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以“小而美”的文学活动助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中国文学窗口,吸引世界目光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活动现场(英国“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提供)
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作协于2021年启动了“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活动。这是一个由各国文学爱好者发起,中国作协支持的中外文学交流平台,旨在向海外读者推广中国文学作品,让更多中国作家走向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俱乐部成立以来,先后在五大洲22个国家落地,举办各类活动130余场,在海外读者群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以来,“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充分发挥“小、快、灵”的优势,设计了更加多元丰富、“小而美”的文学活动。俱乐部近期在英国、墨西哥、白俄罗斯、匈牙利、韩国、南非等国创新活动形式,吸引青年读者,反响热烈,为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作出了贡献。
与海外读者分享“文学里的中国”
今年10月,中国作家刘震云、梁鸿携新书《一日三秋》英文版和《神圣家族》英文版在英国多地举办了数场活动,围绕人生历程与精神感悟、文学创作与翻译、民族意识与文化自信等话题展开交流。
在伦敦的读者见面会上,刘震云介绍了故乡、亲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从普通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老百姓宽厚、博爱的文化精神和以“仁义”为核心价值的相处方式。梁鸿谈到她利用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和纪实文学的方法记录了在故乡河南穰县梁庄的见闻与感想,通过透视中国乡村的情感心理、文化状况和物理形态,思考中国当代的社会发展、现代性追求与传统乡村之间的关系。两位中国作家的分享打动了许多现场读者,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文学里的中国”。
刘震云、梁鸿的读者见面会在英国每到一处,都吸引了数百名当地读者,现场座位几乎“一票难求”,更有60多万名中外读者通过直播在线感受跨越时间和地域的文学力量。英国“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负责人、英国查思出版社负责人王英表示,希望“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能让更多的中国作家与海外读者见面,让中国文学成为中文和英文世界的桥梁,让优秀的汉语文学能够跨越语言障碍,抵达人类共通的心灵。
在塞尔维亚“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活动上,围绕中国作家张炜的三部代表作《秋雨洗葡萄》《狐狸和酒》《钻玉米地》,作家、译者和汉学家分享了对作品及中国文学的理解。张炜在视频发言中表示,这几部作品聚焦自己成长的山东半岛,内容也多基于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将中国大地的特色传达给塞尔维亚的读者。“作家重要的任务是要更好地表现人性、表现人性深度及其变化幅度,要认真观察环境变化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汉学家们认为,张炜小说中蕴含的哲理和叙事方式,让塞尔维亚读者更好地感受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心态和民族精神,加深了塞尔维亚读者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和喜爱,深化了中塞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推介新刊佳作,体现文学译介交流“新速度”
作家周大新的短篇小说《首次唤醒》刊发于2023年《当代》第二期,经智利“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推荐后,几个月内经由策划、译者、网站编辑“接力式传播”,第一时间由智利文学网翻译成西班牙文版,并于10月在智利文学网上全文刊发。近日,周大新《首次唤醒》的西班牙文版分享会在线上举行,300多位智利读者通过网络平台参加。
北京语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孙新堂表示,《首次唤醒》体现了中拉文学交流的“新速度”,为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快速走进智利及拉美读者群体打开了新的路径。分享会上作家、译者、学者和读者深入探讨小说的创作思路、翻译过程、文本分析和阅读体验,这是一场富有精神高度和深度的思想对话,为中拉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提供了新的文学例证。
“这部作品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进取的当代壮丽史诗。”在突尼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活动中,突尼斯作家、评论家安瓦尔·巴西利如此评价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山神》。近日,突尼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围绕何建明的《山神》阿文版展开阅读分享。参加分享会的突尼斯读者表示,这是一部表达中国文化的小说,但是人情味让它跟欧洲文化、阿拉伯文化产生了互动,将教会阿拉伯青年如何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青年读者是“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重点推介的对象。不久前,白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在其国立信息和电子技术大学也举办了一场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工业文学推介会”。此次活动主要面向白俄罗斯理工科青年学生。中国作家以视频方式参加活动并推介了中国工业文学的最新作品。
作家老藤在视频中介绍了沈阳的工业历史发展;李铁介绍了辽宁锦州的工业和历史文化背景;班宇描述了沈阳的工业氛围。3位作家以故事、历史和现实相交织的方式,为白俄罗斯读者呈现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为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启迪。
汉学家谢尼娅·卡拉塞娃说,对于白俄罗斯读者来说,了解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和技术的文学作品还是太少。除了中国工业的发展数据,人们也非常希望了解其发展的过程和其中的故事。东方文化出版社总编阿列克谢·博古舍维奇认为,了解中国,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而文学正是了解这一进程的最好方式。东方文化出版社希望以后有机会出版更多中国当代工业文学作品。
以年轻的中国文学,吸引世界青年的目光
10月12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场名为“徜徉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洋中——年轻人在读什么?”的读书会吸引了不少当地青年文学爱好者参加。这是匈牙利“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举办的第六期读书分享会,6名匈牙利青年以生动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讲述分享了各自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阅读感受。
汉学家、翻译家宗博莉·克拉拉介绍说,这是匈牙利“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首次尝试以青年群体为对象来举办专场活动,6位分享嘉宾平均年龄为26岁。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和喜爱折射出匈牙利青年一代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吸引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这扇窗口了解当代中国。
今年,南非“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在西开普大学正式设立了“中国文学下午茶”活动空间,不定期邀请西开普大学不同院系的大学生在此品茗读书、分享中国文学精华。南非青年大学生以“我喜欢的中国作家”为主题,每期选择不同的中国作家开展热烈的分享讨论。第一、二期活动分别以余华和刘慈欣为讨论对象,参加活动的青年学生通过影视放映、精彩朗诵等方式,将作家生平与创作历程、作品特点以及其代表作的情节、人物、精神特征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南非“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负责人武长虹表示,通过深耕大学社区,走进青年人群,聆听青年心声,不断发现新的文学传播人才,必将为传承发展中非人民传统友谊,推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作出应有贡献。
为加强中越读者间的友好交流,筑牢中越命运共同体民意基础,近期,越南“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活动在胡志明市作家协会举办。作家谢凌洁和越南作家、评论家围绕《双桅船》的知识书写、人文关怀与文化视角展开交流。越南读者谈到,《双桅船》通过多国人物视角和经历,展现出大众对全球化时代的记忆。这种不同代际、不同国家之间人物文化与思想的差异,使读者“遍览”欧洲历史,启迪人们对东西方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程进行深刻的观照和思考。
文学成为跨越国界的“共通语言”
11月初,2023年韩国“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以中韩科幻作家对话交流为主题在首尔西江大学举行分享活动。中国青年科幻作家程婧波分别同韩国科幻作家金草叶、金青橘对话,韩国当地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出版社代表及科幻爱好者参加活动。双方科幻作家分别介绍了科幻文学在中韩两国的发展趋势,并就科幻创作的想象力、科幻文学与女性主义、科幻视野下的生态主义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一位韩国科幻迷以写信的方式留言说:“作为读者,我觉得中国科幻和奇幻的魅力在于典故和诗文,我喜欢古老而丰富的文学体系,它把我们与过去联系在一起,通过观察今天,幻想更好的明天。我想努力学习中文,尽快理解中国科幻作品中的世界。”
在大洋彼岸,墨西哥“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近期以“从阿凡提故事到新疆文学”为主题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分享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秘书长、维吾尔族作家艾克拜尔·吾拉木以视频方式向墨西哥读者推荐了少数民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时间悄悄的嘴脸》、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和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等新疆题材作品,并表示文学让大家心灵相通,希望墨西哥读者通过文学了解新疆,更能亲自到新疆,感受新疆之美、新疆之好。
据负责人介绍,此次墨西哥“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活动走进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面向当地青年进行深度传播,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国际化传播的魅力,也为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青年主动观照各国文学传统、推动文化传承增加了新的动力。
涓涓细流,汇入江海,百花齐放,尽皆芬芳。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正在把满载人文情怀的中国文学之花,种进千千万万海外读者的心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