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影《走走停停》:自然幽默道出生活真谛
来源:北京日报 | 袁云儿  2024年06月14日08:36

顶着北影节三项大奖光环上映的电影《走走停停》,可能被有的观众认为是又闷又难懂的艺术片,但实际上,这部文艺片的观感全程轻松愉快,不少地方可以让人捧腹大笑,看完后还能有一些回味和思考。

影片贴近社会实际,将视角对准当下青年到底是留大城市还是回老家、到底是“使劲卷”还是索性“躺平”的生存焦虑,但拍得并不苦大仇深,而是用轻喜剧的方式让全片活泼又灵动。胡歌饰演的男主角吴迪是个“脆皮青年”,在北京事业爱情双双受挫,狼狈逃回老家后,发现理想与现实、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也由此产生了一连串来源于生活的生动笑点:与父母的互动背后是代际差距,与高中同学冯柳柳(高圆圆饰)不同观念的碰撞既有大城市、小地方不同生活方式带来的不同视野和不同价值观,也有两性关系里的幽微暧昧。最关键的是,吴迪发现,即便回到老家,他的年龄、身份和事业焦虑也依旧存在,他依旧面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一终极命题。

如果是商业片,吴迪后续的剧情一定是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拍出了一部好电影,顺利实现自我价值,再不济也会像《热辣滚烫》一样,女主角减肥成功,在拳台虽败犹荣,找到了人生意义。但这样拍就俗气了,还好,《走走停停》没有陷入套路。吴迪一开始选择拍电影,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愿有多强烈,而是在冯柳柳的引导和鼓舞下;几个外行组成的草台班子剧组,拍摄过程必然一地鸡毛,还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意外;电影匆匆拍完后,吴迪的生活并没有什么起色……一切都没有朝着角色和观众的预期发展,可一切又都在生活的情理之中,甚至比真实更真实。

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成功,电影以一种自然幽默的口吻道出了这一残酷真理。比起那些打鸡血的励志片,《走走停停》更像我们感知和体验到的真实生活。但是,电影更想传递给观众的是:所有努力都会有回报。这个回报未必是世俗意义上的回报,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心态的转变、历练的积累、自我的成长,甚至是一种人生体验和感受的丰富。吴迪在拍摄电影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对他极具包容的深沉关爱,体会到脚踏实地做事的艰难和充实,这些都促使他领悟到生活真谛:无论何时何地,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用认真的心过好每一天才最珍贵。

片尾胡歌高圆圆那场堵车戏,堪称全片最大华彩。影片对两人似有若无的情感始终点到为止,做了最小化处理,但正是这种最终的遗憾错过,才让人感到怅然若失。两人没能修成正果,也符合影片从头到尾的主题: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总是收获和遗憾并存。堵车洪流中走走停停的车辆也直接点题:日子就像行车,堵车、停滞甚至意外都是常态,握紧方向盘,专心驾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