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河《误入孤城》:徐徐展开的地方文明史探险地图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11月27日14:34

11月23日,陈河长篇小说《误入孤城》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

11月23日,陈河长篇小说《误入孤城》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

11月23日,由《十月》杂志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陈河长篇小说《误入孤城》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出席活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福民,《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敬文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林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晓琴,《文学评论》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光明日报》文萃版副主编饶翔,《文艺报》副编审行超,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樊迎春,中国作协创研部助理研究员李壮、刘诗宇、贺嘉钰等十余位文学评论家深入探讨《误入孤城》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研讨会由《十月》杂志社执行主编季亚娅主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作会议总结。

《误入孤城》,陈河 著,十月文艺出版社

《误入孤城》,陈河 著,十月文艺出版社

《误入孤城》讲述清末民初现代工业文明进入W州的故事。陈河以小说为地方立传,参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旧报资料,神游百年前的偏僻孤城。主人公马本德从来处复归,小说结构浑成,颇见功力。人物与历史相映照,从《中英烟台条约》开放温州海关,到电灯公司、汽车运输公司、医院等现代文明的进入,温州的地方特性掺杂了来自海上的开放胸襟。陈河的叙事从空间到时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地方文明史探险地图。

为一座城的历史写传,为一方人的成长写史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出席活动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出席活动

邱华栋表示,陈河根据欧洲、北美洲、亚洲三个地方的生活经验,生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写作状态。“经验和想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陈河的写作里表现得特别突出。在消化材料、处理日常经验方面,陈河做得很好。《误入孤城》用文学的想象力将日常经验带动了起来。”

韩敬群作会议总结

韩敬群作会议总结

研讨会由季亚娅主持

研讨会由季亚娅主持

陈福民在会上发言

陈福民在会上发言

陈河的小说语言使陈福民印象深刻。他谈到,《误入孤城》拥有很好的语言腔调,它的语言是通透的。“在这本书里,陈河呈现出了他的文学才能,即一种具有冲击力的、不拘小节的、浪漫的,同时又非常准确的文学表达。”

梁鸿鹰在会上发言

梁鸿鹰在会上发言

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有一部分是在中外文明的撞击当中形成的,梁鸿鹰认为陈河作品印证了这一点。“陈河避开了一般惯用的家族史、爱情命运史、情感史的路数,他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写传,为一个地方人的成长写史,为中外文明的交融、碰撞、互动立传。”

敬文东在会上发言

敬文东在会上发言

小说让敬文东联想到《百年孤独》。“《百年孤独》书写的是走出伊甸园而走向罪恶和流浪之路的过程,但是《误入孤城》最后有爱,有希望,这是它们之间很大的区别。”敬文东表示,小说叙事本身的传奇很重要,这是为小说这个文学体裁拓展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叙事虚构了一个传奇故事,但是也因为虚构传奇故事把叙事传奇化。

李林荣在会上发言

李林荣在会上发言

李林荣谈到,作者竭力想把温州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史实、温州及其周边地区极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积淀在当地的中西文明交织融汇的人文传统糅合起来,达成一种能够突出体现当下意识的艺术形态和观念形态的重建。“作品的个别细节处理还有可以进一步打磨的余地,但整体气派值得肯定。”

地方的、民族的,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

张晓琴在会上发言

张晓琴在会上发言

张晓琴认为,不能把《误入孤城》看作是一个地方性书写的文本,它是对存在状态的一种探究。“陈河渴望书写文明的交融,他的落脚点又在于不同文明互动中人的归宿、精神的归乡。”张晓琴还提到了《误入孤城》的另一层隐喻,即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误入孤城,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就是一种‘误入’,本质上是孤独的。我们命运的关键词就是孤独。”

刘艳在会上发言

刘艳在会上发言

刘艳指出,《误入孤城》在地域性文化资源的汲取与表现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地方的、民族的,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小说所打开的书写视阈与叙事视角是非常开阔、雄浑博大而又灵活自如的。

杨庆祥在会上发言

杨庆祥在会上发言

杨庆祥发现,《误入孤城》有很多种读法,把它当成全集的一部,或是当成温州的地方志,都可以。但还有一种读法,是把它和民国时期的小说进行对读,比如茅盾的《子夜》,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在这种对读中可以有一个重新的叙述,这就是文学要做的工作,历史叙述已经终结了重新叙述的可能,但是文学叙述可以建构另外一种可能。这种重新叙述中,又有机会生发出具有前瞻性和预言性的内容。”

饶翔在会上发言

饶翔在会上发言

从一个大的层面上看,陈河以W州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空间为样本,思考后发现代性的国家如何进入现代的问题。饶翔感到作家的文学观念和人物塑造更多地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他突出了人的本能欲望、生命冲动对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影响。这为我们观察历史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即外在的大历史作用之下,地方的、个人的、自发的驱动,这驱动来自于蓬勃的生命力。

“我们在海外也同样讲中国故事”

行超在会上发言

行超在会上发言

行超观察到,这部小说当中看到的一系列重要历史问题,或者社会的现代性转型阶段及过程,都是通过人物,以一种充满文学性的表达传递出来的。能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宏大历史如何真实发生,以及如何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产生影响。

李壮在会上发言

李壮在会上发言

李壮发现,《误入孤城》是以空间来写时间的作品。“这部小说里有本土习性与世界视野的结合,世界在小说里提供故事的动力,而本土在小说里提供的是叙事的动力,或话语的动力。”

樊迎春在会上发言

樊迎春在会上发言

“《误入孤城》整体弥漫着一种悲壮意识。”在樊迎春的理解中,这是一个两次还乡的故事,一个“新寻根故事”,一个救赎故事。小说中的海匪、族斗以及生动的、并不传统的女性形象都代表了作者对另类活力的捕捉和追寻。小说也对传统的地位较低的“商”进行了正名,为他们的奋斗和宿命感呈现救赎意义上的美感价值。

刘诗宇在会上发言

刘诗宇在会上发言

刘诗宇提到了小说中对于民众的描写,“大量隐身但又确实存在的民众形象让我想到另一个角度的西方视角,比如卡夫卡写的《万里长城建造时》当中对中国老百姓的想象,这可能也会成为解读这本书以及解读近期其他海外华人作家创作的一个有效的入口”。

贺嘉钰在会上发言

贺嘉钰在会上发言

贺嘉钰也表示,陈河在小说里植入了另一个视角,就是民众的围观。这片土地也许可以被看作一个球面,而现代性的到来就像一条锋利的切线,小说写的是线与面相切那一瞬间溅起的烟尘与声响,充满生活细节与精神火花。

作者陈河在会上发言

作者陈河在会上发言

陈河对主办方和各位专家在写作技艺、创作理论上的指导和建议表示了衷心感谢,他坦言,从八十年代开始写作,当时成绩不大,九十年代出国经商,没想到2006年又开始发表作品。虽然在海外写作,还是受到了国内文学界各位同仁的关心和关注。针对大家提的意见和建议,陈河都做了记录,“我们在海外也同样讲中国故事,更希望能够讲述有趣、有力量、有影响力的中国故事”。

参会嘉宾合影

参会嘉宾合影

摄影:王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