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文本、人类文本和理想文本
处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现在,艺术文本的趋势却可见出:人类文本转向“类人文本”。我们要追问的是:在类人文本的不断发展中,机器将完全替代人类吗?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的艺术特殊性在于哪里?
千百年来人类文本的传统历史,正在被机器文本消解。许久以后的未来,机器文本是否会完全取代人类文本,或许还不好做出判断。但处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现在,艺术文本的趋势却可见出:人类文本转向“类人文本”。什么是“类人文本”?类人文本的特征在于,“其创作主体变成了‘人机共名体’,作者从人类主体变成了人机共生,从人类写作走向了类人写作。”一个定义的产生,意味着一种新的形势或者可能性,也意味着新发现。我们要探讨的是,在从人类文本走向类人文本的过程中,文学失去了什么?第一,失去了主体性地位,转变为两元并立的主体。第二,失去了对某些文本类型的专擅,特别是悬疑、冒险、科幻等类型,机器文本很可能迅速取得突破。第三,失去对文本语言的控制,由机器语言补充、丰富人类语言。
人类又获得了什么?毋庸置疑,类人文本的主要手段仍是语言,是活泼生动的、可为我们所感知的语言。但语言之外,类人文本的新鲜之处在于,有“诸多非语言要素的僭越,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甚至是程序、机器表达都出现在‘新文类’中”。人类对文本的形式美感等有了更加开阔的理解,获得了一种新的艺术视野。
2023年10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消息称,在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中,他使用AI写作署名“@硅禅”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荣获二等奖。小说文本的开头三句即显示了不俗的语言能力:“在元宇宙的边缘,有一个禁止人类进入的区域,称为‘机忆之地’。那里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实体,但实际上都是由失去记忆的人形机器人与AI所构建的。每当有人或AI企图进入,他们的记忆会被吸走,永远留在那片禁地。”且不论其想象力的充足,单是语言,就令人觉得很有张力:它构筑了矛盾的多样性,在元宇宙空间与实体空间、机器与人类、记忆与行动等冲突中推进了叙事。正如沈阳所说的,AI给出了现有语料中从未出现的极具创新性。
这样的类人文本,多少是有些建设性的。我们要追问的是:在类人文本的不断发展中,机器将完全替代人类吗?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的艺术特殊性在于哪里?很明显,人类目前的优势可能在于两点:历史和情感。历史是一种社会关系、日常生活、文化累积等的复合,情感则是人类对错综复杂的关系的体认。目前,一部分专家仍然认为,机器不可能产生情感,进而推断说:人类的诸多领域(包括纯粹艺术)不可能被攻破。对此观点,仍可存疑悬搁,不做判断。但是,人类历史就不一样了。人类从古至今,探索出了一条生活史、政治史、思想史等经验混杂的历史道路,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机器可以学习,但不可能完全重复出这样的人类历史。正如《收获》主编程永新所认为的:“文学作品的好坏高低,在于它的创造力,在于它的想象力,在于它能写它没有经历过的生活,这就是人的思维、人的情感、人的体验的特殊性。但人工智能是机器,是数据堆成的,所以它要具备这种能力是有难度的。”也因为这种独特性,人类积累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感,并进而可从丰富的历史体验中抽象出美感、艺术性,更突出地呈现于多样艺术的构建中。
所以,理想的文本或许是人类深度参与的类人文本。这种文本融入了人类的深刻认识,以改造单纯机器文本、人类文本的缺憾。同样以《机忆之地》为分析对象,沈阳表示,这篇小说是他通过对话形式,提示AI系统生成,共经过约66次对话。但我们还要注意一点——沈阳说,这部作品经历了5个非连续时间段的创作,共约3小时左右,形成了约43061个字符,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最后形成了《机忆之地》3.0版。也就是说,沈阳作为人类创作者认为机器的创作不说是无意义的,至少是冗繁的,需要人类所掌握的文学技巧、以人类的方式,去进行一番斫剪削伐,使得作品更凝练、更完整。可以说,它是一部人类意识深度参与的类人文本。人类的参与,把握了小说整体的艺术性。
那么,在理想文本里,人类如何参与文本建构?这就更加考验人类的主体美学意识了。在谈到《机忆之地》时,评论家付如初说道,AI生成“机忆之地”时应该有很多可发挥的空间,而在这其中,人的选择也很关键,这决定了小说的最终呈现,“也就是说,在AI统一生成后,人的选择会造成小说多样化的面貌。”人的美学观念、意识以及审美材料的选择,都是文学作品生成的重要基础。
曾经,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伫中区以玄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道“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强调人类主体在静观、想象中的艺术心灵和审美超越。在理想文本里,这种人类的心灵意识与艺术建构,不会被削弱,只会被更加强调。人的语感语料、对丰富情感的把握、对生活的捕捉,被突出地显示出来。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理想文本仍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只不过这种创造中可能包含了机器的助力。人类的创造仍然有其思想价值、艺术建构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