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
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剧、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等快速发展”“要适应这种新趋势新变化,加强网络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两会期间,郝戎、张颐武、蒋胜男等委员聚焦网络文艺主题实践,直播、微短剧、短视频等与网络时代文艺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编 者
张颐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助力文化事业繁荣
近年来,代表着新型文化消费方式的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快速发展,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艺术从业人员需深度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媒介,培育“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文化消费新业态,助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文化事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真正提升效能,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标,建议文化事业单位探索包含直播、短视频在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建议文化事业单位结合现有文化资源,开发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并通过直播拓宽销售渠道;建议文化事业单位积极与互联网平台以及有成功直播经验的单位结对合作、跨界合作。线上线下实现进一步的融合,让线上的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事业单位的运作。
建议文化事业单位将直播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建议引导文化事业单位重视对人才直播技能的培养和激励,加大对于直播的支持,可与高校、研究机构、直播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引入直播导师、直播资源、建设直播实践场地。已有实践表明,部分文化文艺人才能够通过直播打开社会知名度,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单位带来更大的影响。文化事业单位也应合理分配资源,持续激励直播领域的优秀人才。建议文化事业单位、政府、互联网平台等各方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直播品牌。建议引导文化事业单位与当地其他单位、政府、旅游企业、直播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合作机制,形成合力,深入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实景地区开展系列地方文化直播活动;建议各方充分利用直播平台的本地生活服务功能,联合在直播间推广地方文旅产品、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服务等,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微短剧成为了互联网影视发展中的一种广受欢迎的新的文艺形态。微短剧多是一种情节相对完整的连续剧集,同时也具有短视频相对精短的特点,在互联网平台播出,多以手机竖屏方式观看。微短剧在国内市场受到追捧,既是网络时代文艺发展的实践尝试,也是影视行业的风口。基于中国创意和中国公司在海外制作的微短剧在国际市场受到欢迎,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微短剧发展迅猛,契合当下受众的需求,是未来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微短剧的发展也存在着题材重复、同质化严重,制作粗糙、整体质量不高,行业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于微短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进一步健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议对微短剧的相关从业者进行培训,对鼓励、引进人才予以政策支持,强化对于微短剧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建议加大对于微短剧出海和国际化的鼓励,对于相关企业等的国际化运作等提供更多便利,让微短剧的海外传播更为顺畅。
蒋胜男(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运用网络文艺平台 服务“文艺两新”群体
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0亿人,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网络文艺流量最集中、影响范围最广的领域,产生了庞大的网络文艺创作者群体和网络文艺作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之一。
建议通过加强与主要网络平台协调机制,落实网络平台作为内容承载、传播和呈现的主体责任,以网络平台为联络团结的抓手,提升对平台所属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服务引导工作效果,进一步丰富网络文艺优秀作品,培育网络文艺创作者,同时为网络文艺产业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建议加强“文艺两新”的艺德艺风与专业素养建设,做好“人”的工作。由有关部门开设“文艺两新”正能量生产传播培训班,由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按一定标准选取所属的具有影响力的“文艺两新”分批次参加。培训内容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案例,让网络文艺服务大众、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意识入脑入心,对“文艺两新”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提升,邀请文艺界各门类专家对“文艺两新”进行指导,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为接受培训的个人和机构颁发证书,让他们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建议建立网络文艺作品评优展示机制,推动网络文艺创作。有关部门面向主要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征集网络文艺优秀作品,从思想性、艺术性、传播力等多个维度,定期开展评比、展示、宣传,树立网络文艺作品标杆,发挥其示范作用,让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能在更权威的渠道广泛传播。
建议明确网络平台主体责任,通过网络平台落实“文艺两新”各项服务措施。主要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加强对所属“文艺两新”的服务,如职称评定、各文艺协会会员推荐、各类文艺评奖活动参评作品的推荐等服务,既能让“文艺两新”感受到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又能让各级组织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有效地触达“文艺两新”。通过切实的服务,引导“文艺两新”坚定文化自信,当好新时代文化繁荣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立场,当好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服务者;追寻艺术理想,当好新时代社会风尚的弘扬者。
郝戎(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大力开展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
当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以文艺为例,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打通线上与线下,融合传统与现代,加之新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已然在传播主流文化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大力开展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首先有利于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以网上为主阵地,积极向网下延伸,通过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让主流价值在网民心中落地生根,推动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凝聚网上网下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其次,有利于融合文艺和网络各自优势。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以文艺展演、采访、交流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广泛的网络传播,可以充分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再次,有利于更好团结凝聚文艺工作者。传统文艺门类的文艺工作者在参与中进一步触网、用网,在网络的放大效应中更加有效发挥其号召力,以新文艺群体为主的网络文艺家则在参与中进一步增强对重大主题、主流价值的思想认同。
当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开展的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数量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在全社会具有较高知名度、广泛影响力的活动还比较稀缺,部分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还存在影响较弱、规模较小、传播较少等制约因素,需要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建议抓住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大力开展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更好发挥其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作用。
建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积极支持已有品牌性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同时根据各自实际创建更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品牌。建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广泛动员、组织各文艺门类工作者参与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