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广播剧《禾下乘凉梦》: “种子”的抱负、情怀与担当
来源:文艺报 | 苏 勇  2024年04月29日08:10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一稻济天下,千秋耀世间”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说的一句话,此话不仅是他的座右铭、力量源泉,也是其内在信念系统的根与魂。人与种子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同构关系?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指导,慈文传媒、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四集广播连续剧《禾下乘凉梦》以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情感、生动的叙事、如歌的乡音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从结构设置来看,剧集编排与水稻生长阶段几乎同步。该剧由序曲以及发现、磨难、突破、圆梦四大板块构成,而水稻从发芽开始,需经历出苗、拔节、抽穗、结实等阶段。将两者对应起来,它们在结构上深刻的隐喻与寓言关系就显而易见了。发芽对应着序曲中梦想的孕育,预示着生命之火的点燃。出苗,彰显生命的奇迹,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好呼应第一集“发现”的主题。拔节阶段,植株迅猛生长,恰似主人公在经历磨难后,不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这一阶段刚好与主人公遭受各种磨难相对照,突出了袁隆平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个性特征。随着抽穗期的到来,水稻开始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刚好与剧中袁隆平杂交水稻取得的重大“突破”相应和。最终,水稻进入结实期,金黄色的稻穗在阳光下摇曳生姿,象征着丰收的到来。这与“圆梦”不谋而合。可以说,广播剧的节奏完全与种子成长的过程相一致,不仅使讲述极富韵味,还使故事具有了极强的象征意味。

“禾”之所以能发芽结实,全凭其内在之生气。该剧之所以吸引人、打动人,同样在于其内在的盎然生气。气足则气脉畅通、气韵生动、气象万千。那么,充盈于该剧的磅礴之气到底是什么呢?那便是袁隆平那深入骨髓的求真精神、勇往直前的进取意志、无所畏惧的乐观精神,以及深沉博大的济世情怀。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袁老身上相融合,使得线性的叙事具有了内在的逻辑支撑,也使得人物和故事变得厚重而深邃。因而,剧集设置与种子生长节奏在一种明与暗的相互映照中,生发出一个更富诗意的深层结构:引梦、入梦、探梦、逐梦与圆梦。

就情感逻辑而言,人与种子的同构关系同样不言而喻。种子的形象引发了人们关于希望、富足、收获的情感共鸣,而袁隆平的形象引发了我们关于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的情感认同。随着叙事的展开,袁隆平与种子之间的主客二元关系,被置换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镜像的同一关系,并最终结成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借助这一纽带,听众自然而然地结成了一个情感共同体。而这一共同体之所以愿意谛听,是因为经由该剧,使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可爱的人心中奔涌着与众不同的情感逻辑:很多人惧怕失败,而在袁隆平的情感世界里却没有对失败的恐惧,只有一次次地再出发和再攀爬。

从字义上看,“禾”字本就承载了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和情感认同。《说文解字》曰:“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和”。禾乃天地万物和谐的产物,有团结、和谐、收获之寓意。因而禾本身就代表着和,是“和”的化身。中国人历来主张“和为贵”,“和”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需要。袁老的第二个梦,恰好是以禾为桥梁,构筑“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个梦本身就交织着深邃而丰沛的情感。第三集中,袁隆平向世界人民深情说道:“杂交水稻虽然诞生在中国,但属于全人类。我想让天下人都吃饱饭,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造福全世界是我的最大愿望。”这一富含中国情感的承诺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表露无遗。可以说,全剧几乎无一“爱”字,却处处含情,这种含蓄而深沉的表达,显然更能触动人心,让人回味。亦如那无言的种子,始终把爱埋在土里,交出的却是颗颗“粮”心。

从意蕴开掘上来讲,该剧所揭示的袁隆平精神,可以被朴素又极具象征意味地表述为“种子精神”。全剧以袁隆平为实现其人生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大胆开拓、奋斗一生的传奇事迹为核心,深切地描绘了他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这种奋斗和奉献与“种子”在内涵上具有鲜明的同构性:

其一为扎根大地、心系天下的博大心胸与济世情怀。种子是生命之源,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是种子的心胸。该剧开篇就借袁母之口指出:“人也要像种子那样,破土而出,吸收阳光雨露,抵御风雪冰霜,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追随剧情,听众无不为这颗高贵的“种子”动容。无数次挫折、摔打与磨炼,袁隆平始终不改初心,其内心如种子般坚定、丰饶。为了梦想早日实现,他可以忍痛放下妻儿,可以走遍天涯海角,可以不顾自身安危。当研究有了进展,他慷慨地将其与同行分享;在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后,他更是大度地将福音散播到全世界。

其二为不妥协、不放弃的进取之心与开拓精神。种子,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会坚守自己的生命本能。同样,面对困境与挫折,袁隆平且败且战,从不放弃。“搞科研如同跳高,跳过了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你。”在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后,年近70岁的袁隆平毅然选择挑战世界难题——研发超级稻。由此,我们不仅感受到袁老的人格魅力,也感受到生命的光彩与无限可能。不妥协,是对理想的坚守、对信仰的执着;不放弃,是对未来的希望,对苍生的慈悲。

其三为追逐太阳、乐观昂扬的人格境界与道德风范。种子破土而出,坚定地面向太阳,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袁隆平的一生,就是追逐梦想的一生。全剧从不刻意煽情,听众却总是被人物那豁达又坦诚的乡音所击中。缘何?显然该剧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贵的逻辑:的确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可以放下自己的得失,为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那是“铁肩担道义”的豪情,是“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大仁大义。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这颗散发着浓郁稻香的“种子”,也正因其惠及八方而不朽。

总之,该剧既完美地诠释了袁隆平那高贵而闪光的灵魂,同时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华民族“和天下”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在此意义上,该剧仿佛一部壮丽的史诗,既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激情,也潜藏着深沉的哲理。那些曾经让主人公遭受痛苦的挫折与困难,只是他前行路上的风景,塑造了他无与伦比的毅力和韧性。他的每一次坚持、每一次成功,都在向我们宣告:高贵的灵魂,不会在挫折中沉沦,只会在磨砺中更加夺目。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西省评协特约评论家、中国评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