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城市春晖》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5月22日,长篇报告文学《城市春晖》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北岳文艺出版社和四川文艺出版社承办。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张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孟绍勇,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业务部副主任董润泽,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焦团平,北岳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总编辑郭文礼,四川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副社长(主持工作)冯静,北岳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文飞,以及《城市春晖》作者陈新等与会。何向阳、程绍武、李晓东、潘凯雄、杨晓升、李青松、黄传会、李朝全、师力斌、饶翔、崔庆蕾、张子影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主持。
孟绍勇在致辞中指出,《城市春晖》作为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公园城市”理念的报告文学作品,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努力尝试,是文学反映现实、讴歌时代的真情表达,是作家、出版社之间携手合作的重要成果。据悉,《城市春晖》已入选山西省2023年出版物重点选题、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晋版好书”、四川省2024-2025年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成都市作家协会2023年度重点扶持作品等。
《城市春晖》以独特的眼光和多维度的视角,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记录了成都从古老到现代、从传统到创新的蜕变过程,深入描绘了成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辉煌成绩,以及生机勃勃、热情似火的城市特色,展现了一幅绚丽而又多彩、古老而又年轻、壮丽而又温情、理性而又欢悦的城市画卷。张平认为《城市春晖》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更是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重要窗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历程,感受成都人民的勤劳智慧开放包容精神,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徐剑认为作品尤为着重书写了成都这一座山水画境般的城市的历史韵味,文笔生动优美,切入角度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研讨环节,与会者围绕《城市春晖》的作品立意、题材结构,写作手法等发表看法。大家认为,《城市春晖》立意独特,围绕“公园城市”理念展开,把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等学术话题与报告文学融合书写,是一部很有特点也很有难度的非虚构作品,填补了“公园城市”建设这个题材的空白。这部作品是公园城市的缩影,也是美丽中国的缩影。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文化传承,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作品从成都一个小切口开始书写,又不终结于成都,而是打开视野,综合描写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重庆、武汉、合肥、太原等诸多城市建设实践,对“公园城市”理念进行文学阐释,生动展示了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在宜居宜业、人城境业和谐发展统一的实践,很多内容具有前瞻性价值,为世界的城市治理、城市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
大家肯定了作者勇于创新,在充分占有资料、研究、打磨、裁剪、构思的基础上所做的创造性探索,使作品在整体的面貌、气质、叙述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专家注意到,作者在创作时大胆借用小说的结构与笔法,始终围绕人与城市的关系向前推进,从容不迫,收放有度;避免了作品结构和叙事上的单调,使内容和行文显得错落有致、摇曳多姿。作者使用时空交错手法和反衬手法,将国内外的场景、历史与现实交错,同时巧妙地将外国人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外国人对成都、对中国的热爱,反衬成都的魅力和美丽中国的吸引力。
与会者还谈到,该作品书写正在进行、展开进行时态的内容,而非完成时态的事件人物,具有开创性和生长性;作品从个体到整体,从区域到全域甚至到世界,整体的构思宏大,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书资料翔实,主题突出,既回溯了传统,又立足当下,更追望未来,不仅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展现了现实的紧迫性,更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探索。
作者陈新对与会者表达了真挚感谢,表示之所以书写公园城市建设,一是为了展示以成都为圆点辐射全国城市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二是进一步宣传“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倡导人城境业皆宜之风尚。
郭文礼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在主题出版领域、生态文学方面加强专题研究,打造更多文质兼美、市场影响力更大的优秀主题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