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漫改真人影视作品”:跨领域的艺术共赢
来源:文艺报 | 蚌 非  2024年04月25日09:50

漫改真人影视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以绘画原著为蓝本,通过影视化技术手段改编而成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

长期以来,艺术形式进行跨领域交互并不鲜见,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不仅在国内有着出色的动画影视作品,在国外也被多次改编,有着广阔的市场与大量的动画影视受众。近几年来,影视市场涌现出许多漫改真人影视作品,如电影《快把我哥带走》《独行月球》、电视剧《长歌行》《大理寺少卿游》等,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在世界范围内,漫改真人影视作品的范例也不胜枚举。美国的超级英雄系列,无论是漫画原作还是改变编后的真人影视作品,都有着世界级的影响力,同时好莱坞也热衷于改编那些幻想与喜剧题材的漫画作品,如《第五元素》《大力水手》《变相怪杰》等;在日本,热门漫画改编为真人影视作品也已成为作品商业化的重要环节,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诞生出许多经典作品。

其实,中国的漫改真人影视作品起步很早,早在1949年底便诞生了《三毛流浪记》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只不过其后来漫画逐渐发展为讽刺漫画、幽默漫画和科普漫画,缺乏较强的故事性,不具备改编为影视剧的条件。直到20世纪末,具有强烈故事性和情节性的漫画形式由海外传入,中国漫画才开始逐渐转型,诞生了大量漫画作品和漫画连载杂志。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适合手机阅读的“条漫”成为网上最为流行的漫画形式。

随着漫画作品的大量涌现,将有着良好口碑的漫画作品改编为真人影视作品,不仅可以拓宽影视题材,还能保证影视剧先天拥有基础的受众群体。但相对的,在漫改真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尊重原著”的声音,这就涉及到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过渡所带来的变化与妥协。

就画面而言,漫画的呈现方式其实是抽象的线条,尽管漫画家会用网点纸、效果线等各种手段来丰富画面、营造氛围,但被分割的画面、夸张的表达方式、画面呈现的密集情节与对话,使它依然与传统写实、写意画等形式有着本质区别。就题材而言,许多漫画家出于个人立场或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也致力于通过呈现小众的、猎奇的、差异化的题材来吸引读者。可以说,漫画是亚文化小群体获取身份认同或话语权的途径之一,而进行影视化改编,则是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全面重塑。为了满足大众的观赏口味和审美需求,故事结构被改造,人物行为被赋予主流文化的意义并进行高度升华,使得亚文化符号全面消失,亚文化的故事内核被全部替换——这自然会引来“原著党”的强烈不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漫画的影视化改编,本身即是主流文化对漫画文本的一种认可,作品进入大众视野,引发大众的广泛评价,题材或人物群体受到更多关注,本质上已经完成了漫画、主流文化、商业资本的共赢。而亚文化群体所要付出的,仅仅是让渡一点点话语权而已。

漫画和漫改真人作品,本质上都是对时代的多维书写。近年来,国内许多漫改真人影视作品突出呈现出聚焦传统文化的特点。如根据漫画《长歌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长歌行》,其故事背景为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根据漫画《大理寺日志》改编的《大理寺少卿游》,则以武则天时期“妖猫”的民间传说为蓝本;根据漫画《一人之下》改编的电视剧《异人之下》,尽管故事发生在当代社会,却充溢着大量道教元素和民俗信仰。相较于漫画和动画作品,真人影视作品做了大量画面细节上的扩展,从人物造型、服装设计、日常用具到道路、建筑、礼仪规范,都以更为真实可信的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许多影视剧还直接采用了“非遗”技艺,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丰富了影视剧的审美意蕴,更呼应了国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

漫改真人影视作品,是跨领域的艺术共赢,是社会文化多元发展的良好趋势,也是优秀文化传播的上佳助推力。长期以来,无论漫画、动画、游戏还是部分通俗小说,都在亚文化领域内自娱自乐,尽管其中不乏好题材好作品,却也往往囿于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只能在小圈子小范围内传播,难以走到普罗大众面前。改编为真人影视作品,意味着好作品被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推向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视野。让更多人看到一个精彩的故事、一种想象力具象化的表演和展现,是当代文化的自由、开放与包容,也将为更多好作品和好内容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