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高安印象
来源:河北日报 | 蒋子龙  2024年06月03日12:11

高安人酷爱读书,不是读死书,不单是为了中进士,跻身官场。而是为了培养人的正气、浩然之气。

爱读书,是因地形“北高南低,似高而安”而得名的高安人的立身之本。

至少自唐代起,高安就已经形成了重视读书的民风。据说,唐代江西共出过65名进士,高安竟占七席。宋朝300余年间,江西有进士5000余名,高安竟有117人。在高安历代文化名人中,声名显赫的有唐代国子监祭酒、教育家幸南容。他致仕后,回到家乡创办“桂岩书院”,藏书授徒,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招徒授业的私家书院之一。这当然跟高安人热衷读书有关,当地不缺学生,并渐渐形成“书院林立,塾学发达,读书为尚,耕读传家”的风尚。此外,还有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编纂者之一刘恕,元代编著《中原音韵》的周德清,清代三朝重臣、帝师元老朱轼……这些文化与思想名流,皆为土生土长的高安人。

对于这位朱老夫子,可多说几句。乾隆幼年初入学,拜朱轼为师,在懋勤殿设讲坛,朱轼对其要求甚严。有一次,雍正皇帝在旁边看不下去,便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朱轼当即答道:“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可见,这位先生的真知灼见了。

高安人酷爱读书,不是读死书,不单是为了中进士,跻身官场。而是为了培养人的正气、浩然之气。

古时,高安曾别称“瑞州”。毕生也如一首《正气歌》的南宋状元文天祥,曾任瑞州知府。如今,府衙大门两侧的楹联十分醒目:“泽被一州洁廉恒守以,情关九域忧乐每怀之。”这恰恰成为高安人读书的真正目的。因此,高安民间的读书风气不仅延续至今,甚至于今为盛。譬如,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著名教育家吴有训,中国23名“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中,王淦昌、钱三强、邓稼先等都是他的学生。一个地区的文脉发达,根在民间。高安是一个县级市,竟有四所江西省重点中学。截至2022年,高安有一万多名硕士、博士在世界各地工作。足见,千百年来,高安人的书绝非白读。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强健精神;那么搞好农业,则是为了养人,富足生活。自古,高安就是“农业上县”,如今更是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这自然是高安的无上荣光和巨大的福气。难怪一进入高安地界,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让人看着都感到舒服。

进入高安,心神为之一振。城市洋气而古老,繁忙而整洁。朴厚的古楼宇,浑然融合于新颖的现代建筑之中。大观楼是高安古老而又辉煌的标志性建筑,矗立于城市繁华的中心,楼下便是浩浩荡荡穿城而过的锦江。每当夜幕降临,远望大观楼,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世间商品,千奇百怪,夜市上应有尽有,真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汪洋大海。有堂皇的大店,也有各式各样的小商铺和车摊、地摊。商品有国内的、国外的,吃的、用的、玩儿的,价值连城的宝贝、便宜的日常用品……夜市如一片无边无际的彩色灯海,身陷其中,方向顿失,加上被各种香味所诱惑,一时间心神迷醉。

夜市上还有戏台、歌台,票友或喜欢喊两嗓子的人,可以排队登台献艺。台下竟然站着一大片捧场的人,一阵阵掌声,一阵阵欢笑……高安人好兴致,活得好安逸,难怪他们格外有自豪感,喜欢用一大串好词解释自己城市的名称:“道德高尚,人民安居”“高兴平安”“高品高安”……

高安的夜市,应该是有历史传统的,苏轼、苏辙兄弟也许就在这里卖过酒。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苏辙上书,表示自己愿意代兄长受罚赎罪,于是被贬居高安。后苏轼贬谪黄州,从湖北取道修水、铜鼓,到高安看望弟弟。兄弟情深,欢聚十余天,题词、写诗、作画,“卖酒高安市,早岁逢五秋。常怀简书畏,未暇云居游”。

从苏辙“苍然莫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回”的诗中看,宋时的高安夜市,或收摊更晚。现代人要上班,夜市到子夜就要收尾了。距离繁华的夜市不远,就是静谧的老府衙,大观楼的灯光映衬着“宣化坊”两侧的楹联,上面写道:“草木知春国计中兴时雨润,江山如画民心大定惠风和。”可见,江西高安凝聚人心的风土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