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民文学》,我们一直在一起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牛花翠  2024年02月02日11:38

那年初冬,为攻读德语,我让夫君陪着来到广州一个学习德语风气浓厚的名叫“德语角”的地方。我因课业繁重,又总是深夜才归,常常无暇顾及家务,于是夫君从忙碌的职业白领,一下“沦落”为闲散的家庭“妇男”,情绪日渐消沉和落寞起来。

没有文化抚慰和精神消遣,料是夫君怏怏不乐的缘由,又想起夫君一向是钟爱读书之人,素来有舞文弄墨之雅趣,我赶紧到邮局订了份夫君在家乡时就很喜欢读的《人民文学》。

刊物寄来时,夫君极其感动,擦着眼角说:“知夫莫若妻!”那一晚,夫君通宵达旦,手不释刊。

一天,朋友来家串门,见有《人民文学》,眼睛大放光彩,走时毫不客气,一扫而空。后来,朋友又将《人民文学》借给了朋友的朋友……以致有好几期已下落不明,我们虽有不舍,但也感觉欣慰——愿它们能给更多人带去知趣和快乐,愿更多人能享受到它们的雅韵和温馨。

在孤寂的异地他乡,有这样一本散发着浓厚文化和生活气息的刊物作伴,故土似乎显得不再那么遥远,单调紧张的生活似乎也显得不再那么难熬。

最重要的是,在有《人民文学》相伴的日子里,我曾经痴迷的文学梦想被重新点燃了起来。学习余暇中,我试着写了一篇散文,打磨了好几遍,觉得文笔还算不错,就按照书页上的那个地址,把稿子寄给了《人民文学》编辑部。

两个星期后,意外地,我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封书信。书信是《人民文学》的一位编辑给我写的。信中他给我提了几点建议,让我试着参考和揣摩一下。

信虽寥寥数语,笔墨不多,却饱蘸深情。这来自陌生人的肯定和鼓励,这来自一位编辑“怜香惜玉”的“嗜文”之心,令我感动,更令我感激。

于是,我又重新调整了一下写作思路,认认真真地又写成了一篇,修改了又修改,写完后,再三斟酌:造句遣词有哪里用得不对的地方?句子除了通达、顺畅,修辞恰当外,是否文采充沛?文章加工润色后,是否耐看、耐读?接着,又放置了几天,然后重新拿起再读,再三推敲一番,直至最后确认确实再无遗误、疏漏和修补之处,然后工工整整用方格稿纸誊好,才满意地将稿子寄了出去。

不过,稿子虽然寄出去了,但心里还是忐忑。就像待嫁的一位新娘,就像“未谙母食性、先遣小姑尝”……直到出刊后真真切切见到自己的稿子被刊登上了,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时至今日,每当想起《人民文学》,每当想起最初鼓励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那位编辑的信,想起他在心中的鼓励,依然令我感动如初,依然令我感激。这感激,这感动,是自然美好的真情坦露:来自生活,现于面容,发于心田,乐于全身。如一缕春风,吹散心中的阴云;如一抹明媚的阳光,驱散心头的阴暗;更如潺潺小溪,淡远,恬静,和谐,清澈,是最具美感的。

现在,我的德语早已过关,而曾经陪着我异地求学的夫君,也早已陪着我回到熟悉的家乡。但《人民文学》依然是我们每期必盼的朋友。每次捧读着散发着亲切墨香的《人民文学》,夫君依然是那么的兴高采烈。多少个夜晚,我们相依着读《人民文学》至深夜,为它的人生启迪深思,为它的世间深情落下热泪。愿它无与伦比的美的感动和默默温润,在心与心之间永恒传唱、流淌,趟过洁净青春的山峦,趟过山花烂漫的岸畔,涌现于山的胸怀,世界的胸怀,将这最美妙的灵动,递给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