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美文》2023年第12期卷首语、目录
来源:《美文》 |   2023年12月01日15:56

卷首语

观地方志,可知一方的“古今总览”。《出走与归来》是对温州驿头村的一次人文探访,驿头村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中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住着的多为北宋著名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后裔。该村是“程朱理学”中“二程文化”重要的传承地,同时也是著名的侨乡,驿头程氏的第二十七世孙程·让平先生,是5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原非洲加蓬共和国外交部长,对中非友谊有着卓越贡献,驿头村的村口便是一座中非友谊门。如今的驿头村,将程氏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乡韵风情儒雅而浓郁,它的后人们在“出走”与“归来”中传承着“二程”文脉。“出走”与“归来”也是巨大的文学母题。

《磨河渠记忆》的讲述人张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954年生人,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回村当农民。他前四十多年在农村,之后的二十多年主要在城市打工。他经历曲折,又热爱学习,自学了汉语拼音,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不会电脑打字,就一笔一划写在白纸上,再由他人录入电脑并整理。这份乡村口述史,以口述者故乡的磨河渠为样本,用他人生的难忘片段拼接起个人与村庄的历史,将我们带进历史时空,也让我们理解真实的乡土中国。英国历史学家保尔·汤普逊曾说:“口述史用人民自己的语言把历史交还给了人民。它在展现过去的同时,也帮助人民自己动手去建构自己的未来。”当下涌现出大批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作品,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以鲜活的、具体的、平凡的个体实例,来透视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听听农民自己怎么说。这份“磨河渠记忆”自有别样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内卷”已成为社会的顽疾,教育内卷尤其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窗口》展示了当下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国式家庭的悲哀:失控的孩子,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小区的每个窗口里,都有一个歇斯底里叫喊的“疯妈妈”。那么,每个“窗口”背后的妈妈又是如何被贴上“疯”的标签的,又有谁为“她们”或者“我们”松绑?当我们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父母内心的觉醒或者“人”的觉醒、教育的觉醒时,窗内的风景也许才会变得祥和。如作者所言,让“疯妈妈”回归正常,从根本上说,需要社会的健康发展、文明进步,这样,“独木桥”才能够变成“立交桥”,社会才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路径,每个人在今后的成长成才乃至人生发展中,才能各得其所、各有所安。拥有了这样的可能和前景,对孩子的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其本质。

想起多年前我把写给孩子的一篇文章作为第一本诗集的后记,并且给他签名珍藏了一本悄悄放在书架上,直到他现在小学五年级了,都不曾展示过——也许我在等待一个最佳的契机。就在前不久的某天,我在卧室听到外面一阵咯咯笑,出去一看,孩子正拿着我那本诗集边读边笑,说:“妈妈,你竟然偷偷写过我呀。”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突然翻到的,那一瞬间,我心头一暖,如果非要给写作寻找个“意义”,那么孩子此刻正在告诉我。我当时写道,若干年后当你翻阅妈妈的书,希望你能喜欢我写给你的诗,也认同我写给你的这些文字,我是这么写的也希望这么做给他看——“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童年源源不断地涌上心头,希望你能从你热爱的事物中汲取力量,能坦然迎接任何一种属于自己的未来,对于生活‘不怯场’,能做到这个,就足够了。”

——庞洁

目 录

特别推荐

出走与归来 / 哲 贵

中篇散文

磨河渠记忆 / [讲述] 张 孟 [整理] 张 叁

1986:黑龙江航行日记 / 王晓廉

短篇散文

西厢随记 / 张锐锋

我们学会了告别 / 梦 野

哀牢的上空 / 杨亦頔

峨山明月,水墨开江 / 胡有琪

报人散文征文

当时只道是寻常 / 陈桥生

窗口 / 贾梦雨

我的副刊记者经历 / 卢文丽

月芽儿弯弯 / 高 方

鹤痴 / 陆应铸

秦岭二题 / 南书堂

专 栏

世界上唯一论根卖的面条【长安食典】 / 张同武

桫椤、朱槿及其他【岭南草木札记】 / 金克巴

长篇散文·连 载

我的疯孩子【寻找百忧解】 / 陈百忧

迢迢关东路【奔向关东山】 / 于小芙

淇河【淇河】 / 田万里

散文观察

精神的意味 / 杜爱民

雷人画语 / 美粉粉

元代花鸟画:寄情表意——2023《美文》藏书票十二月号 / 永辉

封二 【看 画】 画/ 贾平凹 文/ 罗宾 译/ 徐琳

封三 【广安笔记】 文/画 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