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饮苍茫中的美丽和孤寂——诗人迟云创作散读浅论
内容提要:迟云是真正的诗人。他把诗歌当作寄托心灵、抒情言志的重要形式认真创作,为中国当代诗歌增添了个性卓异的华采乐章。他自觉赓续中国诗歌的传统,践行诗人精神,其创作关注苍生社稷,表现深切的家国情怀;他继承现代诗人诗歌传统,直面“职场人生”和“诗人性情”的内心矛盾,勇于剖析自我,坦陈孤独困惑,其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迟云诗歌以现实主义写实为基础,以浪漫主义抒情为主旨,借鉴了现代主义艺术方法,表现出开放的艺术视野和融通八方的能力。他潜入世间万物,深夜独处细语,成就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继绝开新做出积极努力。
关键词:迟云 职场人生 诗人性情 悲悯土地 深夜潜入
迟云是诗人。此所谓“诗人”不等同于写诗的人,与很多长期“吃住”诗坛的人相比,迟云的创作算不上高产;其比很多专业“诗人”还诗人者在于,他用心血写诗,是那种视诗歌为心灵寄托,把创作当作生命组成部分,自觉传承诗歌传统,践行诗人精神,为中国当代诗歌增添华采乐章的诗人。他的诗内容十分丰富,而独上高原,沉潜于宇宙万物,感受并独饮苍茫旅途的美丽和孤寂无疑是其内容的重要呈现。
一、赓续中国诗歌传统,关注苍生社稷
国人恒将诗人荣誉授予那些忧黎民、济苍生、家国情怀深厚者,对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诗人表示崇高的敬意。诗人多情重义,情义的基本内容是心系国家安危情牵黎民百姓。无论生活在乱世还是盛世,也无论居庙堂还是卧乡野,人生顺境还是逆境,苍生社稷始终是他们诗情的源发地,为底层鼓与呼是永恒的操守和良知。中国诗人精神和诗歌传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表现,每个时代都根据国情赋予相应的精神内涵。迟云生活在改革开放之盛世,其创作,表现了对乡村土地的深情眷顾和深切悲悯,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向的热情关注和深度忧思。
迟云出生在农村,离开数十年仍对故乡土地怀有深厚感情,创作中颇有一部分书写乡土风情和童年旧事,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悲悯的土地》书写故乡的千事百态,原野,小路,瓜田,谷物,屋檐,炊烟,石碾,麦茬地,老柿子树,河流,山冈,蟋蟀……带着胶东半岛的风味特色纷纷滑进笔端,构成故乡叙事的生活图卷。“乡土不土/乡土醉人/田野,山峦,河流,树影/希冀,绝望,悲悯,宽恕/纷繁的思绪在这里沉淀/朴实的哲思在这里凝结/乡土里沉淀着民族的根系。”写在《悲悯的土地》封面的这句诗,传递了迟云对乡土浓厚的眷顾之情。
眷念故土乃人之常情,迟云故乡诗表达的不仅仅是眷顾。数十年过去,故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农村风貌习俗和农民生活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他关注并书写变化,表现出深切悲悯的情绪。《蛇皮袋子》写农村青年拎着装有四季衣服和铺盖的袋子远离亲人进城打工,潮湿的工棚,简单的饭菜,高强度的劳作,写出了打工的艰辛1;《七月的工地》写打工者为了父亲的病得到治疗、孩子上学读书有个好前景,忍受着煎熬在烈焰蒸腾的工地上干活2;《蝼蚁人生》说打工者在“白眼/嘲讽/汗水/血迹/罚款/疾病”的包围中“弯腰劳作”,身体压抑匍匐成蝼蚁状,他们垒起了城墙,而城墙却把他们挡在城外3。他写父亲“命若草根”,“像草一样生长/像草一样无奈/像草一样守望/像草一样衰败”;他常年在田地里劳动,“在风雨中耕耘/在阳光下收获/如黄牛沉默负重/似毛驴蒙眼拉磨”,身体僵化成弓形的犁具,思想固化成梦想的粮囤4。写母亲83岁老年痴呆,“惯性思维停留在穷苦日子的年代/唠唠叨叨总担心吃不上饭/拾拾掇掇常忧虑穿不上暖衣”,患病半身不遂,低垂的右臂仿佛永远提着沉重的镰刀5。诗中父母亲既是诗人之父母,也是像父母那样的一辈子辛勤劳作的农村老人。深情苦诉杂拌着旧事细陈,情透纸背,热透纸背,力透纸背,读之泪奔。
值得注意的是,悲悯只是迟云赓续诗人诗歌传统的一个层面。迟云的乡土诗表现眷顾悲悯,更表现沉思忧虑,并且夹杂着失落和无语,甚至批判和恐惧。迟云诗歌的思想情感内涵是复杂的。
复杂性源于故乡“失故”而根于土地变化。土地变化源于城镇化。城镇化促进了中国农村发展,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但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乡村秩序和文化伦理。“村庄暴露于风的施虐/失去恬静失去纯美开始走向破落”,地里没有自然流淌的溪水,犹如失血过多的病妇,“脾气趋于暴躁脸色憔悴苍白”6;山冈裸露,雨水把泥土冲刷得沟壑纵横,“田野里漂浮着落果酸甜的气息”;“土地正在减少/剩余的土地不再种植谷子/没有宽敞的打谷场/更没有高高的谷堆耸立”;“催促布谷的杜鹃经年失声”,“漂浮的炊烟再也画不出温馨的诗行”7。正所谓“储存的底片里有多少欢乐/现实的相册里就有多少遗憾和失落”8,同很多故乡写作一样,迟云怀着满满的期待和美好的诗意书写故乡,而映现在眼前的却是丑陋败落的景象。就像鲁迅的《故乡》那样,迟云的故乡书写表现了失落、焦虑和迷茫的情绪。
丑变的不单是乡村土地风貌,还有农民的价值伦理和农村的文化习俗。土地减少使大量农民失去生活凭依,也失去思想感情、道德信仰的根基。双重的失去让农村青年如飞蛾扑火般地挤进城市,受城市病影响他们找不回“走失的本真”,农村人际关系变得紧张疏离。有价值的东西失去无法找回,无价值的东西出现又不可避免,历史以喜剧的形式出现,种龙种收获跳蚤,迟云感到沉重和忧虑。“我们尚没有完全实现城镇化/城市病已经随着拥堵埂塞得更严重/我们尚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已经随着酸雨无节制地漫延/”9。他似乎觉得世界末日降临,失落感慨而又无奈。无奈而悲悯,而追问,而批判,忧国忧民之情浓厚可见。
路是迟云乡土诗的重要意象。“乡路是从天空飘落的炊烟/调和者悲欢离合的故事/散发着柴米油盐的气息”10。蜿蜒崎岖的乡路连着村庄,连着乡情,坑坑洼洼的路面沉淀着风雨沧桑。乡路弯弯写满了美好的记忆,也纠结着“丝丝缕缕的乡愁”。久住城市,厌倦工业病充斥的生存环境;职场跋涉,厌倦心灵阻隔造成的人文环境但恬静的乡路被喧嚣的现代化公路代替,汽车疾驰的轰鸣声中带来了速度也模糊了记忆,他说阳光和微风因为雾霾弥漫,如同老年痴呆病患者找不到回家的路,其实是他自己因为故乡不“故”找不到回家的路。鲁迅《故乡》关于路的思考显示出一代启蒙者的深刻,迟云感慨“找不到回家的路”,为灵魂回不到原乡而惆怅,固无鲁迅之深刻,但也道出了沉重的事实和同样沉重的心理事实。
“逆城市化梦想”并非矫情,基于冷硬的现实而源于乡土理性。事实上,故乡不“故”是普遍现象,也是社会变革规律。变革将旧时代的道德文化传统送进历史,意味着进步也意味着付出代价和牺牲。但牺牲什么?牺牲是否带来文明进步?谁都不敢断言。迟云知道历史与道德存在二律背反,也知道文学与道德联手也无法改变历史前进的脚步。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面前,诗人的信守无济于事,道德呐喊也终究被历史喧嚣掩盖,留下的只是沉重的叹息。然而,诗人的意义恰恰就在于那清醒而深沉的“叹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鲁迅都因在求索途中留下清醒深沉的叹息而彪炳史册。
二、继承现代诗歌传统,直面内心矛盾
迟云赓续的不仅仅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传统,作为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他意识深处奔涌着鲁迅郭沫若胡风艾青等现代诗人诗歌的精神血脉11。两个传统有深刻联系,也有同样深刻的区别。现代诗人承袭了中国诗人诗歌传统,也超越了传统,因为他们是从传统黑屋子里醒过来的诗人,书写家国情怀也表现个体生命诉求,心忧百姓也张扬自我。即使声音嘶哑,即使变异扭曲,抒情写意中也饱含着鲜明的现代诗人自我。
现代意识内容极其丰富,诗人不同取向也有所不同,而叛逆意识、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批判意识、自由意识则是必备的元素。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承受着怎样重压,都勇敢地喊出自己的声音,不盲从,不虚饰,不作哑,直面现实,追求真理,是现代诗人的基本品格。迟云是在光荣与梦想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语境中开始诗歌创作的,这一诗学语境对他的影响很深很重。创作数十年,诗学语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他的生活经历、社会身份和思想感情也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砥砺和自我新变都没有消解现代意识的烈焰,社会理性的厚土层也没有埋没个性追求,在诗歌创作王国里,他始终秉持现代诗人诗歌的精神传统。
从某种意义上说,判断诗人境界的标准有两个:敢不敢直面社会现实和敢不敢正视自我。前者向外伸展,书写社会、历史和人生,需要勇气;后者向内开掘,考问灵魂,同样更需要勇气。诗本于言志抒情,“向内”是基本职能,不敢面对自我而写诗的人不是真正诗人,现代社会尤其如此。现代人从传统的黑屋子里觉醒之后最大的困惑是无路可走,鲁迅的伟大在于燃烧自己为在黑暗中探索的人指示道路,而走向内心、考问灵魂也就成为他作为现代诗人的重要品格。在经历了将“我”转化为“我们”的时代和诗学变异之后,借“我”写“我们”并非特别困难的事,正如在力倡主旋律的诗学语境中歌颂现实是比较简单普泛的操持。关键在于,写“我”的什么或曰表现怎样的“自我”?过关斩将的辉煌事功和浅层面的人生况味,人所共知的欲望诉求抑或生老病死的感叹,也关乎自我和真实,但距离真正诗人却有不小距离。
迟云诗歌展示了内心深处的矛盾纠结。职场人生和诗人性情决定了他时常被社会理性与自我意识两种强大的心理力量撕裂着,他说他经常听到它们在选择弃从的战场上博弈厮杀的声音。他身在城里心在故乡,前者是注册笃定的“二维码”,身体牢牢地锁在城市工作岗位上;后者是剪不断的精神脐带,灵魂在故乡或在回故乡的路上游荡。时间的车轮运转了数十年,生命的道路上早已堆积了如山的障碍,物非人也非,记忆模糊不清,灵魂回到故乡但找不到栖息地,甚至原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但身心“异向”的事实却没有改变,而且随着时轮运转分裂逐渐加强。身为职场中人,他恪守职场规则,站在社会理性立场上为人处世;作为诗人,他张个性,尊自由,恪守自我。前者赋予他责任使命,他须尽职尽责;后者成就了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他拒绝各种形式的绑架。两者或高度统一但也存在深刻分歧。两种力量此消彼长,他无力平衡也很难取舍。矛盾导致分裂和痛苦,他常在诗中调侃自嘲:“上身穿戴西装领带进入职场/下身高挽裤脚行走田间堤堰/肉体在城区挣扎/灵魂在乡村放牧/白天活得紧紧巴巴/晚上在梦中采摘乡土的梨枣和地瓜。”12迟云苦感自己是分裂的人。
职场人生和诗人性情两大心理力量衍生了多重矛盾,如城市生活与乡村情怀、职责羁绊与自由率性、世俗化的肉体与醒悟的灵魂,等等。他用多种语码程序打开心灵的多棱镜像,展示光环体面掩盖着的迷茫困惑。现代社会以各种形式将个体生命固定在特定的职场网上,以强大的力量制约着个体的生存发展。在此语境中,让一个职场人像当年鲁迅那样放言无忌是不可能的,由此导致了言与不言的艰难选择,很多人三缄其口选择不言,也有很多人言不由衷。言与不言、言什么和怎样言是人生之大智慧,也考验着做人的格局和境界。迟云自然有应言难言的无奈,有想言不言的苦衷,也有该言无言的时候,但在诗歌创作中,他直面自我,刻录心音示众。
袒露矛盾是迟云诗歌的重要内容,幽情宣泄呈现的是现代诗人诗歌精神。《不能脱俗的心境》《有一种冷与硬》《偷窥之眼》《我的灵魂附身于一只幸福的羔羊》《我只想做一条普通的鱼》《潜伏者》《经常被自己的影子惊扰》《欲望,发端于美丽的设计》《天空总有猩红的鲜血落下》《让思想去飞》《岁月的雕刀不曾停歇》《心中刮起真实的风》《活在自己的世界》《触摸岁月的无常与生命的真实》《在现实与浪漫的夹缝里》《渴望轮回》《每一个圆圈都碰撞着坎坷》《学会独处》《遇见影影绰绰的魂灵》《当路定格于内心》《找不到灵魂栖息的原乡》……这些诗创作于人生的不同阶段,表达了特定时期和境遇中的人生感受,勾画出数十年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品尝过的苦甜辛辣,有迷茫困惑而始终上下求索,有失落低沉但勇于担当的“职场/诗人”形象。譬如,基于职场人生疲惫,他想做个散淡的人,“约二三诗友品茶,同四五文朋弄墨”,宁静的时候看天上云卷云舒,孤独的时候辨别盆景真假,“然而,我真的做不到”13;他常常“走进入世的门扉,忘记/出世的窗户”,因为有“不能脱俗的心境”14。譬如,久居职场,倍感行路艰难,他想学会独处,选择安静的空间,消磨漫溢的时光,“给肉体一段放松的时间/给灵魂一方游走的绿地”15;但他知道这是奢望,他必须忠于职守,也只能在深夜独处时舒展思绪的筋骨。譬如,厌倦城市生活,他想到农村寻找一块没被污染的土地,种瓜种豆养花种树,过“农耕式的生活”,但他知道那是“乌托邦”梦,而他不是“乌托邦人”16。他不知道“到哪里寻找一泓清泉濯洗心灵”,也不知道“到哪里寻找一片草地放牧思想”。而“天空总有猩红的鲜血落下”,“岁月的雕刀”总在不停歇地雕刻人生,在“现实与浪漫的夹缝里”,他只能无奈地“触摸岁月的无常与生命的真实”。
最能体现这种矛盾心境的是《我的天坑生活》和《活在自己的世界》。前者说,信息时代,脱缰的世界充满伤害和冷漠,人性恶的巨浪潮涌般漫过,欲望的旗帜被高高举起,怀疑猜忌谣传敌意流星雨般横飞。他无法抗拒社会欲望泛滥的潮涌,也不想失去自我做物质的奴隶,遂在梦中坠入世外桃源般的“天坑”。在这里,他栽果树种稻谷,养鸡养鸭养猪养鱼,搭建茅屋垒灶支锅,甚至把梦中情人娶进家来。“高兴的时候在田里播种在池塘里淘米/懒倦的时候裸体睡得七仰八叉阴阳晨昏/飞翔的蜻蜓蝴蝶为我翩翩起舞/暗河淌出的溪水为我洗尘濯足”。无须担心角落里有人偷窥,可以坦然地“享受日出日落花开花谢”,白天风和日丽耕种养殖,夜晚纵情享受天伦之乐。17 “天坑生活”平和宁静,颐养性情,其乐融融。后者对“天坑生活”做了充实、注释和呼应,他说他想寻找一块没有污染的土地,不一定肥沃也未必平坦,但要酸碱平衡微生物活跃,有干净的河流或者机井湖泊,在那里开垦种植,尽情地享受田园生活18。他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主人,多次勾画田园生活蓝图,陶渊明不止一次来到笔下,与他“同构”田园生活风景。但他知道通往天坑的路遥远而崎岖,人世间找不到田园净土。青茶相伴与僧人论道谈经固然闲适惬意,但他没有勇气打开寺院那并不沉重的门闩19。现实与梦想,寻找与失落,逃避与陷入,构成矛盾的复合体,道出了一个职场诗人复杂的心声,真实,纠结,有深度。
与矛盾心理相陪伴的是孤独。孤独是个体生命的深层心理感受,反映的是个人对周围环境关系紧张的感受和认知。孤独的形成和表现多种多样,心理孤独可分被动孤独和自我孤独。被动孤独显示的是处境尴尬,自我孤独则是现代诗人的精神品格。故“孤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孤独的空间独立而又理性”,孤独丰厚了生命根须,升华了思想意境20。 “灵魂独上高原/因为自由无羁/因为超凡脱俗/独饮苍茫中的美丽和孤寂”。迟云把它写在《潜入沙子的内心》封面上,既是创作的座右铭,也是透视他心灵的窗户。他的诗是孤独体验的素心细语。
孤独是现代诗人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一个真正的诗人却不能、也不应该孤独自处。诗人应该心系苍生社稷,为国家民族复兴、百姓幸福安康作出贡献和牺牲。这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的精神传统,是现代诗人鲁迅郭沫若胡风艾青的伟大之处,也是迟云诗歌的可贵之处。享受孤独和拒绝孤独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项面,都接近生命本质;而表现孤独和认可孤独则是诗人的勇气。迟云享受孤独也拒绝孤独,他没有固守内心感叹呻吟,家国情怀不允许他那样,社会身份也不允许他那样。他以现代诗人精神供奉职场,矛盾分裂却又泰然处之。他将笔端插入苍生社稷的厚土层,打开心灵的窗户,“呼吸吐纳/动静有常/放下所能放下的/担当应当担当的”。他相信“立躯体以为旗/笔端自有溢出的精血”21,因为他是真正的诗人。
三、博采各种方法之长
迟云写诗数十年,出版诗集计有《走上旅途》《行走穿过思想的树林》《一只眼睛睡了一只眼睛醒着》《潜入沙子的内心》《悲悯的土地》《纵情怀为马》等多种,表现出强健的创作能力和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推敲字句、注重章法、讲究意韵的艺术法则,不滥情,不虚饰,不随意,苦心经营,炼字炼句,所写虽非律诗,却有苦吟诗人的严谨雕琢,力求尽善尽美;也吸收了现代诗歌自由开放的创作精神,自由灵活,想象丰富,其诗作,思想质地坚硬,情感内涵浑厚,意境清丽别致,在当代诗歌艺术高地树立了风格卓然的一帜。
迟云诗歌的基调是现实主义写实艺术。他书写社会百态宇宙万物,塑造了以勤劳的父亲、年迈的母亲为代表的故土乡亲、打工者和名利场上的“潜伏者”、窥视者、稻草人、私欲膨胀者等社会形象,塑造了花草虫鱼如鸭子、燕子、松鼠、苍鹰、蝼蚁、蟋蟀、老柿子树、种子、谷子、麦子、耕牛、落叶,以及沙子、石碾、铁钻、礁石、茅屋、河流等动植物和杂物形象,通过各色形象反映了时代变革对城乡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灵感应,可谓数十年变革生活的碎片式、无规则镜像。
迟云重视主观表达,抒情言志是其创作的主要内容,诗中充满浪漫主义元素。他用多种多样的抒情方式剖露数十年职场人生的复杂感受,成就了真挚坦诚浓烈浑厚的浪漫主义品格;而想象的丰富、“潜入”的强劲、剖析的深切、坦陈的淋漓则在加强主观抒情的同时也丰富了浪漫主义表现艺术。主观表现强化了迟云诗歌的艺术个性,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当然,他幽情放写,既非宣泄私欲,也非咀嚼人生琐碎,其内心世界关联着国情民瘼。在他那里,“我”和“我们”是打通的。
迟云是在现代派诗歌崛起的诗学语境中生成审美意识、开始创作的,现代主义的影响根深蒂固。受其影响,他拒绝浅简直白,追求含蓄曲隐,力求思想意蕴深邃,遂借鉴现代诗歌的表现艺术,运用象征、通感、隐喻、荒诞等手法营造意象。象征等手法为抒写隐秘的内心感受带来诸多便利,也深化了作品的心理内涵,使酣畅快意的抒情言简意远。但他摒弃了现代主义的多意象凌乱和跳跃闪烁无序,一首诗经营一两个意象,确保意象的完整性和诗歌的整体感;摒弃了现代主义的颠覆、解构和平面化,即使展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迷茫困惑之作,也激荡着昂扬前进的旋律。
现实、浪漫、现代,“三大主义”在迟云创作中融会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迟云创作诗歌数十年,经历了从蹒跚学步走向熟练创作的过程,随着年龄诗龄增长,风格特点也在变化。
其一,“潜入”式写作。潜入描写对象内心,深入观察其特点,在深度体验和细致描写中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是迟云创作的重要方式。《潜入沙子的内心》是他的重要诗集,从几十年创作中选萃118首汇集而成。诗集命名值得玩味:沙子本无生命,更无内心可言,迟云潜心阅读,以我观物,借物言我,物我通融,沙子是抒情对象也是具有生命体征的抒情意象,诗的内涵经此及彼指向深邃遥远的时空。
如他“潜入沙子的内心”,“细数它心灵上斑驳的纹痕/领悟曾经的炽热与风霜”,先后写了《沙子在任何时候都是沉默的》《潜入沙子的内心》《集体的沙子个体的沙子》《过滤层的沙子》等多首诗,借沙子表达了多种人生感悟。如关于声音和沉默,他说有些声音通过声道的震颤嘶喊出来,有些声音经过肺腑的处理挤压出来,而最低沉的思想感情不通过声音传达22;沙子沉寂无语,以其沉默表示对强暴的蔑视和抗争,它“未曾拒绝过任何要求/未必就是习惯了逆来顺受”;沙子不言,因为“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信奉天地有道去浊取清”,它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却在静默中甄别,“让污浊留下/让清纯通过”23。如关于个体与群体,他写千万粒沙子拥挤在一起成为一个厚积的群体,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而倘若脱离了集体,或许是个胜利者,但也一定是出局者24——这是“潜入”体验的哲思。“潜入”细察,用心体悟,沙子跨越物表而有生命体征,作品内涵指向广袤的时空。习惯筑成风格,程序成就个性,迟云“潜入”式创作融合了“写实”“浪漫”和“现代”,艺术风格得以升华。
其二,沉思在深夜。迟云诗歌显示:深夜是他最佳的创作时间,很多作品在深夜完成。这是职场诗人的实情实景,因为深夜没有生活的嘈杂纷扰,没有职场的规范约束,在这个时间里,他安然独处,诗思冲破各种栅栏,放心地袒露真实性情。深夜沉思,也是性情使然,“在没有竞争和倾轧的时间里/花开无声花落无意”,他把文字拢在一起,倾吐块垒,常有清凉的感觉25。为纪实这种写作情态,他常常标识于题目,如《在夜色里行走》《在深夜游走的灵魂》《深夜,听到灵异的魂灵》《今夜的流水带有忧伤》《子夜时分》《故乡的秋夜》等。很多作品则在开头或某个重要节点精心打造深夜抒情氛围,诸如,“夜,极静的时候/独处的我/隐约之中/极易捕捉到死亡的影子”;夜深人静,灵魂可以“出窍游走”,思想在夜色洗浴,领悟生死的模样,“体味生命的安详” 26;夜深人静的时候,“思想穿上黑色的衣袍游走/天地一片寥廓/心胸自由旷达//融入夜色/就像融入哲学/一只眼睛睡了/一只眼睛醒着”27;夜色朦胧中,记忆“有了真实的硬度”28;月光下,灵魂独上高原,“独饮苍茫中的美丽和孤寂”29;月光妖冶时分,魂灵从厚重的泥土和黑暗压抑中走出来,“放风喘气/释放淤积的憋屈与潮湿”30;喧嚣褪去的深夜,“我的灵魂附身于一只幸福的羔羊”,盘桓于天地之间,灵魂“在夜的形式和夜的内容里游走/袒露出一片拘谨而羞怯的素心”31……如此这般,这般如此,随处可见,不胜枚举。远离嘈杂,挣脱羁绊,超凡脱俗,自由快意,等明暗,齐生死,无纷扰,宜安逸,“深夜”之于迟云和他的诗歌,既非单纯的时间概念,也非简单的诗思舒展的空间概念,还是酝酿诗情、表达诗意诗思的审美概念。子夜时分,天地交融,世界卸去浓妆,灵魂出窍,附体自语,构成了清丽幽美的意境。
而这也决定了迟云诗歌的美学风格:静美细柔而非高亢热烈,沉实简约而非豪迈悲壮,清明淡雅而有骨质硬度。时有爆裂响彻,闷雷滚滚,如《黄土高原牧歌》《我感到了大地的摇晃》《独饮苍茫中的美丽与寂静》《倾听雷声》《君主的气息》《碾压而过的雷声》等,发出“该来的一定会来/该去的注定会去/规律不因为羸弱而折返/逻辑不因为强暴而改变/”的判词,传递出雷声轰隆隆滚过,冲破地壳挤压,撕破天庭牢笼,摧枯拉朽的力量,表达了“亿万黎民心音的宣泄,胜似/碾压而过的雷声”之类的愤懑情绪,质地坚硬如铁32。但多数是细语独诉,轻奏幽幽心曲。如夜深人静时分,“形体是孤独的/意识是自由的”,“没有限行线/没有红绿灯/旷野多大/自由的领地就有多大”;朦胧的夜色里,“闹市的声音已经消失/窥视的眼睛已经关闭/我挺直胸脯告诉自己/我不是假我/”,我是自己的主人 33 ;深夜,可以“神游八极”,“弹出思接天地的心音”,也可以心静如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34;迟云的诗是深夜沉思的结晶。
综上,迟云是诗人,他不是用手用才智写诗,不把写诗当作职业和招牌。他写诗本于性情,源于爱好,他以此抒情言志,为漂泊的魂灵寻找栖息地。写诗数十年,他仍是业余诗人;然唯其业余才不计名利,遑论得失,倾其所能,苦心锤炼,精益求精。数十年间刻苦追求如一,从不降低标准草率而为,无论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内容,都用心雕琢。因为他知道,“诗人的桂冠/是华贵高尚的/诗人脚下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诗人要有灵气和才情/更要有良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数十年间,他魂寄精神文化高原,独饮苍茫中的美丽和孤寂,赓续中国诗人诗歌精神传统,以显赫的成就砥柱顺流而下的诗风颓情,为中国诗歌继绝开新做出了积极努力。
注释:
1迟云:《蛇皮袋子》,《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页。
2迟云:《七月的工地》,《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3页。
3迟云:《蝼蚁人生》,《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86页。
4迟云:《农民父亲》,《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95页。
5迟云:《沉重的镰刀》,《悲悯的土地》,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12页。
6迟云:《家乡正在变得丑陋》,《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3页。
7迟云:《家乡正在变得丑陋》《故乡的秋夜》等诗,《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3、27页。
8迟云:《故乡的河流是一条脐带》,《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9页。
9迟云:《阳光,找不到回家的路》,《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97页。
10迟云:《乡路是从天空飘落的炊烟》,《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33页。
11迟云与鲁迅艾青的精神联系可参见其诗作《鲁迅雕像》《黑礁石》,《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19、221页。
12迟云:《分裂之人》,《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50页。
13迟云:《在现实与浪漫的夹缝里》,《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29页。
14迟云:《不能脱俗的心境》,《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5页。
15迟云:《学会独处》,《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6页。
16 18迟云:《活在自己的世界》,《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11、111页。
17迟云:《我的天坑生活》,《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05页。
19迟云:《寺院一会儿远一会儿近》,《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18页。
20迟云:《把孤独制成一种治病的药丸》,《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64页。
21迟云:《立躯体以为旗》,《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7页。
22迟云:《潜入沙子的内心》,《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页。
23迟云:《过滤层的沙子》,《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页。
24迟云:《集体的沙子个体的沙子》,《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页。
25迟云:《在深夜聚拢》,《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43页。
26迟云:《淡定之人游走于阴阳两界》,《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1页。
27迟云:《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9页。
28迟云:《我感到了大地的摇晃》,《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7页。
29迟云:《独饮苍茫中的美丽和孤寂》,《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2页。
30迟云:《遇见影影绰绰的魂灵》,《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0页。
31迟云:《我的灵魂附身于一只幸福的羔羊》,《悲悯的土地》,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03页。
32迟云:《辗轧而过的雷声》,《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0页。
33迟云:《在夜色里游走》,《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5页
34迟云:《心中刮起真实的风》,《潜入沙子的内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08页。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本期责编:钟 媛]
[网络编辑:陈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