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影《谁持彩练当空舞》 探索叙写红色故事的新路径
来源:文艺报 | 邱振刚  2024年05月22日08:07

1928年底,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进攻井冈山根据地,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为了缓解井冈山的压力,率领红四军主力部队下山奔赴赣南,一路上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历经多次失利后仍然百折不挠,在至关重要的大柏地战斗中取得胜利,攻占了瑞金县城,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初步打开了局面。

由青年导演李小军编剧、执导的《谁持彩练当空舞》即取材于这段历史,该片已于4月10日正式公映。影片可以分为两大段落,其一为红军离开井冈山后的连续失利,这部分内容对当时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真实展示,没有避讳红军队伍中一度出现的沉闷氛围。但毛泽东、朱德始终坚信原定计划的正确性,他们的信心、决心为红军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保障。其二为大柏地战斗的筹划、作战过程。大柏地之战显然是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的一系列战斗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在这场战斗中,毛泽东端起枪亲自冲上战场。两部分中间的内容,就是毛泽东在雪中面对兵力大幅度减员的红军将士所发表的演讲。这场演讲是本片的一场重头戏,极具华彩意味。站在漫天雪花中,毛泽东胸有成竹,他通过一番情理兼具的演讲,把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的必要性充分传达给红军战士,打消了一部分战士中存在的消极情绪,毛泽东的领袖形象和人格魅力跃然银幕之上。这部作品牢牢抓住红四军转战赣南的作战过程这条主线,故事脉络清晰鲜明,主次比例得当,还充盈着大量生动真实的历史细节,可见主创者对当时敌我斗争的严峻形势建立了深入扎实的了解,这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对影片结构进行把握。红四军转战赣南的一系列战斗,就场面的宏大而言,显然不及《血战湘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席卷大西南》等影片所涉及的场景,但这一行动尤其是大柏地战斗,也是在革命战争历史中有着重要意义的篇章。影片正是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毛泽东形象的刻画,以及对这段历史的真实呈现,将毛泽东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更加全面、完整地在银幕上呈现出来。

与主旋律影片往往通过宏观视角讲述剧情不同,《谁持彩练当空舞》中有大量剧情是通过贺子珍的视角展开的,凸显了主创通过新颖的叙事手法展示当年历史片段的独特匠心。影片中的贺子珍,其实兼具红军队伍中普通一员、毛泽东爱人两重身份。毛泽东韬略过人、指挥若定的领袖风范,行军过程的艰辛、战斗的激烈,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情,战士和群众之间的鱼水情等,观众通过她的视角一览无余。片中很少对战场进行全景展示,更多的是由贺子珍个人化的视角出发,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牵引着走进了历史,进一步增强了代入感。影片中贺子珍口吻的画外音频频出现,对跌宕起伏的紧张剧情有所缓和,使得观众得以沉下心来品味历史、揣摩剧情。

“谁持彩练当空舞”一句,出自毛泽东词作《菩萨蛮·大柏地》。影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1933年,毛泽东、贺子珍回到了大柏地,两人站在布满了子弹洞的墙壁前,回想起当初的战斗历程。毛泽东望着雨过天晴后的绚丽彩虹和苍翠辽阔的田野,抚今追昔,往日的战斗场景涌上心头,吟诵起“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词句。这种追溯往事的手法,为原本激昂壮烈的战斗,赋予了历史纵深感和沉思意味。片中,词句的吟诵过程和毛泽东、贺子珍对当年大柏地战斗的追忆,形成了巧妙的互文结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词句中溢出,不但为影片奠定了基调,还带来了丰富的审美层次。影片结尾,雨后的赣南大地长虹高悬,田野葱翠。这一壮美画面既是对历史的重现,也是对党领导的革命战争胜利前景的预示。

《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成功,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带来启示:既要充分关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同时还要不断回溯历史细微处,探勘历史进程中的每一处足迹,并深度结合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氛围,努力探索更新颖的艺术手法,从而更强烈地唤起人们敬仰、缅怀先烈的思想情感,使得观众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作者系《中国艺术报》理论副刊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