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期刊发行要面向“大圈子”
来源:文艺报 | 陋 岩  2024年03月22日09:02

相对于网络这个“大海洋”,文学圈只是个“小圈子”。我这样信口开河,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文学期刊的印数,很多时候是不能轻易问的。文学期刊的发行量缘何羞于示人?主要是文学期刊过去一直把市场定位在文学圈内,重点在文学爱好者这个群体里抢市场。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文学期刊即使是偶尔打个广告,也是在圈内的报刊上,很少在大众化的报刊上闪亮登场。好在那时候文学社团林立,文学爱好者众多,加上可供选择的文化产品比较少,文学期刊依靠这些资源也可以存活下来。

现在是网络时代,文学期刊的发行,能不能在更广泛的读者群中分得一杯羹?这个问题我以前和一些文学期刊的编辑讨论过,他们普遍认为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化产品,不同于网购大军关注的吃喝穿戴类商品,文学期刊即使是参与其中了,估计也是自讨苦吃。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的答案。近段时间,《人民文学》《收获》相继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都取得了很可观的销售码洋。这两家的销售数据,远远超出了文学圈内人的“期待”。

相对于庞大的物质类商品,文学待字闺中久矣。美酒再好,也需要打开盖子接通酒客的味蕾与胃口;文学作品写得再好,你不主动亮相,谁会去打听最近有啥让人垂涎三尺的文字?

毋庸置疑,传统文学长期以来主要在“圈子”里呼吸,读者群基本都是作家、评论家与文学爱好者。似乎文学是高雅的“阳春白雪”,不属于大众化的产品范畴。几十年来,我在煤城的书摊购买《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文学期刊,遇到购买此类刊物的人,多为圈内文友。其他人买的,多为生活类、保健类、情感类期刊。现在文化产品更加多元化了,如果文学期刊还保持着“自家人购买”模式的话,难免会让文学的地位更加边缘化。

群众富了口袋之后,必然会选择富脑袋。文学杂志就是富脑袋之“主食”之一。文学期刊要在思想上打破“曲高和寡”的“小圈子”意识,面向“大圈子”。你把人家划到圈子外,人家咋会喜欢你?文学期刊发行要敢于和时代同步,通过直播等多种传播方式,“掀起你的盖头来,让读者看看你的脸”,进而使读者了解其中的好作品、高品位。你不吆喝,谁知道还有这样一道精神大餐啊!

老大哥《人民文学》和《收获》开了好头,其他兄弟姐妹们要紧跟上。或许,借助网络平台,文学杂志发行的春天,马上就要“大驾光临”了。当然,如果没有好的作品,发行量越大,可能越尴尬。所以,首要的任务还是催生出更多具有时代性、人民性的文学佳作。

(作者系山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