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大命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切实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到文学事业全过程各方面,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一、巩固文化主体性,创造自信自强的文学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孕育了“文明中国”。“诗三百,思无邪”,遗世而独立,堪与荷马史诗媲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双峰并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矗立起世界文学的丰碑。一百多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以革命性的重塑,与世界文学汇流,奔腾浩瀚,激发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与生命力。新时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融入伟大传统,在经典的基础上创造新经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谱写了新时代文学的崭新篇章。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销量已破500万册,“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系列活动互联网浏览量已破10亿。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1.5亿,访问用户达9亿,“网文出海”引起世界关注。文化自信使中国文学更富魅力,中国文学也正在以自己的创造,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在世界话语中有力塑造着“文学中国”“诗意中国”。新时代文学既有着深厚而丰赡的文化资源,又面对着新异而激变的生活现实,广大作家要自觉赓续中华深厚文脉,主动融入当代文化资源,在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创造中抵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高度。
二、发挥作家创造性能动性,创造丰富多样的文学
中华文明能葆有强劲活力,绵延至今,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明在自身的发展中,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从既有形态向新形态转化,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我们正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中国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奇迹。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社会变迁急剧加速,读者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需求多元,社会发展所催生的新内容、新感受、新想象,呼唤着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美学风格和新的文学语言。旧话语讲不好新故事,老观念想不通新命题。“创造”是艰苦的、复杂的精神性劳动。要保护和激发作家的创造力、不断丰富新时代文学的样貌,就要努力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要主动破除清规戒律和路径依赖,充分尊重文学规律、创作规律,创造良好文学生态。要摒弃“门户之见”,不给文学“设限”“划界”,主动对接新资源、新平台,一切以呈现更好的作品为中心,推动不同文学创作相互取长补短,推动文学与其他文艺形态相互转化,形成百川汇流、生机迸发的文学胜景。中国作协推出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中国文学盛典等系统性文学行动,突出强调创新意识、资源整合和互联网思维,汇聚全国文学界力量共同推动文学精品创作、出版、传播和转化,召唤更为广泛、新鲜的文学力量,引领文学创作向着更高艺术境界进发。这些工作收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让广大作家深刻感受到,文学不仅仅是个体的探索与攀登,更是伟大的事业,是有温度、有情感的事业,从而树立起崇高艺术理想,激发更大的潜能,创造出更加灿烂、光彩的文学篇章,回应时代和人民对文学的期待。
三、突出文学基础性地位,创造具有广谱能量的文学
不学诗,无以言。对文学的尊崇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学是文化领域最为基础、最为活跃、最为本质的力量。形态丰富的文化产品,离不开文学内核的支撑。善于讲故事、敏于共情、精于表达,正是文学能力的体现。新年伊始,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文学、旅游、财经等多方面效应,彰显出文学作品蕴含的巨大文化潜力。今年以来,《人民文学》和《收获》相继联手“与辉同行”扩大发行,在直播间分别订出198万册、52万册,实现刊物订阅量的历史性跃升,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极大提振了文学的信心。这是文学主动求新求变之举,是新时代文学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的有力证明和成功实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主动发力,不固化文学的疆域、不窄化文学的胸襟、不矮化文学的境界、不弱化文学的力量,实现“破圈”传播、“跨界”生长,让文学提供的经验、想象与故事,有效滋养更多艺术门类和文化产业。近年来,中国作协积极推动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先后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文化单位、省级卫视以及抖音、快手、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形成密切合作,推动优秀文学作品向影视剧、舞台艺术等形式转化,以“好本”打造“好剧”“好片”。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更多方式和途径,以充分发挥文学的“母本”作用,释放文学的“广谱”能量,生成新的文化艺术形态,促进新时代文学的多维发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广泛团结凝聚作家,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学队伍
队伍壮大、人才辈出,文学事业才能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当前,社会各领域所蕴含的创作力量超乎想象。网络文学有数以百万的作者队伍和数亿级的读者市场。B站、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快速崛起了一批诗歌创作者,其中有快递小哥、农民工、煤矿工人、家政人员……可以说,各个行业都活跃着大量写作者。要把这些创作力量凝聚起来,不能任其散落,自生自灭。近年来,中国作协紧扣“做人的工作”,以打造文学新力量为着力点,发挥好鲁迅文学院作为“作家摇篮”的作用,加强作家培训。持续组织“作家朋友,欢迎回家”活动,主动加强对青年作家、影视编剧、网络作家、基层作家和少数民族作家等群体的团结、联络、服务,努力建设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凝聚起“文学一家人”的情感力量,营造团结奋进的文学氛围,让更多怀抱文学梦想的写作者成长成才。我们要通过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创新创造的文学氛围,在创作研究、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青年作家、领军人才更大支持,不拘一格吸引人才、托举人才,补充新鲜血液,焕发创作活力,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作者为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