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张颐武委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春节档电影票房创同档期新纪录,各地年俗走红网络,博物馆打卡蔚然成风……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欢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委员认为:“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热折射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启示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张颐武委员一直关注文化领域的新趋势。“无论是文旅融合还是技术赋能艺术,都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张颐武委员说。
近年来,“技术+艺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张颐武委员带领团队走进多个地方文艺院团,在基层一线寻找传统艺术传承创新的好方法。“一方面,直播和短视频亟须兼具通俗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优质内容,尤其是富有传统韵味的表演,这样才能引发观众共鸣;另一方面,一些院团也面临转型。二者相结合,让院团登上数字媒介这列‘快车’,有助于把看家本领守住了、叫响了、传开了。”张颐武委员举例说,“延边歌舞团不仅出现了直播‘名角儿’,还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观看演出,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以科学思路方法谋创新、破难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张颐武委员说。
孔维克委员——
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我长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能从中汲取丰厚滋养,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委员说。这些年,他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出版文献集存、策划拍摄纪录片等,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出“黄河入海流”“潮涌黄河口”“沿着黄河遇见海”等主题展览,展现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要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不断挖掘、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精华,从而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孔维克委员说。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开启全球巡演之旅,年轻人越来越喜爱汉服文化……不难看出,在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影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碰撞’产生的国潮,影响力越来越大。”孔维克委员说,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孔维克委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研、提出提案,建议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艺术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我将继续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努力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为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多作贡献。”孔维克委员说。
林燕云代表——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演出交流、送戏下乡、培养新生代演职员……过去一年,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林燕云代表一直在为推动潮剧的传承和发展忙碌着。
“潮剧艺术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不断提升。我们作为当代潮剧艺术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呵护好潮剧这朵‘南国鲜花’,不断提升潮剧的传统魅力与时代价值。”林燕云代表介绍,潮剧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潮汕地区富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近年来,林燕云代表带领剧团身体力行,通过一场场潮剧表演,让更多人感受潮剧魅力。
“在绵延赓续的传承发展中,戏曲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实践理念,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审美习惯。新时代,戏曲依然肩负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重任,需要持续释放艺术的生命力和亲和力。我们要努力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用情用力打造精品,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更好担负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林燕云代表说。
林燕云代表介绍,潮剧不仅在广东潮汕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海外也受到欢迎。“潮剧在对外文化交流和维系乡情梓谊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可以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这也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全国两会,林燕云代表建议,进一步开展好“潮剧海外文化使者行动”,以戏联侨、以戏汇侨,提升潮剧在海外的影响力,通过潮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郭爱和代表——
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写春联、贴窗花、挂灯笼……春节传统民俗出现在世界各地。“全球共庆新春,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同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代表说。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就要深刻认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就要坚持胸怀天下,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郭爱和代表说。
“文明交流互鉴可以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一方面,创作生产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打造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展示机会,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普遍价值得到更充分展现、更广泛认同。”近年来,郭爱和代表带领团队奔赴多地,调查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情况,寻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方法。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履职中,我要立足本职工作,用热情、智慧和汗水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大力量。”郭爱和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