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用迷人的故事呈现生命的永恒意义
“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系列法文版封面
4月8日,在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童话作家汤汤在“中国童书市场数据发布暨经典案例分析”活动中,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代表出席,分享了自己的童话创作。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还为汤汤举办了“中国童话的奇妙之花”的海外专场推介会。4月12日,在法国巴黎书展上,举行了“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法文版首发活动。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汤汤与法国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畅谈童年经验对创作的影响,以及中法儿童文学创作的异与同。这位从浙江武义走出来的童话作家,正慢慢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本期特邀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李利芳与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汤汤,围绕童话创作的本体论、童话内部的创新力量以及中国童话如何走向世界等议题展开对话。
在传统文化土壤中放飞童话的想象力
李利芳:我最先关注到你的童话是2010年参加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审时,那时,《到你心里躲一躲》这篇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最终,这篇作品也获得了短篇佳作奖。我记得,《到你心里躲一躲》最早是在2009年发表于《儿童文学》杂志,这可以算作是你的成名作。从2010年首次接触这篇作品到现在,我一直都能清晰地记得它,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阅读体验。所以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开始童话创作的?为什么你选择了童话这种文体?
汤 汤:我的童话创作始于一个偶然,2003年夏天,蒋风老师的儿童文学讲习班在我的家乡武义举办,学校领导要求我们所有语文老师都去听课,听之前,我对儿童文学没有明确的兴趣,听之后,我想写一些故事给学生们看。起初,就是这么朴素的想法,没想过会写成作家。2007年,我写了一篇童话叫《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突然觉得找到了感觉,于是,给自己起了笔名“汤汤”,开始痴心创作。
我喜欢童话,可能源于天性。从小我就喜欢幻想,喜欢瞎编故事给弟弟听。在创作中,我最享受的也是用想象把故事编织得好玩、好看和有意思、有意味的过程。无论是凌空的、还是贴地的,无论是无中生有的、还是在平常事物上生长的想象,其蓬勃的美和活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而想象的丰羽下,是真实的“骨骼和血肉”,童话的真实,能抵达生命和世界的内核,能隐喻种种现实并呈现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我着迷于这种表达方式。
李利芳:也就是说,2007年是你“童话人生”的真正起点。《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作为童话创作的起点之作,它的构思很独特,但我感觉它的质地仍在日常生活,从内容到人物,再到“童话世界”的构造,基本都是贴着现实的。可是随后的“鬼精灵童话”就不一样了。“鬼精灵童话”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逻辑的,它开辟了一个童话书写的独特领域。这样的童话一看就是“中国”的。
汤 汤:选择“鬼精灵”作为主要的童话形象来创作,也是一个偶然。当时,小狗、小猫、小花、小草无法让我产生创作的冲动,一天深夜,先生开着车,车窗外有月亮,有风,有树,树在风里摇,影子落到车窗上,各种姿势和形状。我困得迷迷糊糊,恍惚间觉得满世界都有幽灵出没。不过,“幽灵”是外国的说法,“鬼”是中国的说法。我为什么不写写“鬼”呢?那一刻,我清晰地感觉到内心升腾起强烈的叙述冲动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于是就开始写了。我没有想过可不可以这样写,读者会不会接受它,我只是凭着心灵的冲动写作,直觉这样写会很好玩。我在写“鬼”的童话里,写人性,写人情,写人世间,写生命的孤独和悲喜,写我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那段时间,真是写得特别幸福,特别酣畅淋漓。
李利芳:在现代儿童观的烛照下,“鬼精灵童话”将中国传统的“鬼文化”,在儿童文学中塑造为一种新鲜的艺术生命。它将中国传统的幻想资源解放为新质的文学生产力,赋予儿童既熟悉又陌生、充满新奇感与挑战度的阅读体验。我觉得,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经过十余年的沉淀,你对“鬼童话”的成功有什么新的认识?
汤 汤:《到你心里躲一躲》获奖以后,以它为代表的“鬼精灵童话”受到了比较多的关注,我只是很高兴大家喜欢,至于为什么喜欢,之前没去深究。现在想来,应该是它们比较独特、好玩,情感饱满,藏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既有一种把陈旧事物陌生化的新鲜感,又有大家熟悉和亲近的传统故事气息,容易引起读者的认同和共鸣。多年来,我的创作基本凭着本能和直觉,既然是写给孩子看的故事,那就必须好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他们的眼球,吸引他们一直看下去,不要半路抛弃;最好有点与众不同,故事里能散发点特别的味道;故事可以热闹、好玩,但内核应该是诗意的、深刻的,能拨动人的心弦,哪怕只有一下。
李利芳: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鬼童话”的成功其实更在它的文学内核,是你用自己对儿童文学真诚独特的理解与表达,照亮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结晶。“鬼童话”之后你开始写中篇童话,由《喜地的牙》《青草国的鹅》《一只蛤蟆叫太阳》组成的《汤汤缤纷成长童话集》,在2013年获得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17年,你又完成了“奇幻童年故事本”,这个系列中的《水妖喀喀莎》获得了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随后,你又写了“幻野故事簿”这个系列。我认为,你一介入童话就出手不凡,而且十余年来持续产出了数量可观的童话作品,这对我们观察童话这一文体在新时代的发展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那么,你的童话创作的内部逻辑是什么呢?
汤 汤:对我来说,写童话带给我的最大乐趣,是可以很真切地隐喻现实生活,同时呈现生命的永恒意义。童话能把最奇妙的幻想和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用迷人的故事表达我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对自然和真善美的推崇,这个过程太有意思了。童话的疆域这般广阔,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天上的、地下的,人间的、草木的,过去的、将来的……几乎没有什么不能触及、没有什么不能抵达,就看想象力能驰骋多远。
我坚信,不基于自身浓烈情感和思想的文字,不带着饱满生命汁液的故事,是无法成就一个好作品的。作家写到最后,拼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人生境界和智慧,是价值观、世界观、生命观,是人的格局在作品里展现出来的格局,格局的大小,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气象。但这前提是,先把故事写好看了再说,好看到孩子们瞅一眼就不想放下的程度,同时,能让人生和世界的深意,从故事背后,以孩子能理解和感兴趣的方式溢出,一点一滴流淌到稚嫩的心灵里。
比之刻意去创新,回到童话的初心更重要
李利芳:你刚才的描述很感性生动,但是里面分明蕴藏着你对“童话”本体的透彻纯粹的把握,实际上,这也是最初吸引我进入儿童文学研究领域最本真、最坚固的那种力量。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古老的文体,是最能彰显儿童文学精神气质的文体,但发展至今其实也是创新难度最大的文体,我们发现优秀的童话作家不易成长起来。但是梳理你的创作历程,似乎每篇每部童话都是自然天成,“汤汤”与“童话”已然建立起不可分割的奇妙联系。谈谈你对童话创新的感悟吧,你认为童话创新的力量来源于哪里?
汤 汤:我几乎没有刻意去考虑过“创新”的问题,我相信好的童话,是从内心活泼泼地流淌出来,是自然的,不做作,不粉饰。童话不是越“新”越好,回头看,一百多年前的一些童话,依旧熠熠闪光,反倒是现在的很多童话,既落俗套又面目陈旧,或是“新”得生硬、勉强、媚俗。“新”从何来,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人们关注点不同,童话只要不想墨守成规,愿意敞开心怀,“变”和“新”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每位作家的人生际遇、个性情感都不相同,把属于自己本心里的东西挖掘出来,便有各自的新意,捧出来汇聚在一起就是一股新鲜的力量。
李利芳:比之刻意去创新,回到童话的初心更重要。童话的历史太过于久远,而时代又在不断变化,人类在传承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模糊了它的面容,或者说我们可能只记得携带了它的外壳,而弄丢了它的灵魂。我记得另一位童话作家陈诗哥是从2008年开始创作童话,一起步就开始写《童话之书》,这是一部自觉反思“童话”本体、为“童话”立传的书,其实,他也在努力追寻“童话”的精神生命。我发现,为童话文体创新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们有一个共性,你们与童话是灵魂相遇的,童话就长在你们的心里。
汤 汤:“童话长在心里”这句话好,是我渴望抵达的境界,让创作过程与生命体验相遇、碰撞、融合、生长,像是给人生一条自由的通道,可以在里边畅快地探索。17年来,我写了长长短短100多个童话故事,写的时候不知不觉,回头却发现,我写下了许多平凡而微小的生命,写下了他们的欢喜和悲伤、疼痛和梦想、善良和勇气、生存和死亡。这是藏在我骨血里对平凡事物的尊敬和热爱,在平常事物中发现美妙、神奇和诗意,让不起眼的“他们”去做主角,踏上悲伤又温暖的旅程,激发出蓬勃而热烈的生命能量。比如《一只蛤蟆叫太阳》《喜地的牙》等,是从日常生活着手,紧贴现实,抓取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和隐秘的心理,用“变形”来生长故事。比如“奇幻童年故事本”和“幻野故事簿”等,让人间的普通女孩领着读者,看见各种各样的生灵和奇迹,去历险,去探索,去认识自己和世界。
被中国孩子喜欢的故事,也会被世界孩子喜欢
李利芳:民间童话来自于大地,它浸透了人民的感情与信仰,艺术童话承袭了这一精髓。你刚才讲到的“平凡而微小的生命”,实际上点中的就是童话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瑞士学者麦克斯·吕蒂称“童话是缩小的宇宙”,这一判断直指童话的本质。童话是巨大的能量体,它将万物平等包容地置于一个浪漫美好的精神世界中,童话思维为我们打开的永远是全新的世界。
汤 汤:童话将万物平等、包容地置于一个新鲜的世界,以此抵抗现实的坚硬、粗糙、功利和平庸。我创作的许多童话的底色都是对微小生命和主体价值的尊重和关切,我希望孩子们能在这些故事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平凡和微小,也看到自己的光芒和力量,内心变得开阔和乐观,面对世界有更多的勇气、向往和担当。我写过一颗门牙的童话故事《门牙阿上小传》,牙齿的物性决定了它不能动,但这局限恰恰成就了它的独特之处。我写门牙的遭遇,它的成长、别离、衰老和死亡,它的友情、爱情和梦想,它平凡、坚韧又豁达,在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中感受活着的真谛和美丽。这是一颗牙的故事,更是为所有普通人以童话形式写的一份人生传记,艰难和孤独、相依和相守、温暖和善意,带着喜剧色彩的故事底下汹涌着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等各种人生况味。在童话里,再普通的事物都蕴含着叫人惊喜的能量,我热衷于挖掘出这些能量。
李利芳:我一直慨叹于安徒生童话对“物”的书写。“物思维”“物叙事”真正体现了人的心灵的高贵。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深植中国大地与中华文化母体书写中国童话,这些美丽有趣的故事一定会吸引世界各国小朋友去关注与阅读。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成绩越来越亮眼。你的童话输出情况是怎样的?谈谈你对中国童话作家作品与世界对话这一议题的认识。
汤 汤:目前我的作品在全球大概输出了20多部作品,有英语、法语、蒙古语、西班牙语、日语、马来语等,上市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法国、希腊、日本等。
我认为被中国孩子喜欢的故事,也会被世界孩子喜欢。好故事是共通的,好故事没有国界。中国童话作家的作品如何与世界对话?奇妙的幻想、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故事、普世的价值观,既融合世界经典童话艺术的范式,又不失本土意味和东方特色,既散发独特的艺术美感,又富有生命哲思,让童真的幻想与现实交相辉映,织就充满灵性和张力的童话时空。这样的童话,可能是会让世界上各种肤色的孩子都喜欢的。
我的创作和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神话、民间故事、志怪小说等给我提供了一定的养分,将中国民间元素和奇崛的想象、现代童话精神自然交融,让充满古典气息的各种鬼灵精怪的形象与现代文明互为观照,从而反思人类的生存困境、心灵异化等问题,思考永恒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比如“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系列,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元素重新挖掘,展现成长过程中主人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对真善美的践行和追问。比如“幻野故事簿”系列,以漫游的叙事,塑造了一组心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却又不失逗趣童真的游侠形象,他们游历幻野、感悟生命,探寻自我和世界,试图传递出更深切的现实意义和现代精神。
李利芳:我记得朱自强老师说过:“读汤汤的幻想故事,不论是短篇,还是长篇,我都感到作品有一股奇异的力量。”这股奇异的力量牢牢地吸引着世界儿童的目光。你将一种古老的文体注入了强大的中华文化基因,赋予其鲜明的中华美学精神。你从现实的童年经验出发,以纯粹的童话思维与无羁的想象力为儿童赋权,启发他们积极关注自我、激活内生动力、获得充分的主体性,你的那些永远都在生长的故事,引领着孩子们自由坦荡地行走在世界的大道上。你的创作实践为童话的隐喻、具身性美学、空间诗学等学术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未来我会展开持续的关注与研究。
汤 汤:谢谢您的鼓励。我很庆幸自己能遇上童话,童话是最适合我的精神和审美的表达,借着童话,我实现了人生的创造和心灵的自由,完善了个体的生命。我希望自己能在童话的长廊里,留下一枚浅浅的脚印,痴心地写,率性地写,写到自己的最好,作为对世界小小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