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森与鲁迅文学院第四十五届高研班学员座谈时强调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4月26日下午,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与鲁迅文学院第四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座谈,围绕“提升作家以写作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信心与能力”这一主题,同大家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主持。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周长超及鲁院教职工等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徐可汇报了本届高研班的学习情况。杨永磊、孔令剑、牛海坤、周荣、金晖、张宇轩(宇轩)、吴素明(吴撇)、邹超颖、许玲(晶莹水灵)、朗嘎扎西(觉萨)、高洋(北玥)、陈东(不器)、修新羽、曹世凯、程云峰(意千重)等学员代表先后发言,从自身经历出发,交流学习期间的体会和文学创作情况,对中国作协工作、鲁迅文学院办学等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张宏森与大家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有关情况,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张宏森讲话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张宏森作了讲话。他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语境。讨论新时代文学,必然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课题。一个作家的创作,如果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发生关联,不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发展前景发生关联,就难以创作出与时代相匹配的精品力作,难以创作出能够长久流传的优秀作品。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广大中青年作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张宏森对广大中青年作家的创作与成长提出希望和要求。他强调,要培养辽阔视野和博大情怀,在学习实践中体悟历史经验、感知时代变迁,避免局限于个人经验,以开阔的眼界和胸怀,让自己的创作与时代和人民发生联结,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要保持书生意气和文人风骨,向大师学习、向前辈学习,在对现实生活的体察、辨认和书写中,保持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批判,让每一个文字都掷地有声。要做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真诚面对时代、社会和人民,用自己的文字记录时代、传递温暖、贡献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要做到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苦且需要持久投入的事业,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韧性和耐心,摒弃功利浮躁的心态,坚守对文学的热爱,向时间要实力。要做到谦谦君子、文质彬彬,自觉抵制负能量、传递正能量,保持谦逊有礼的君子之风,维护作家群体的良好社会形象,展现新时代作家的良好精神面貌。要兼容并包、美美与共,克服偏见、互相鼓励,不同文学体裁之间、不同艺术门类之间要形成深度互动、彼此促进的关系,共同营造和谐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学生态,推动文学事业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蓬勃发展。广大中青年作家要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树立远大艺术志向,以优秀作品回报社会、回报读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文学力量。
吴义勤讲话
吴义勤在主持会议时表示,此次座谈会充分体现了中国作协对作家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高研班学员的深切关心,对进一步提升鲁迅文学院办学水平,鼓舞学员们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文化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鲁迅文学院将继续秉承打造中国文学生力军、培养新时代文学领军人才的理念,积极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希望高研班学员结合此次座谈交流的收获体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座谈会现场
据介绍,本届鲁迅文学院高研班为期3个月,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课程体系的主题主线,贯穿教学始终。高研班围绕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重点工作,举办高水平的专题讲座和文学对话活动,组织学员开展学习讨论。同时,组织学员参加中国作协主办的各类文学交流、研讨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艺术观摩,将课堂学习和现场学习充分结合,让学员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提升认识、扩展视野、激励创作,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学之路。
摄影:王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