文学院学员等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宣讲,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作宣讲报告,统筹《文艺报》、中国作家网和所属各类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报道,在文学界形成浓厚持久的学习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深入基层、覆盖全员。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学习,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四个自信”愈发坚定,焕发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繁荣文学创作、书写生生不息人民史诗的热情和动力。

——坚持理论先行引领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行动,持续深化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举办专题读书班,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开展7次专题学习,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党中央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之后,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推进学习贯彻,组织党组书记处学习研讨,培训中国作协新任职局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专题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组织高研班学员座谈,在《求是》《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作家要做人民的学生》《以“当代之笔”赓续中华文脉》等一系列理论文章,向文学界发出有力号召,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文学的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引领文学界主动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完善机制协同发力,在实践中探寻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不断破解难题,推动事业发展。总结经验做法,形成《以思想伟力攻坚克难 为党和人民酣墨礼赞》的深入思考,入选中央主题教育整改整治案例选编并向全国推广。

——深入开展文学领域调查研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聚焦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任务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挑战难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一是抓好“走出去”的调研,党组书记处同志牵头领题,成立8个调研组,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掌握实情。先后深入12个省市自治区44个区县54家单位开展深入调研,组织召开42场座谈会寻方问策。二是做好“请进门”的调研,将作协举办的文学活动纳入调研范畴,广泛倾听基层作家心声。面对面听取20余个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联作协意见建议,研究制定《2023年中国作协支持各省开展文学工作分工安排》,更为广泛、有效地推动各地文学事业发展。召开部分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作家代表座谈会,共同研究探讨做好作协工作和文学工作的方法路径。三是学习“浦江经验”,推动化解信访积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我们通过调研开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推动理论学习向实践转化,进一步提高了作协组织履职尽责的能力,增进了同基层广大作家的感情,拓展了推动事业发展的思路办法。

(二)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重点工作为牵引推动新时代文学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

中国作协紧扣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任务,以重大文学行动和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激发文学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努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深入实施“两个计划”,取得初步成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十代会以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文学行动。“两个计划”源自中国作协,惠及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一年来,我们认真研究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重点创作规划组织模式,在“两个计划”实施中突出强调创新意识、系统观念和互联网思维,汇聚全国文学界力量共同推动文学作品创作、出版、传播、转化,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破题开局。各级作协组织、文学出版单位、广大作家积极参与,热情支持,共同推动“两个计划”不断走深走实。目前,“两个计划”所倡导的创作导向和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一批具有较高品质的长篇小说陆续涌现。

一年来,我们聚焦创新组织方式,集中优势资源,两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加强资源配置、督促指导、审核把关、研讨评论、宣传发行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为纳入“两个计划”的作品组织改稿班,帮助作家精益求精打磨作品。建立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年会制度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全国文学名刊名社的工作对接、力量聚合,积极推动创作成果的多形态转化和对外传播,拓展优秀选题创作出版渠道,增强“两个计划”的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奋力推动“两个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今年11月,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遴选重点推进选题30个,其中5部作品已经出版,并获得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支持,签订了5项版权输出合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已评审发布三期支持项目,共扶持创作项目47个,其中已出版、发表作品31部,并通过实施“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项目与40多家海外出版社签订了近60项出版合同,覆盖近30个语种。“两个计划”推出的作品成为当前具有代表性、广受关注的长篇小说成果。

——精心组织全国性文学奖评奖和颁奖工作,打造“中国文学盛典”品牌文学活动。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开始,我们开启了以国家级文学奖颁奖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活动。去年11月20日,我们与北京市委宣传部、湖南省委宣传部在中央歌剧院共同举办“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盛典创造性地将大型文学颁奖典礼与电视晚会、网络平台直播相融合,以“文”和“艺”互联的形式,奖掖获奖作家,致敬文学编辑,展现新时代文学的成就与风采,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学生活的期待,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盛典创造了2.8亿的收视率和网络曝光量,在当时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为广大作家和亿万读者奉献了意蕴深厚、温馨美好的“文学之夜”,为提振人民士气、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发挥了独特作用。

经过我们和浙江省各方面共同努力、精心筹备,“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将于明晚拉开帷幕。盛典的成功举办以评奖工作的圆满完成为前提。本届评奖,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第一次国家级文学奖项的评选,是对新时代文学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阅,也是向党和人民递交的一份文学答卷。文学界、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对本次评奖抱有极高的期待。评委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评奖标准和原则,秉持公心、精研细读,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经过严谨、规范、公正的评选程序,最终评选出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乔叶的《宝水》、刘亮程的《本巴》、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和东西的《回响》5部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反映了四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丰富面貌,体现出广大作家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努力和成就。

高标准组织评奖工作,隆重表彰获奖作家,这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树立艺术标高,激发创作热情,推动佳作涌现,回应时代和人民对文学的期待。茅盾文学奖等四大国家级文学奖项的设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饱含着文学前辈对文学事业的赤诚热爱,凝结着一代代文学工作者的艰辛付出,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与期待。无论是担任评委,还是荣幸获奖,都是至高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评奖和颁奖,引领文学创作向着更高的艺术境界进发。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只有发掘、创造出新的文学史篇章,我们才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把新时代文学的价值彰显出来,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把文学的地位凸显出来。广大作家要树立艺术雄心,把推出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时代经典”作为最高目标,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呈现新的美学面貌、抵达新的艺术高度。我们希望通过评奖和颁奖,倡导广大作家保持静气和耐心。文学创作是一场马拉松,既要有灵感迸发、勇于创新的激情,也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信心。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追赶评奖节奏等做法,作家要俯下身子搞创作,编辑要沉下心来做精品,以敬畏之心和持久耐心从事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使我们的作品能够无愧地交付给人民,郑重地接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阅。文学是神圣的,我们要共同呵护文学的初心与梦想,秉持对文学的诚挚热爱,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策划推出“作家活动周”活动,努力建设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作家活动周”是中国作协今年推出的一项“暖心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作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团结、凝聚、联络、服务广大作家,让大家体会到我们是“文学一家人”,中国作协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潜心创作、成长成才的坚强后盾。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4期“作家活动周”和1期“剧作家活动日”,共邀请全国各地200多位作家参加活动。其中,参加首期活动的36位作家全部来自基层;参加第4期活动的作家全部是今年新入会会员,这也是中国作协首次举办会员入会仪式。

一年来,我们在不断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持续加深对这项工作的系统思考和设计,力求使每次活动都富有文学内涵,饱含情感温度,既营造团结共进的文学氛围,又展现文学创作的蓬勃生机。目前,该系列活动形成了“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和“做人民的学生”主题实践两个序列。我们精心设计了颁发入会纪念牌、致敬大师、文学馆畅谈、名编面对面、名家零距离、调研座谈、寻访文化故地、深入生产生活一线等活动,为广大作家创造美好、难忘的文学之旅,使大家深切感受作为作家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感受文学同道相聚在一起,互相激发、共同奋进的力量。同时,各级作协陆续开展“作家回家”活动,接力传递作协组织温暖,将更多喜欢文学、关心文学的人团结到了作协组织周围。

“作家活动周”受到广大作家的欢迎,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活动周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央媒连续报道,全国一百余家媒体和网络平台跟进报道,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直播实时收看人数达千万,网络曝光量过亿。

(三)担当作为、提质增效,创造新时代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年来,中国作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把出作品、出人才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把持续发展、创新发展作为履职尽责的必答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统筹谋划、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推动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实现全面提升。

——抓好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以精品力作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着力提高重点文学创作规划组织水平,经过认真遴选论证,今年共扶持59项重点作品创作选题、36项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创作选题,大力支持优秀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出版,鼓励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观念、手段、内容、形式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作家们卓越丰饶的艺术创造使新时代文学源流永沛、宽阔浩荡。中国作协所属文学报刊深刻领悟“国刊”所肩负的文学之重、人民之重、时代之重,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开拓创新,把提升内容质量作为重心,关注新场域、发掘新力量,以前瞻性视野引导题材选择和审美取向,探索更加广阔多元的新时代文学表达方式。加强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引导,扶持40项网络文学重点选题,发布2021、2022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实施网络科幻文学创作扶持计划,充分发挥优秀作家作品的示范导向作用,网络文学精品化、经典化追求更为自觉。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繁荣生态文学,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创作扶持机制,建立一批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举办2023“中国一日·走近中华文明”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为作家深入体察人民生活、挖掘积累文学素材提供更多途径和平台。

——聚焦重塑文学与读者关系这个时代课题,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深化与国家广电总局的战略合作,建立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不断拓展与省级卫视、芒果TV、快手、爱奇艺、抖音等影视机构、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向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推荐优秀文学作品,一年来通过多种渠道推荐文学作品近800部。参与承办2023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系列论坛、首届中国(北京)动画周系列主题活动,推出“北影大讲堂:文学与电影”等合作项目,召开儿童文学影视转化推介会,积极推动优秀文学作品多形态转化、多层次传播。与平遥国际电影展合作推出“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今年推荐16部作品入围。与腾讯合作推出人文谈话类节目《文学馆之夜》,让文学可视可听可感。深化融合发展的理论探讨,发布《2020—2022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召开“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座谈会,深入研讨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融合共生的前景和路径。召开宣传信息工作会议,树立文学大传播观念,着力提升文学信息资源采编整合能力。不断加强对著作权保护和开发的宣传引导,着力提升文学作品版权开发、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水平。通过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有力彰显了文学的价值,提升了文学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文学理论评论的引领作用,推动创作与评论相互辉映。密切关注文学现场,积极回应时代课题,不断健全文学理论评论工作的引导机制和工作体系。成立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召开两届新时代文学论坛,积极开展对新时代文学的理论问题、思潮现象和重要作家作品的学术研究。积极参与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承办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平行论坛,在国家级、世界性论坛中积极发声。提出并深入推动“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研究,探索新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各报刊社网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热点文学现象和新人新作的研究评论,推出一系列有分量的评论文章和研究成果。开展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网络文学阅评计划,扶持出版网络文学年鉴、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论坛,推动构建符合网络文学特点的评论评价体系。建立文学领域情况分析报告制度,组织专业力量每季度对文学界有关动态、趋势进行研判分析,形成专题报告,为有关部门深入了解当前文学发展态势提供参考。

——强化公共服务,扩大文学覆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学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方式,扩大工作覆盖,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学服务水平。深度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开展以“书香中国 悦读文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季系列活动,先后举办益阳文学周、吉林文学周、甘肃文学周,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作出积极贡献。大力提升文学场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举办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纪念茅盾先生《子夜》出版90周年特展,召开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组织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巡展,大力推动线上展览,不断加强各地文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赋能文学工作水平。在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际,精心遴选出版70周年珍本文库丛书,邀请广大读者进社参观并与知名作家交流。加强文学志愿服务工作,召开全国文学志愿服务联席会议工作会,举办文学志愿服务专题培训班,扶持37个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项目,推进全国文学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提升文学志愿服务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推动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文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与国家民委共同发布《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与合作机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签署《深入实施“文化润疆”文学工程合作协议》,召开十九省市“文化润疆”文学工程联席会议,系统化、长期性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继续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扶持项目,不断发现培养少数民族优秀青年作家,推出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力作。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全国多民族作家培训班、“文化润疆”和“文润北疆”作家培训班,与湖南毛泽东文学院联合创办西藏作家班,持续举办少数民族文字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团结引导各民族作家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民族团结的精神长城。

——抓住疫情后国际交往有利条件,积极推动中外文学交流。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后国际交往交流新形势,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对话,不断扩大“朋友圈”,推动更多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文学精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举办东盟青年作家中国行活动,继续丰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品种,“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扩展到42个国家,努力建设文明对话之路、文化交融之路。主动走出去传递中国声音,先后组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匈牙利、意大利、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并举办作品推介活动,同当地作家座谈交流,积极推动文学作品互译出版合作。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举办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暨第六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英、美、德等24国的32位汉学家、翻译家参加活动,与中国作家进行了深入、真诚的交流。做好《人民文学》多语种外文版的出版发行,参与主办北京图博会,精心组织筹备中国作家馆参展工作,举办2023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发布《中国网络文学亚洲传播报告》,充分展示中国作家风貌、宣传中国文学成就。中国作家协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中国作家协会东盟文学交流中心(南宁)相继揭牌,“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日益活跃,第二届中青年作家国际传播高研班成功举办,“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评审机制进一步优化,为作家作品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机遇。

——紧扣“做人的工作”,团结凝聚作家队伍,培育中国文学新力量。高度重视会员发展工作,会员结构不断优化,覆盖不断扩大,作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本年度会员申请人数2893人,同比增加近31%;新发展会员1203人,个人会员总数达到14840名。在会员发展工作中,注重发现富有潜力的青年作家、基层作家与新文学群体,主动吸收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出版人、翻译家等各领域文学人才,不断促进各文学门类的均衡发展。新发展会员中,45岁以下占比30.6%,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文学群体占比约23.7%,来自71个中国作协会员空白区县的82名基层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加入中国作协。

提升作家培训的规模和水平,为作家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更好平台。鲁迅文学院拓展多样化文学培训模式,举办两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继续与北师大联办作家研究生班,举办儿童文学作家、网络文学作家、少数民族作家等重点领域作家培训班,与地方作协联合开展培训。加强社会合作,为税务系统、芒果TV举办专门性培训班,扩展工作边界,促进了优质文学教育资源的社会转化。

密切与港澳台作家的联系,共同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支持香港作家联会举办35周年庆祝活动,与澳门科学馆共同主办“悦读科幻之美”科幻文学讲堂,举办2023年两岸文学交流会,热情周到做好港澳台作家参访和交流工作,积极推动港澳台知名作家资料入藏现代文学馆,不断增进作家之间的创作交流、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

弘扬中国文学优良传统,营造尊重作家的良好氛围。举办曲波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冯雪峰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林斤澜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王蒙文学创作70年座谈会及文献展、严家炎学术座谈会,回顾老一辈文学大家走过的极不平凡的道路,号召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前辈作家的精神风范,激励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时代文学的创造。

各位委员、同志们,一年来,中国作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文学事业呈现多姿多彩、新意迭出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作协组织、文学界全体同仁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位委员率先垂范、担当作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作协书记处,对各级作协组织、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对各位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前文学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有不尽适应的地方,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还有不相匹配的短板弱项,推动“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优化。在文学创作上,文学作品数量快速增长,但精品力作不够多、创新能力不够强等情况亟待解决,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仍是需要攻克的重大课题。在培育造就德艺双馨的文学大家和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上,尤其是培养青年文学人才、打造文学新力量方面,机制还不够完善,激励政策和措施不够健全,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方式还需加大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推进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意识和本领不够强,等等。这些困难和短板,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攻坚克难,努力推动解决。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奋力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汲取中国文学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继续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认识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要从伟大成就中增强坚定党对文学工作领导的自觉性,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担负新使命。全面加强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领导,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始终,把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的要求落实到位,推动文学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要从职责定位中把握工作重心,以过硬本领担负新使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个着力”的重要指示,落实好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的6个方面重点任务。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保持赓续中华千年文脉的文化自觉和历史主动,锻造高素质硬本领,以弘扬正道立心,以创作精品立业,以德艺双馨立身,以清廉自律立行,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要从鲜明立场中把牢工作导向,以科学的方法论担负新使命。始终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鲜明人民立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文学原创能力,提高公共文学服务水平和文学产业发展质量,用更多精品力作促进人民精神共同富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要从与时俱进中寻求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担负新使命。树立新思维新理念,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善于运用信息时代的科学理念、先进技术武装自己,坚持以我为主、兴利除弊,推动科技赋能文学、实现跨界传播,使网络空间成为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新天地。

——要从复杂形势中坚定文化自信,以顽强斗争意志担负新使命。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发扬斗争精神,建强党的文学阵地,守好党的文艺战线。更好发挥中国文学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文学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作协系统和文学界的重要任务,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以指导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提高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本领上,体现在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上。

——要在深入研究阐释、广泛宣传普及上见真章。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这一思想原理性理论成果、特别是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研究阐释,进一步转化为文学领域的知识话语、研究范式、学术理论,更好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支撑。要紧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特点,将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一体推进,既通过汲取真理力量指导文学实践,又通过丰富实践活动发展文学理论,形成新的规律性认识。各级作协组织主管的报刊社网要同向发力,发挥各自特色,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宣传宣讲和文学活动,采取平实务实、精准精确的宣传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在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凝聚力量的过程中,彰显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守护中华文化主体性。

——要在积极担当作为、履行职责使命上求实效。要认真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任务,深刻领悟、倍加珍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努力推出一批展示强国复兴气象的标志性作品。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作家扎根现实生活、倾听人民呼声,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不断加强党对文学工作的领导,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做好作协工作、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三)扎实做好重点工作,把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聚焦精品创作出版传播,进一步推动“两个计划”相关工作向纵深开展。“两个计划”已经列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任务,意味着“两个计划”从作协工作上升为国家层面的任务,这是党中央对作协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文学界深刻认识实施“两个计划”的重大意义,增强推进创作计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拓展“两个计划”的书写空间,提升创作成果的文学品质。要进一步宣传发动,着力扩大“两个计划”的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抓好作品创作出版中心环节,强化编辑队伍建设,确保推出精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做好宣传推广和作品研究评论;进一步拓展文学出版价值链条,大力推动创作成果与各种现代传播形态的深度融合,实现出版效益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充分释放作品潜能,有效提升作品价值;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工作机制,为实施“两个计划”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精心组织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工作,筹办好“2024中国文学盛典”系列活动。2024年是“骏马奖”的评选之年,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展现新时代民族文学的丰盛收获,展现各民族作家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2024中国文学盛典”系列活动将在广西南宁举办,要认真总结文学盛典筹办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骏马奖”评奖和颁奖工作,不断提升“骏马奖”及中国文学盛典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大力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诗刊》改版工作,系统推进中国诗歌现代化探索。我们高度重视诗歌发展,在认真研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决定以2024年《诗刊》改版为契机,塑造诗歌发展新格局,引领诗歌创作方向,推进中国诗歌现代化进程。要从办刊理念、栏目设置、刊发标准、理论评论、宣传发行等各方面进行整体性谋划和系统性思考,力争使《诗刊》的质量显著提升,从形式到内容为广大读者呈现出新的面貌,使这次改版成为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新引擎。同时,带动各报刊社网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级报刊社网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打破固化思维,激发创作活力、扩大作家队伍、提升发行量和影响力,让文学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大众。

——持续举办“作家活动周”,强化“作家之家”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作协联络服务作家职能,丰富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成效。广泛邀请各方面作家经常“回家”,共叙友情、共商发展,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关于密切联系服务广大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的意见》落到实处,使广大作家心有所属、情有所归,使中国作协真正成为让广大作家温暖、信赖、眷恋的家园。

——加强作家队伍建设,培育堪当重任的文学新力量。文学事业发展必须依靠德艺双馨、规模宏大的文学人才队伍。要立足于党的文学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高度,集全国作协组织之力,抓好作家队伍建设。组织筹备好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精心设计议题和组织形式,以会议的召开向潜在的写作力量作有力动员,唤起全社会创作热情,吸引更多热爱文学、富有才华的青年才俊融入文学队伍。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提供资源机会、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作家深入生活,支持作家潜心创作,尽可能地为他们成长成才铺路架桥。充分发挥鲁迅文学院的功能作用,在发现新人、培养作家方面进一步优化培训体系,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精心做好明年的会员发展工作,向基层倾斜,向外延伸,扩大文学人才的发现与选拔范围,不断壮大各级作协会员队伍,优化会员队伍结构。各报刊社网要加大对青年作者的关注与扶持,为文学新人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大平台。

——树立全新视野,不断拓展文学事业发展的路径和空间。要主动应对新变化,研究新特点,树立新观念,持续推动文学事业深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高度重视文学领域的产业发展,关注新业态、研究新趋势,不断提升各报刊社的发行量和经营管理质效,加快推进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改革。继续加强与影视机构、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推动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深度融合、联通发展。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文学馆建设、作家联络服务、文学报刊社网等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在数字化建设上有所突破。做好重大活动和优秀作家作品的宣传报道,通过提高文学的曝光度,让文学与人民群众深度互动、与社会生活深层对接。继续加强与文学出版单位、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合作,扩展与社会各界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使文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彰显更大价值,发挥更大作用。密切关注新的文化动向和创作现象,扩大发现人才的视野,更新人才培养的传统路径,使作协工作能够延伸到更加广阔的社会层面。树立中国文学一体化推进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落实与港澳台相关人员来访会见达成的共识,推动相关项目和活动落地。举办海峡论坛文学分论坛,围绕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举办系列活动,在会员发展和鲁迅文学院高研班中吸纳港澳台作家,确保疫情后文学交流更加活跃、深入、有效。

——找准关键切入点,在推动国际文学交流上出成果见成效。站在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的高度认真谋划推进对外文学交流工作,建设中外文学交流的新机制新途径,实施重大国际文学交流项目。创新思维、开辟新路,与已经广有影响的中外文化交流机制和平台实现对接,突破传统交往格局,敢于跨界、破圈、融合,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加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出版,发挥好《人民文学》外文版多语种对外译介平台优势,健全译介力量的联络、培养和支持机制,推动优秀文学资源在国外多元化传播,形成放大效应。坚持不懈开展双边、多边文学交流,设计筹划好中法文学交流、金砖国家青年文学交流、中日作家交流等活动,努力创建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完善“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机制,发挥好南京、成都、南宁等地国际性文学交流中心作用。大力推动“网文出海”,打造“Z世代”国际传播工程。发挥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小、快、灵”的优势,设计更加多元丰富、“小而美”的文学活动,强化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推介效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青年翻译家、汉学家,提升中国当代文学翻译资助水平,支持作家积极参加各国文学节、诗歌节、书展等活动,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型传播模式,努力提升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为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贡献。

各位委员、同志们,盛世修文、传承中华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也是寄予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深切期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国之大者”,担当尽责、奋发有为,在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