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看到更多“别处的风景”
来源:文汇报 | 柳青  2024年06月14日08:57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票后,最早售罄的电影有哪些?名导新作、戛纳直通车和4K修复这些单元的展映影片“秒空”,这是预料之中的;通常被认为更受电影从业者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如今同样一票难求。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注重观众体验和观众参与为特色,时至今日,的确在主竞赛单元和普通观众之间缔造了极强的联结感。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超过2000部报名参赛影片,其中涉及的国别涵盖到孟加拉国、苏丹、纳米比亚、多米尼加等这些长久在电影版图上被遮蔽的国家。最终,以低于“百里挑一”的比例严选出14部入围作品,其中12部世界首映,2部国际首映。这些影片的地域和风格跨度极大,既网罗最优秀的华语电影新作,又视线遍及“全球南方”的第三世界国家电影;有正面介入社会议题的写实风格剧情片,也有侧重于影像语言革新实验、无对白的视听寓言;有曾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导演与上海再续前缘,也有屡次参与戛纳影展的欧洲新锐导演把新作交给上海。

4部华语电影入围,三代导演同堂

今年入围的4部华语电影,分别是顾长卫导演的《刺猬》、管虎导演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魏书钧导演的《阳光俱乐部》和张大磊导演的《星星在等我们》,形成“第五代”“第六代”和“六代后”三代导演同堂的场面,“第五代”壮心犹在,“第六代”突破自我,“六代后”创作多元。

顾长卫电影的主角,永远是不甘于平凡却被平凡生活困住的人们,《孔雀》的姐姐和《立春》的王彩玲都是这样,《刺猬》延续了这番表达,主角换成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分别是葛优和王俊凯扮演的姑父和外甥,姑父是老一辈人眼里的“魔怔”,而外甥在众人看来悲惨地重蹈姑父的覆辙。这一类“尴尬的人”在顾长卫的电影里是常态,然而对于葛优和王俊凯而言,观众拭目以待他们跨出各自的舒适区,交出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表演。

对比《金刚川》《八佰》《老炮儿》,《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管虎的作品序列里显得是异数,影片在当代大都会背景下、在浪漫爱情类型片的框架里探讨普通人如何积攒勇气面对偶然的命运。黄渤和倪妮扮演的男女主角,因为特殊时期的航班熔断而滞留香港的酒店,素昧平生的两人因此发生交集,或许,比起他们的亲密关系,更能牵动观众情绪的是对那些尚且近在眼前的“往事”的回忆。

魏书钧因短片、长片屡次入围戛纳影展,成为最受瞩目的华语新生代导演,其实他真正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是因为与朱一龙合作《河边的错误》。新导演和明星演员产生的化学反应最能搅动电影市场,他的新片《阳光俱乐部》同理,这部风格幽默质朴的家庭电影,最大的亮点和看点是黄晓明增重40斤,塑造一个低智但深爱母亲的“好大儿”。

张大磊拍摄第一部长片《八月》时就确立了极有辨识度的作者电影的表达,并因此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和后续的《蓝色列车》,以及剧集《平原上的摩西》,某种程度可以汇总为张大磊用影像书写的“追忆逝水年华”。新片《星星在等我们》是他真正把视线对准当下,片中主角是一群偶然走到一起的边缘人,一辆驶向边境的皮卡载着落魄中年、惹是生非的小伙子、寻母的女孩和渴望返乡的俄罗斯人,这是中国当代电影创作中不多见的公路片,让人好奇张大磊如何以他所擅长的阴郁抒情,展开此时此刻的边缘人们的精神世界。

关注电影边缘地带的作品及现实处境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选片,持续关注南亚、中亚、中南美洲和非洲这些电影边缘地带的作品。孟加拉国的《贝壳的沉默》和哈萨克斯坦的《离婚》,拓展了上海观众对“别处的电影”的认知。《贝壳的沉默》女主角未婚先孕,为了爱人,她不甘心随移民的家人一走了之,她需要结婚以合法生子,她的记者男友只牵挂“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对她的困境视而不见,影片从一个姑娘进退两难的处境,延伸到孟加拉国普遍存在于当代社会里的悖论。《离婚》也是从一对男女的分道扬镳隐喻大时代的十字路口,本意不想离婚的男人祸从口出,按宗教传统,掌握话语权的男人说出口的话就能造成离婚的既定事实,他后悔不迭,四处求神以求挽回;反讽的是,妻子受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趁势“照传统行事”,铁了心就此离婚。时代洪流浩浩汤汤,传统和当代以匪夷所思的方式相遇。

上海观众对伊朗电影并不陌生,但这次入围的《拾荒人》会让人们对伊朗电影产生陌生化的崭新印象。《拾荒人》是一部长镜头黑白摄影的无台词独角戏,全片没有台词,没有音乐,也消解了叙事,一个没有社会属性的老人在一片没有过去也丧失了时间感的荒芜之地,重复地销毁一切被遗弃之物。这部极简主义的电影,是一次大胆的电影美学实验,也构成了一则姿态激烈的关于对抗的寓言。

今年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中,意大利电影《她的重生》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别有一段情缘。导演帕尔米耶的前一部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片,入围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评委会大奖。新片《她的重生》再度入围金爵奖角逐,可视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嫡系导演的归来。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选片人谈到这部影片一波三折的入围过程,笑说:“影片刻画了一个经历了前半生悲剧的女性重启人生,片名直译是《她的第二次机会》,导演几经考虑,决定把这部新作留给他视为老朋友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此,他将迎来他和电影节之间的‘第二次机会’。”

一览今年的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可以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美学倾向、精神追求,以及吸引的作者导演群体,正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