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档成风、“屏摄元年”……2024春节档票房破纪录,但还有这些要思考
今年春节档,不少观众都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7日下午,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档期总票房突破78.44亿元,超过2021年春节档的78.43亿元,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暂列档期票房前四位,单片档期票房均超过12亿元,合计占档期大盘票房97.5%。
灯塔专业版
在档期尾声,大盘剩下的那2.5%,《我们一起摇太阳》《红毯先生》《黄貔:天降财神猫》《八戒之天蓬下界》相继宣布撤档,八部定档大年初一的影片,一口气撤了四部。而近日歌手薛之谦屏摄《飞驰人生2》且拒绝认错也引发对观影礼仪的广泛讨论,甚至有人将2024年称之为“屏摄元年”。
档期票房不理想,是否就该撤档?如何看待屏摄?春节档在创造影史纪录的同时,留下诸多问题值得思考。
春节档,靠什么火爆
今年春节档中,凭借导演、主演贾玲减肥100斤包揽话题热搜的《热辣滚烫》无疑是最大赢家。影片累计票房已突破27亿元,在大年初二票房逆袭登顶,并且连续6天票房夺得票房日冠,打破了由《满江红》保持的春节档剧情片档期票房纪录。《飞驰人生2》获得春节档首日票房冠军,累计票房也已突破23亿元,大幅超过前作《飞驰人生》的票房成绩,创造了韩寒导演的电影票房新高。《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也有亮眼发挥,前者仅用时不到4天就打破了由《熊出没·伴我“熊芯”》保持的春节档动画片档期票房纪录,后者在春节档内实现3次单日票房逆跌,长尾票房强劲。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介绍,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低于50元,相较去年春节档52.3元有下调,在预售期今年购票平台的补贴力度比较大,很多观众实际的购票价格相较往年春节档实惠很多,让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了春节档高性价比的娱乐消费选择。今年春节档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突破53.8%,高于去年的50.1%,市场整体延续了春节档持续下沉的势头。家庭观众占比持续提升,创历史新高,“全家一起看电影”越来越成为春节期间的消费习惯,票房前三名影片《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三人及以上结伴观影占比都超过24%,家庭观众增长明显。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认为,今年春节档票房创新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疫后电影消费市场的反弹,合家欢的影片类型充分激发了八万多块银幕的活力。票房较高的几部影片无一例外都走喜剧+励志路线,《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都明确“拒绝躺平”,契合了当下的时代情绪。
另一方面,几部影片在艺术上也有瑕疵,缺少惊喜感。比如《热辣滚烫》堪称一部大型励志纪录电影,相比电影本身,很多观众更多是被贾玲为拍摄而减肥健身的经历而感动。“《热辣滚烫》就像年夜饭里的一盘饺子,南北通吃,即便饺子里有破皮,但当你叫来厨师打算抱怨时,却惊讶地发现他只有一只手臂,明白这饺子竟是他单手包给你的,往后吃的每一口都会充满感动。”刘海波说。至于张艺谋的《第二十条》,他比喻成年夜饭上的一盘鲍鱼,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大餐,但专业观众会惋惜其用100分的材料创作了70分的菜。“作为一部严肃的现实题材影片,搞笑的部分过犹不及,尤其马丽、雷佳音的夫妻吵架戏份冗长聒噪,在中国司法实践的呈现上却失之空洞。”
“今年的春节档影片就是一桌子青椒肉丝”,上海一家影院经理表示,他更看好节后的电影市场,《阿盖尔:神秘特工》《蜘蛛夫人:超感觉醒》《沙丘2》等进口大片将在2月底到3月上映,“预计到时影院会形成一波观影热潮。”
今年春节档以喜剧为主,最终剩下的也都是喜剧片,体现出档期口味越来越固化。“几乎每个档期都有定制的片子,不同的档期有自己的档期口味,创作人员为档期定制影片是对的,但也希望能换换口味,比如《流浪地球》就曾在春节档有不错的票房。”刘海波认为,在尊重电影市场规定性的同时,也要尝试创新性,“观众一种口味吃多了,也会想要换一种。电影人还是要保持创新的一面。”
票房不理想,就该撤档?
龙年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的同时,演绎着几家欢笑几家愁。2月14日晚,《我们一起摇太阳》宣布撤档,电影将延后至3月30日上映。截至撤档,《我们一起摇太阳》总票房9625.6万元。随后,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在2月16日也宣布退出春节档,不过该片在2月17日还有排片,截至当日18时票房8348万元。两部动画影片《黄貔:天降财神猫》和《八戒之天蓬下界》也相继宣布撤档,后者票房323.3万元,前者票房仅86.9万元。
四部影片为何撤档?《我们一起摇太阳》出品方联瑞影业在撤档声明中表示,电影在档期选择上出现重大失误,该片作为导演韩延“生命三部曲”的第三部,探讨生死话题,而且泪点颇多,很多观众觉得这样的影片与春节档合家欢的属性不符。《红毯先生》同样不够热闹和喜庆,而且影片观影门槛较高,探讨电影行业的话题离普通大众生活较远。至于无IP、无卖点的《黄貔:天降财神猫》《八戒之天蓬下界》在动画界显然不是“熊出没”的竞争对手,如果不是撤档宣言,可能不少观众都没注意到今年有这两部影片。
“春节档到底能容纳几部电影值得研究。发行方直面的是残酷的排片,低于一定比例就会与上座率形成恶性循环。”刘海波认为,春节档如年夜饭,鸡、鱼、肉、蛋加饺子,越是大路货越南北通吃,当然也可以有特色菜,但往往局限于一定地域,成为小众。从题材、宣发热度来看,《我们一起摇太阳》《红毯先生》正如那些特色风味小吃,观众吃完前几道菜后才会去选择。“如果对影片有信心,不妨再坚持一会儿,2021年春节档时,《人潮汹涌》档期排片垫底,但靠着长尾效应最终也取得7.62亿元票房。”
四部影片接连撤档,有人觉得惋惜,呼吁给小众影片更多生存空间,尤其《我们一起摇太阳》豆瓣评分7.9,有着不错的口碑。也有人认为临近档期末才撤档太过儿戏,“是不是以后票房不好都可以这样玩了?”而且,几部影片的撤档声明都无异于一场自带流量的宣发,除了改档信息,还写明影片亮点和卖点,《黄貔:天降财神猫》更是几乎把重点剧情说了一遍。
“春节过半或近尾声时官宣撤档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值得行业关注及研讨。”原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认为,撤档影片声明无一例外都包括三点:一是感谢观众支持、二是强调影片不错、三是归罪档期选择有误,但把春节档期当作“一周点映”,另择挡期企盼“重振旗鼓”,有点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漏过气的气球是无法漂洋过海的,应该重视的是影片为啥竞争不过同档其他影片,而不是把锅甩给影院排片。”在他看来,影片入市后,离观众最近、离银幕最近的院线、影院比片方更有发言权,每部影片作为单一片方多少有些习惯性的“自恋情结”,在竞争中失势时自查内在原因远比简单撤档更有发展前途。
拒绝屏摄,但不要上纲上线
春节档尾声,关于电影是否可以屏摄取代贾玲减肥成为新的热搜话题。
2月15日下午,歌手薛之谦在微博发长文分享《飞驰人生2》观后感,文内附带3张在电影院拍摄的电影画面,引发“盗摄”争议。事后,薛之谦转发媒体关于“法律上没有盗摄这一说法”的微博,并配了打油诗“文字乃凶器,可传善可滋恶”为自己辩护。
到底能不能屏摄?尽管力挺薛之谦的网友不少,但业内人士大都明确表示反对,《年会不能停!》导演董润年就发文表示:“反对屏摄。屏摄违反版权法。”
“我坚决反对屏摄,但批评屏摄行为,主要是从干扰其他观众观影权的角度去谴责,而不是拿外国法律或者更高的要求上纲上线。”刘海波介绍,法律的确没有明确禁止屏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说的是“录音录像”而不是“拍照”。有些观众以电影节禁止屏摄来举例,但电影节禁止屏摄,也和海外首映影片较多,法律尺度和国内不同有关。
今年春节档,靠瘦身引发话题的《热辣滚烫》成为屏摄的重灾区,看到减肥成功、判若两人的贾玲出现在银幕上,不少观众忍不住拍摄下来,在社交媒体上,贾玲瘦身后的画面比比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图像是比文字更直接的方式,对于有些电影来说,屏摄是双刃剑。”影迷蒙克认为,《热辣滚烫》最大的卖点就是“贾玲减肥100斤”,不少观众屏摄后发社交媒体,会更容易形成传播和讨论的热度,吸引更多潜在观众。“屏摄当然不应该鼓励,但也没有那么罪不可赦。作为一个观众,我不是从版权角度去看问题,而是从对方的行为有没有影响和打扰到我的观影体验出发。有时候在影院里,电影还没开场,就会有人提前一声怒吼,不要说话、不许屏摄,这样的行为其实就已经干扰到别人。”
“禁止屏摄目前是行规,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一定要恪守法律底线,法不禁则可行,但也涉及度的问题。如果放映途中举起手机拍摄,有可能干扰到其他观众安静欣赏一部电影的权利。”刘海波认为,由于潜在的宣传作用,不少片方在屏摄问题上其实模棱两可,积极反屏摄的反而是影迷观众,但是否需要谴责,还是要从是否干扰到其他观众观影来判断。
今年春节档带来对屏摄的话题讨论,对于观影习惯、公序良俗的培育是好事情。“电影是最大众的娱乐方式,不同群体坐在一起观影,难免会有摩擦,有时候还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慢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他建议,影院可以在醒目位置打上“不得屏摄”的标语,电影片方也不妨来一些彩蛋、花絮,比如在片尾字幕显示“接下来的部分可以拍摄”,满足观众分享、打卡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