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动画学派正在崛起
今年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丰收年:《长安三万里》《熊出没·伴我“熊芯”》《深海》三部作品票房均突破5亿元大关,且进入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排名前十;《长安三万里》斩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不只是今年,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以持续爆发的生产力,成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阵。一批优质动画电影出现,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亮眼成绩,而且在动画技术、叙事观念和表现形态的探索上达到新高度,标示着新中国动画学派的崛起。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带领众多艺术家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汲取传统艺术精华,推出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不仅获得中国观众的喜爱,还在世界动画舞台展露风采,使以中国文化为创意源头、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以中国风骨为精神内涵的中国动画学派声名鹊起。新时期,中国动画人又推出《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作品,使中国动画学派在长片领域取得新进展。其后,因为整体电影市场疲软等原因,中国动画电影发展陷入低谷。直到21世纪,受益于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红利,中国动画电影再出发,先是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针对低幼观众的系列动画电影开创“小手拉大手”的观影模式,实现市场获利,为动画电影持续推出作品积累资金实力和创作经验。之后,各种创新作品陆续涌现,为中国动画培育电影市场、积累观众资源。直至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鸣惊人,以浓郁的民族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一年开始,动画电影几乎每年都有票房和口碑成绩不错的作品。比如2019年以50亿元票房获得年度票房冠军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还有近几年的《白蛇:缘起》《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以及今年的《长安三万里》《深海》等,短短几年,高票房、高口碑且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不断涌现,宣告中国动画电影的复兴,并昭示着以中国电影工业实力不断提升为基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讲述富有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塑造独具中国气质的人物形象,传播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新中国动画学派正在崛起。
新中国动画学派究竟“新”在哪里?中国动画学派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迅速发展。但整体而言,当时的动画电影产量并不理想,尤其是长片较少,创作主体和投资主体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而新中国动画学派则更多地面向市场与观众,创作基地从上海一地拓展到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全国多地。制片方有一直耕耘电视动画领域的动画公司,也有来自电影市场第一方阵的电影制片公司。动画电影创作在定位上也超越了21世纪头十年主要针对低幼观众口味创作的局限,开始走合家欢路线。诸如追光动画的“新传说”“新神话”“新文化”系列不再以个体形式在市场上单打独斗,而是以集群式涌现的方式打造系列IP,建构庞大的叙事宇宙。
除了制作模式等外在变化,新中国动画学派的“新”更体现为叙事技巧、主题立意等内在提升,而这也是新中国动画学派的核心。第一,新近涌现的动画电影虽然仍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代传奇等为创作源泉,却没有对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简单复述,而是从故事层面乃至观念层面入手,进行现代性改写。比如,《姜子牙》中主人公姜子牙思考“是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问题,《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这些内容与现代观众关注的现象或思考的话题形成呼应,实现了从展示传统向对话当下的转变。
第二,很多动画电影不再局限于常用的单线叙事模式,而是在原本神话传说的故事空间之外,创立一个新故事空间。比如《新神榜:哪吒重生》将背景设置在“哪吒闹海”三千年后的东海市,《新神榜:杨戬》的主人公生活在封神大战1500年后充满未来感的神域中,还有《白蛇2:青蛇劫起》讲述小青被法海打入修罗城幻境后发生的故事。新的故事空间在叙事线索、人物关系等方面与原本的神话传说有所呼应,甚至相互影响。这种在多维宇宙中编织剧情的模式,体现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之强、叙事技巧之娴熟和艺术功底之深厚。
第三,这些动画电影在艺术表达上体现独特的中国韵味。有的影片利用中国绘画的写意手法,铺陈抒情段落,呈现唯美意境。比如,《长安三万里》在三维动画中穿插二维水墨场景。《深海》运用粒子水墨技术,还原水墨画飘逸灵动的特征。还有很多作品有意识地在音乐编曲方面融入传统民乐元素,比如《白蛇:缘起》中的古筝、古琴、阮等。这些内容以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和中国审美神韵,助推新中国动画学派实现美学勃兴。
总之,新中国动画学派已超越作品和创作者的层面,形成了一个集创作、投资、技术、产业等概念于一体的完整动画生态群落。作为中国主流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动画学派的崛起,丰富了电影内容形式,丰富了电影市场供应,丰富了电影产业形态,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已成为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谭政,系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