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上海日前发布首批2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 用“一米视角”思维为孩子筑“图书城堡”
来源:文汇报 | 王宛艺  2024年04月07日08:00

徐家汇街道图书馆少儿区整体设计明亮缤纷,“星空顶”别具一格。 (受访者供图)

5岁的胡希言,身高近1米,是徐汇区康健街道图书馆常客;大高个儿徐渊渊,负责儿童区图书整理工作,需要时常蹲下甚至趴下来。于是,他们有了共同的“一米视角”。

4月4日,清明小长假首日,沪上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迎来熟悉的“小书虫”们——康健街道图书馆未开门就有家长带着孩子排队;徐家汇街道图书馆的“图书城堡”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钻进专为他们打造的阅读“树洞”。

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发布的首批2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中,这两处新空间榜上有名。“中心城区空间有限,势必要打破限制,制造空间的层次感,为孩子‘辟出’儿童尺度的活动空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姚栋,希望用“一米视角”思维为孩子筑起一座座“图书城堡”,让阅读成为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标识。“让孩子以书会友、寓教于乐,也以书为媒,将丰厚的人文历史融入日常。”

共同的“一米视角”

康健街道图书馆管理员徐渊渊8点10分到岗,因为天气好,他拉下成人阅读区的遮阳帘,却特意保留了儿童区的阳光。8点半正式开馆,等候的家长和小朋友比预想的多得多。

胡希言在一台适合孩子高度的卡通自助借还机前跃跃欲试,拿着自己的小小借书卡借阅,徐渊渊没有打扰。“让我自己来!”这是徐渊渊在儿童阅读区常听到的一句话。

胡希言看到的一米是云朵灯,是动物窗帘,也是小火车书架;徐渊渊看到的一米是小坐垫,是软包矮柜,也是地面引导贴。

同一视角下的相互补充,也让徐渊渊意识到:不能把来馆里的小朋友当“孩子”看,他们需要的是平等对话。“他们求知欲很强,一些孩子知识面比我们想象的更广,也都能听懂。”

“一米视角”还意味着什么?或许也藏在徐家汇街道图书馆的1400余份问卷里。馆长崔媛媛和团队成员在图书馆建设前,向学校和社区小朋友广泛征询:社区少儿图书馆应该长什么样?今年年初,又再次征询孩子们爱看的新书种类。

眼下,“一米视角”的思维融入两家图书馆的方方面面,除了新配备不同年龄段读物,还进一步优化少儿环境装饰和阅读氛围,进行护眼灯光改造,打造AR(增强现实)数字文化馆,购置听书设备、象棋机器人等,也延长夜间开放时间。

留出独立的“城堡”

8岁的双胞胎姐妹张可悦和张心悦爱来图书馆,喜欢这儿的氛围,还因为这里有自己的“读书搭子”。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从家庭逐步走向学校和社会,“积极的社会化过程,才能推动儿童从‘被动’转向‘主动’”。在徐家汇街道图书馆,设计师姚栋送给了孩子一件“出乎意料”的礼物:一座攀爬成趣的图书城堡。设施上考虑了儿童的身高和阅读习惯,打破了传统的书桌式看书模式,小朋友们可以席地而坐。

设计过程中还留了一个小心思:“树洞”高度约1.2米,对孩子而言可以轻松出入。家长可以看到孩子,但他们却进不去。

“这是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天地。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为小朋友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学习分享、合作和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和人际网络。”姚栋说。

此外,他还在图书城堡里摆放了百代小楼等海派建筑微缩景观,镌刻有国歌的五线谱和歌词,透过建筑可以看到背后的历史文脉。“我想让小朋友知道:读书是令人愉悦的。”

徐家汇街道图书馆还划分出动静区域,辟出密闭的“玻璃房”,用于亲子的绘本学习或是音乐教授。“把图书承载的文化内容,扩展到以书为媒的文化艺术情感交流。”

而康健街道图书馆位于党群服务中心三楼,便于联动各类资源。“我们的儿童友好新型阅读空间联动二楼宝宝屋、四楼康乐非遗工坊,门外就是康乐汇口袋公园的亲子互动游乐区,将阅读延伸出去。”图书馆负责人戴蕾这样解释。

眼下,康健街道也联合辖区资源,延伸阅读体验。譬如本土特色的百年非遗瑰宝“桂林班皮影戏”有了专属儿童图书。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和爷爷一起玩皮影》原创绘本,同时推出配套互动阅读讲座。每周六下午,“皮影周周演”亲子剧场准时鸣锣开演。非遗传承人风雨无阻地为孩子们带来《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等经典剧目。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环节,是来到幕布后,亲手把玩各式各样的皮影道具,零距离感受这门民间古老技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