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廖维:阿依仙木与我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廖维  2024年06月03日10:07

2024年4月8日的黎明曙光中,我小心翼翼地拉开窗帘,却意外地迎来了一份温馨的惊喜。一个声音轻轻地说了声“你好”,伴随着一个温暖的微笑,那是我的邻居,我的新室友。我们共同居住的这所房子仿佛是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居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我们四人分享着共用的衣柜和阳台,还有那两个共用的洗手间。这样的不期而遇,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愉悦之情。

随着上课时间的临近,我与其他参加毛泽东文学院的同学们一同走进教室,寻找着自己的座位。我与我室友相视一笑,仿佛天意的安排,我们不仅是室友,竟然还是同桌。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声问候,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仿佛我们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我们不约而同地加上了微信,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她的名字是“阿依仙木汗·斯提尼牙孜”,我在备注中慎重地写下她的全名。她看到后,淡淡地说:“你叫我阿老师或者“仙女”就好。”我笑着回应:“'仙女',好的。”

缘分有时候就像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美好。中午,我们吃完饭后回到公寓,各自忙碌着。突然,一个的生硬普通话声音打破了宁静,那是“仙女”在叫我,她在寻找衣橱里的衣服。我们的房间门都紧闭,但声音依旧能穿透寂静。我迅速走出房间,试图解释:“你是在找这些我昨晚从衣架上取下放在柜子下面的衣服吗?”她显得有些生气,僵硬地沉默了片刻,我才恍然大悟。我急忙道歉,并承诺立刻将她的衣服挂好,并清洗那些沾了灰尘的衣服。她终于开口,略带责备地说:“你为什么不先问一下呢?”我解释说:“我们拉萨的三个同学昨晚住进来时,没发现你都已经住进来了。”说完,我没有再做任何解释,像一个犯错的孩子,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她整理衣服,一会儿放回她的房间,一会儿放入箱子中。面对这一局面,我深感自责。毫无疑问,我的疏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我本应该像她说的:“为什么不先问一下呢?”,而非自作主张。然而,事态已至此,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我决定采取行动,以弥补我的过失。我打开手机,迅速在网上订购了肥皂和洗衣用品,并准备提桶为她清洗衣物。然而,她婉拒了我的好意,表示需要午休,随即关闭了房门。这一刻,我意识到,尽管我试图弥补,但尊重她的意愿和空间才是更为重要的。

当我踏入自己房间的那一刻,内心的不安与愧疚如潮水般涌来,使我无法专注于任何事务。我的身体状态亦是堪忧,从高原回到平原,醉氧的症状让我极度奢睡,然而,我却没能让自己沉入梦乡。下午,我们依旧聚集在教室中,聆听西藏鲁迅文学奖得主次仁罗布老师的讲座——《小说写作的技艺》。课堂上,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以至于无暇顾及她是否仍在生气。课程结束后,众多学员争相前往讲台,渴望与次仁罗布老师合影,以作纪念。她亦是这群热情学生中的一员,而我则紧随其后,目的是向次仁罗布老师正式介绍“仙女”,因为我曾在拉萨有幸结识老师,并一同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在那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欢乐,仿佛之前的不愉快已被午后的阳光一扫而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逐渐认识到,她不仅是一位名字叫“仙女”的存在,更是一位充满活力、精力充沛的人。在我们还在沉睡之中,她已经活跃在毛泽东文学院的每一个角落,或采集标本,或捕捉镜头,或悠闲散步。她的每一刻时间都被精心规划,充实无比。她摒弃了往日的休憩习惯,而是穿梭于街头巷尾,她的身影优雅迷人,如同专业的摄影师所捕捉的画面。有时,她会专注于整理笔记,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这些细节,我都是通过她的朋友圈动态所了解到的。初次浏览她的分享,我便被那些精美的照片和她的专注学习态度所深深吸引,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在第四天的清晨,她再次步入餐厅,当我走进时,她热情地为我斟水,并坐在我的对面。她似乎并未准备用餐,而是从包中取出一个馕,将其浸泡在碗中,边吃边与我交谈。我对她的饮食习惯感到关切,担心她可能会因不适应而感到饥饿,但同时我也明白,作为维吾尔族的一员,她的饮食习惯应当得到尊重。当我专注地享用早餐时,她总会笑眯眯地说:“我妈妈都七十多岁了,常说,早餐要吃好,中饭晚饭可随意,但早饭一定要吃好。”她说这句话时,我感受到了她所收到的母爱。原来,这些食物是她妈妈亲手准备,通过快递这两天寄到学院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总是说:“我在吃我妈妈的爱。”

在第五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的故居。全班同学无一缺席,人潮涌动中,不时有提醒的声音穿插在耳朵里:“你掉队了。”是的,我们无意违背组织的纪律,只因我们对祖国和毛主席的热爱太过深切。在他的故居前,我们不仅用手机记录下珍贵的瞬间,还请专业摄影师帮忙拍照,将那些瞬间装入相框。这样的热情和投入,自然导致了阿依仙木和我的掉队。我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打印照片的费用,不管需要花费多少,我都要确保这些回忆能够被永久保存。在那个瞬间,我深刻地意识到,人性中的失误固然不可避免,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弥补,如何去学会成长。我没有提及上次关于衣服的事情,她也没有询问,彼此都心知肚明。她尝试退还垫付的钱给我,但我拒收了,我笑嘻嘻地说:“就当我送你一件昨天你们维吾尔族肉孜节礼物啦?”我们知道那不是几个钱的问题。她以一种既温柔又诚恳的态度回应我:“我早已宽恕了你,别放在心上了,因为那天询问衣服的时候,我已经在网上购买了大晾杆,本来就需要从衣柜中取出。”而且,你为了陪我打印照片,一直陪伴着我,这一点我们已经扯平了。她又说一句:“我相信要是你掉队了,我也会陪着你的,即使一会我们有可能会受到老师的责骂”。那一刻,我们的笑声如同五彩斑斓的阳光,穿透了雨水,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我们手牵手,找到了大部队,心中的太阳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的视线几乎未曾离开过对方,除了短暂的睡眠时刻。课余时间,我们穿梭于长沙的街头巷尾,寻觅着一家又一家的书店。初次寻访,我们满怀期待地搭乘了两次交通工具,却被告知书店要么已迁,要么停业,那份失落与无奈,让我们不禁苦笑。然而,““仙女””的幽默化解了尴尬,她戏谑道:“看来长沙人民太有文化了,无需看书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三次踏上寻书之旅时,先搭车到指定地点,再沿着曲折的路径,转过两个弯角,发现了一家宏大的书店。在那里,我们欣喜地购得了王跃文与汤素兰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份喜悦,如同意外之财,让我们心花怒放。更令人期待的是,这两位作家不久后将亲自为我们授课。我们憧憬着,在课后能够请她们在书页上留下亲笔签名,这样的辛劳与等待,无疑是值得的。在湖南时间里,我们无论是在追求文学和参观的路上,我们的步伐总是伴随着相机的咔嚓声。每到一处,都留有我们的合影,那是瞬间的定格,也是情感的见证。在那些照片中,我看到了阿老师,那个如同仙女般的身影,她的专业让我为之倾倒。那些快乐的瞬间,是我久违的自我,那种自然流露的笑容,是我渴望已久的表情。

然而,摄影的艺术并非一蹴而就。在给她拍照时,我常常不能让她满意,当然我的照相技术确实不敢恭维。尽管如此,她总是耐心地指导我,告诉我如何捕捉到一张让人心动美的瞬间。人的耐心确实是有限度的,当我感到疲惫,她会更不耐烦地说,不拍了,不拍了,我能做的只有微笑着回应:“嫌弃我拍得不好。”她会应对,知道就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欢乐,我们的漫游。尽管摄影艺术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耐心,但在长沙的街头巷尾,我们却找到了乐趣和摄影的灵感。在那充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景观中,我们漫步于五一广场,感受着城市的繁华,处处打卡;穿梭于潮宗街、太平老街,体会着古老街巷的韵味;游览岳麓书院,沉浸在书卷气息的文化环境中;橘子洲头的豪情,开福寺的清远,长沙博物馆的历史沉淀,文和友、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文化撞击,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红色记忆,马王堆的神秘,杜甫江阁的江边风月;品味爱晚亭的诗意,感受自然与文化、历史的完美结合。这些都是我们共同记忆的画布,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我们在湖南长沙最真实的写照。而在这漫游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啼笑皆非趣事,让人忍俊不禁。

首先我说一下。岳麓书院和爱晚亭,阿依仙木和我偏偏去了两次。首次的集体行动中,我们随着学院的队伍,扫码进入了那座历史悠久的书院,但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路径,踏上了与众不同的探索之旅。然而,时间的紧迫感像无形的鞭子,驱使我们匆匆掠过那些充满文化底蕴的角落,只是偶尔在风景如画之处驻足,用相机捕捉那一瞬的美好。没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一个又需要再次扫码的入口,天空飘着细雨,人群拥挤如织。我们在这人海中艰难前行,寻找着通往爱晚亭的正确路径。在摸索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游客正在排队扫码,准备进入爱晚亭。我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尽管售票员用湖南方言向我们解释着什么,我们却未能完全理解。我们只是反复强调我们已经购票,希望能顺利通过。在一片混乱中,我们感到自己仿佛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心中充满了委屈。

最终,我们顺着指示牌,穿过一片水池塘,终于抵达了“爱晚亭”。这一路上的曲折与探索,虽充满了困惑与挑战,但也增添了这次旅行的独特记忆。电话铃声再次无情地撕裂了宁静的空气,我无奈地接听,电话那头的工作事务如同无形的锁链,将我紧紧束缚。她,我的同伴“仙女”,独自在人群中寻找着最佳的拍摄点,却因我的缺席而显得孤单。时间在电话的另一端流逝,我们的乐趣也随之消散。终于,电话挂断,我们匆忙地各自拍下照片,仿佛是急于完成任务的游魂,匆匆向山下奔去。幸运的是,在池塘边,我们捕捉到了几张令人满意的照片,她的笑容中带着惊喜:“你真的会拍照了!”我们笑着,催促着彼此,心中却明白,我们还未曾领略岳麓书院的风采。我们自以为聪明,却走了相反的路。匆匆来,匆匆去,仿佛这场旅行只是一项任务,而非享受。笑声与无奈交织,我们再次回到了第二次我们刷码入口处,却被工作人员拦下,告知需要购票。我们反复解释已购票,却被告知之前的扫码已失效。无奈之下,我们选择了另一条陌生的山路,心中的不安与焦虑难以言表。原来,岳麓书院的参观需要购票,而爱晚亭则免费,入口有两个。我们错过了正确的游览路径,迷失在了这座山的怀抱中。时间流逝,我们在群聊中得知,其他学员已到达集合点,而我们却再次掉队。羞愧与焦急交织,我们无言以对。在毛主席雕像前,我们期待着同伴的出现,却只遇到了雨水和孤寂。我们深知,不能让所有人等待,我们的迟到将是对他人时间的极大不敬。幸运的是,最终我们搭上了一辆车,及时与大部队汇合,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一切刚刚好。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我们相视一笑,心中的重负也随之消散。鉴于先前的未竟之愿,我们过了几天再次踏足岳麓书院,以心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离开之际,我们匆匆远眺爱晚亭,心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们边行边笑,自嘲此举宛如“迟步枫林暮色中,叶红情深胜春浓。”我们的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为这静谧之地增添了一抹生动与趣味。

另外一次是在探访“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次难忘的挑战。在长沙之行的最后两天,我们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包括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和视频号,努力寻找有关该纪念馆的信息,渴望一睹毛主席年轻时的学习环境、卧室和他曾经踏足的地面。然而,我们的努力并未获得预期的结果。这并非我们忽视了这一重要的历史遗迹,而是因为访问该馆受到限制。经过不懈的探询,我们才了解到,通过支付宝平台可以预约参观。为了确保这一信息的准确性,我们还与湖南当地的朋友进行了多次确认。按理说本应珍惜这次难得的参观机会,但我们却因缺乏导游的引导,在纪念馆内自由漫步,时而跳跃,时而闲逛,未能遵循传统的参观流程。不经意间,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年轻时学习的地方,那里有一口井,他曾在此洗澡。正当我们驻足观看时,偶遇了长沙理工大学的学子们正在井边排练“五四青年节”的节目。

这些学子约有十人,男女混合,充满朝气。他们在井边讨论着谁将扮演毛主席的老师,谁将扮演毛主席,反复排练,力求完美。他们的表演虽未尽如人意,但那份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仰与热忱令人动容。阿依仙木和我被他们的精神所吸引,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阿老师见状,热心地向他们提出建议,鼓励他们放松自然,像平时的一样的表现融入表演之中。

这次,我们没有发声,而是静静地观赏。周围的游客也被这群学生的表演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在中国,人人爱国,人人爱毛主席,以及与他成长相关的一切。此时,一位女同学扮演毛主席的老师,她的表演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清晨,那个毛泽东成长的年代。她的演绎温婉而深情,让人不禁沉浸在那段历史之中,感受着毛泽东的成长轨迹。周围的游客也被这份情感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共同缅怀这位伟大领袖毛主席。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扮演毛主席的老师带着和蔼的微笑,缓缓走向井边,关切地询问:“润之,你这么早就在洗冷水澡了吗?”

毛主席微笑着回答:“是的,老师。”

老师沉思后说道:“你这是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测试中国革命的热度。我们都应该向润之学习,让这股热浪席卷全国,唤醒沉睡的民心。”

随后,一位女同学笑着说:“哈哈哈,老师,冷的是水,热的是心。我们年轻人也应该像这井水一样,深藏不露,外表平静,内心却充满激情和活力,随时准备喷涌而出。”

另一位男同学补充说:“洗冷水澡算什么,我们要洗的是中国的旧思想,用新文化运动的清泉洗净封建的尘埃,让新思想的种子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

又一位女同学说:“是的,润之的冷水澡洗去的不仅是寒冷,更洗去了旧时代的束缚。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像这井水一样,无论外界如何,始终保持清澈和坚定,留下希望的田野。”

另一位同学接着说:“哈哈哈,诸位所言极是。我觉得要实现我们的理想,光靠我们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要改造中国,救中国,就需要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老师同学们,我提议以后我们不仅要定期讨论、学习,分享学习成果,还要坚持锻炼,强身健体,磨练意志,‘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

我们这些旁观者还未完全反应过来,表演已经结束,大家不约而同地为这群青年学子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急切的心情驱使下,我未能顾及正在学校上课的儿子,通过手机发送了一条信息,期待他晚上回家后就能阅读。这条信息中包含了“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深刻教诲。

“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两句话无论在任何时代和地点,都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质,强调了对青少年精神和体魄的全面培养。我们应当致力于培养出体魄强健、人格完善、学业优秀、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接班人。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致力于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以及人民的幸福。体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强化身体,更在于锻炼意志;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也关乎国家的安全。

当众人纷纷离开井边时,我们得知井旁有两棵已有110年历史的石榴树,它们虽然开花却未曾结果。这一景象让我们暂时忘却了既定的参观计划。我们沿着回廊从井边返回,重新回到了纪念馆的入口。在这里,我们深入观光了毛主席年轻时期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包括他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和寝室。这次参观由一位出生于2007年的女高中生志愿者引导,使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了毛主席在师范学校的学习时光,让我们更加接近那位年轻时的伟人。

阿依仙木与我没课堂学习或外出游玩的时刻,我们的公寓房间便化身为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每当“仙女”阿依仙木轻抚都塔尔,奏响那首广为人知的《掀起了你的盖头》,她的音乐便如同魔法一般,召唤着我们——益西曲珍、桑周卓玛以及我,纷纷加入这场即兴的音乐盛宴。我们或唱或跳,尽管歌声未必完美,舞步或许略显生疏,但那份投入与快乐却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如此,连隔壁的同学们也闻声而至,共同沉浸在这场音乐与舞蹈的狂欢中。

我们反复吟唱着那段熟悉的旋律:“掀起了你的盖头/让我来看看你的眉/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树梢弯月亮/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树上的弯月亮。”每一次表演结束,紧接着便是新一轮的欢唱与舞蹈。在这自发的演出中,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扮演评委的角色,而另一部分则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桑周卓玛以其年轻而清澈的嗓音演唱《格桑拉姆》,演唱完毕后,她会认真地请求在场的“老师们”给予批评与指正。然而,她的话语往往还未说完,便已被我们欢快的笑声所淹没,整个房间充满了欢乐与轻松的气氛。

在这场非正式的表演中,我们虽是临时组合,却也颇具专业风范。德典白姆负责录像,而阿依努尔·毛吾力提、次仁玉珍、益西曲珍则担任“评委老师”。有时,旁观者会调侃道:“这么多评委老师都不转身,这么好听的歌。”此言一出,又引发一阵欢笑。尽管这只是一场简单的娱乐活动,但其中的乐趣与温馨却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在人际交往的深邃海洋中,随着时间的沉淀,彼此间的陌生感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在。我们的居所,曾经是各自隐私的堡垒,如今却成了共享的港湾,任由彼此穿梭其中,无论是身着睡衣的慵懒,还是赤裸的率真,都在这无言的默契中找到了归属。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学旅人,虽是初识,却如旧友重逢,心灵深处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熟悉与默契。

在这份珍贵的缘分中,我们彼此倾诉,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欢声笑语,还是深沉的对话,都在这份缘分的滋养下,找到了共鸣的和弦。我坚信,这场相遇绝非偶然,而是跨越时空的灵魂相吸,正如古人所言,“志同道合”。

在我们的共同空间里,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我们都如同一家人。当一只微小的虫子不慎落入水槽,我和益西曲珍会不约而同地寻找工具,或是牙签,或是纸张,小心翼翼地将它救起,放置在窗台上,让它自由地回归自然的怀抱。而当蝴蝶在益阳的路上翩翩起舞,阿依仙木和崔有为同学仿佛瞬间变回了孩童,在地面上追逐嬉戏,我会情不自禁地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分享至朋友圈。那只巨大的蝴蝶,落在树中央,让人难以分辨是蝶还是花,那一刻,我们的话题会转向生命、自然、宇宙,甚至会提及这些天来老师们所传授的智慧,如自然万物平等,善待生命,包容与情怀,以及文学修养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必定也是一个深谙阅读之道的行者。特别是在徐可老师的深刻教诲中,我们领悟到散文创作与为人处世的原则截然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教导要谨慎稳重,而在文学创作的领域,尤其是散文的书写,却要求我们释放内心的束缚,任由情感自由流淌。散文的修炼,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素养,更需丰富的文化底蕴。

文学素养,是对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与传播中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涵盖了语言表达、思想深度以及在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等领域的专业技能。一篇优秀的散文,应以知识为骨架,其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展示出作者的学识、见解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知性,即知识和见解的结合,通过作者所掌握的知识来展现其独到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一篇好的散文,应当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

然而,当今散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许多作品缺乏文化底蕴和学识修养。尽管在技巧和表达上可能无可挑剔,但若缺少了思想的力量、学养的深度和人格的魅力,散文便失去了其最为珍贵的内核。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青年作家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涉猎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作品的语言质量。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作品往往沦为平淡无奇的日常语言。因此,对于作家而言,广泛阅读是不可或缺的。

散文的情感表达同样至关重要,它要求作者注入真情实感。唯有真挚的情感,才能触动读者的心弦。真情,是散文的灵魂,它奠定了中国散文古典美的基石。在散文的世界里,情感的真挚与深邃,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散文艺术魅力的源泉。

在夜幕低垂,万籁俱寂之际,我们的对话总会不自觉地转向文学与艺术的深渊。我们深知,若不读经典之作,我们的阅读之旅将缺乏指引的灯塔,时间的河流将在无意义的徘徊中悄然流逝。因此,我们强调,无论是外国文学的瑰宝,还是中国文学的精髓——唐诗、四大名著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灵魂食粮。唯有在经典之光的照耀下,我们才能在繁杂的新作中保持清醒,不致迷失方向。

我们的观点有时显得过于传统,甚至有些固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阅读中遇到难以理解的段落时,记录下那些困惑的时刻和感受。读不懂并不意味着一无所获,更不是智慧的缺失,它可能仅仅是我们的理解与当时或作家的意图、评论界的共识存在差异。无论我们的思考如何,重要的是将这些思考记录下来,留待未来审视。五年、十年后,我们或许会发现,不是我们自身发生了变化,而是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文字,如今已豁然开朗。

特别是文学的庄严殿堂中,还有叶梅老师的教诲,以笔为犁,在汉语言的丰饶土地上辛勤耕耘,旨在为其注入独特的韵味与深邃的内涵。文学,这一语言的艺术,正如梁瑞郴有篇文章里写道:“山啊山,绿得有点啰里啰嗦。”这种陌生化的笔触,不仅赋予作品以鲜明的个性,使其在繁复多姿的文学篇章中独树一帜,更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风格的独特性,更是语言的独创性。如果文学作品缺乏新意,千篇一律,那么文学的花园将失去其应有的光彩与活力。

我最终领悟到,若不汲取经典的养分,我们所创作的文字将如同无根之萍,飘忽不定,缺乏深度与生命力。真正的文学创作,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之中,方能孕育出有血有肉、触动人心的作品。

在毛泽东文学院的教室里,有一种说法悄无声息地在学员之间流传:“文学,终究是关于人的艺术。”这个理念如同晨钟暮鼓,敲击着每一位文学追求者的心灵。而在这个小插曲的起始,我们记住了一个人——人民文学的陈涛老师。在陈涛老师踏上毛泽东文学院的讲台之前,他的身影仿佛已经笼罩了整个教室。他提前做好了吩咐,要将讲台桌搬移到一个特殊的位置——一个与学员们的视线齐平的地方。这一举动,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学员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是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讲台位置的调整,这是对于文学之路的一次深刻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笔下文字如何飞扬跋扈,心中都应牢记,不管做什么,先做好人,是走向文学殿堂的第一步。

在这个充满书卷气息与创作激情的毛泽东文学院里,我们的学习旅程即将画上句点。结业典礼上,喜悦与不舍交织成一片,如同那一张张座签名字,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聂连英、阿依仙木和我,作为最后的留守者,我们在空气中弥漫的离愁别绪中缓缓步出教室。

教室对面,那间充满湖南作家历史与荣光的阅览室,成了我们临别前最后的打卡地。我们在这知识的殿堂里流连忘返,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的瞬间。室外高温达33度,但我们似乎有意忽视那股热浪,手中紧握的书本成了我们与知识最后的拥抱。无声胜有声,我们心照不宣,享受着这份宁静,当然更明白,世界上最好的默契并非是有人懂你说出的故事,而是有人懂你说不出的心。

珍贵的情感往往难以言表,深刻的经历往往难以言传。心存感恩,珍视一切。那份默契,无需言语,便能感知。我们漫步在回公寓的小径上,我顽皮的本性依旧未改,轻抚聂连英的头发,调侃地拍了拍阿依仙木的肩膀,她的反应总是那般孩子气地笑出声来。我们知道,明日分别后,相隔便是万水千山,这份顽皮与亲昵,将成为回忆中最宝贵的财富。当夜,我们各自在房间里收拾行囊,我发现自己竟在不经意间,记录下了在长沙的所有味蕾记忆尽然达到50多道菜:从清淡的白灼西兰花到浓郁的鹿茸菌炖鸡,从简单的酸豆角炒肉末到复杂的剁椒鱼头、臭豆腐等,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我们在长沙的点点滴滴。这些味道,如同这些日子的友情与学习,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难忘的风景。当然我和阿依仙木在学院以外共度的每一餐,也是那么难忘:清蒸的红柳羊肉串、仔油姜炒鸡,每一口饭菜都是对我们对长沙的依依不舍。我们统计了一下共同曾一同踏足的二十处景点,如今已成为珍贵的回忆。

是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这次的离别,是为了未来更加美好的重逢。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踏上各自的道路,心中那份深深的情感,将化作我们前行的动力,让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相聚在这片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