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型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把握历史大势 凝望时代风云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许 莹  2024年01月05日14:08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制作的大型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CCTV-10)、重庆卫视频道播出。该片多角度、全方位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初,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组成的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全过程,展示了毛泽东的“弥天大勇”、胆略智慧,反映了在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守底线,最终签订双十协定,取得了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全片共6集,每集30分钟,叙事逻辑清晰,多层次还原了历史质感:第一、二集《关键抉择》和《拨开云雾》,着重体现遇大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战略远见和政治定力,把握住斗争的主动权;第三、四集《边谈边打》和《坚守底线》,着重体现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牢牢守住底线,坚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动摇;第五、六集《峰回路转》和《还看今朝》,着重体现中国共产党灵活应变善于斗争,最终在推动历史进程中取得成效。

总导演、制片人闫东率《重庆谈判》摄制组采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

总导演、制片人闫东率《重庆谈判》摄制组采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

《重庆谈判》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特别节目部和重庆广电纪实传媒历时270天精心打造,前者曾创作出《领航》《敢教日月换新天》等重大题材电视片,后者则是“渝派”纪录片的领军团队,两支创作队伍的合作,使这部文献电视片把国家叙事与重庆地域特色有机地糅合起来。双方创作骨干组成的导演队伍,本着“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严谨态度进行创作。摄制组钻进书堆中研读文献著作,采访了我国党史、军史的10多位顶尖专家,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广泛的实地调查。通过多方走访,摄制组采访到十多位重庆“百岁老人”,让那些带着历史温度的讲述,把观众引入历史现场。摄制组还沉浸在图书馆中,一张张翻阅重庆谈判时期发行的民国报纸,从不起眼的“豆腐块”新闻中寻找历史的因果关系。

据《重庆谈判》总导演、制片人闫东介绍,摄制组首次对重庆谈判关联旧址进行了系统、全面的4K影像拍摄,特别是德安里101号、103号,目前已不对外开放,“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地点也‘破例’同意我们进入拍摄。” 据悉,该片实地素材拍摄量超过4000分钟,原创影像占比高达70%”。闫东说,这不仅源于在多部重大题材作品创作中磨炼出的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更源于“老一辈革命家精神对我们的感染和激励”。在创作中学习,在创作中思辨,让创作与时代共振,是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不懈的追求。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重庆谈判》摄制过程中,摄制组从中央档案馆拍到部分珍贵的原始文献,还从党史展览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重庆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电影资料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档案机构收集到许多重庆谈判相关文献资料,这是对重庆谈判的历史资料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大筛查、大梳理。尤为难得的是,双十协定原件、中共代表团在重庆发往延安的密电、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历史影像的初剪样片等一个个珍贵史料也在片中有所显现。

与文献电视片同步推出的,还有总台社教中心和融发中心联合策划的系列短视频,其中创意短视频《毛泽东在重庆》整合提炼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要活动场所及对应事件信息,以两分钟的时长带领用户快速了解毛泽东的重庆之行。系列短视频将《重庆谈判》片中珍贵的影像和文献资料进行碎片化的再创作,揭示历史细节,于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重庆广电“第1眼”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