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辰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南京举行 “她将文学赠与的那束光与爱融入了为儿童的创作”
“我是一个问题重重的孩子,写作是我最神圣、最耐心的母亲,她将我一次次抚养、修剪、重生,我总在不断地摸索、挑战。”自1992年在《南京大学报》发表散文开始,韩青辰写作已经32年,而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她也已耕耘了20年,创作出版了《小证人》《因为爸爸》《我叫乐豆》《中国少年》等七十多部文学作品,获得多个儿童文学的重要奖项,于她而言,写作是一场疗愈,“写作应该是以爱为旗,为一切不能自辩的开口,为一切孤独的深渊,我会努力将赠给我的这份光、这份爱融入我今后的写作,相信写作会把我们带入理想之境。”
由江苏省作协主办、南京市作协协办的“韩青辰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近期在南京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以韩青辰儿童文学的多部代表作为切入点,对她的整体创作进行了研讨探析。
“韩青辰是少儿文学创作上的实力派代表,《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龙卷风》《我叫乐豆》《小证人》《因为爸爸》《中国少年》等精品力作,证明她有宽广题材可驾驭,无限的创造力可持续,是一个将世间万物和人类理想放在心中的好作家。她笔下的作品和她内在的素养是一致的,丰富、活跃、端正、雅致、有趣、有爱、有力、有光。”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在视频致辞中如此概括韩青辰儿童文学写作的特质。
“韩青辰作家和警察合二为一的身份,使她的写作具有很强的识别度。”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则指出了韩青辰儿童文学之所以有这种特质的缘由,“因为是警察,她行走的轨迹跟其他的作家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监狱、看守所、戒毒所,这些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身份给她的作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宽度和社会意义。”他进一步阐释儿童文学与书写现实的关联,“它们之间究竟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今天的儿童所处的教育生态、伦理生态、文化生态都面临了新的格局,在这样一种新的格局面前,韩青辰的写作说不定会有新的突破,而我们究竟从哪些角度、哪些层面、哪些身份去探索更契合于她,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书写现实,的确是韩青辰儿童文学的底色。正如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所言,“韩青辰的写作深情而投入,她的作品对人性的开掘、对世相的针砭、对教育的反思,是深刻、尖锐、复杂的;对故乡的追寻、对童年的再现、对历史的回望,是浪漫率真、韵味悠长的。不论是细小的童年心事,还是宏大的社会命题,韩青辰的小说都常常能写到心灵的深处,呈现出开阔宏大的意境。”
在韬奋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看来,儿童文学与书写现实,在韩青辰的笔下,可以置换成一组人物关系——“警察与少年”,从一开始她就在这个题材领域内深耕,“韩青辰从一开始就执着写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并觉得可以深耕下去进而可以产生更好的作品,她的写作是从生活积累而来的。”
这也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海飞认为,韩青辰儿童文学写作独特的缘由所在,她从一开始就赋予了儿童文学一种阳刚之气,拓展了儿童文学的门类。
研讨会主持人、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丁捷的一番话,可谓对韩青辰儿童文学写作的一次总结。“韩青辰是一位非常纯粹的作家。她曾经说,‘我写作只为我的心,我没有屈服过任何力量”,这话里有着警察作家的刚正不阿。她也说过,‘我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文字,不着痕迹地抹去一个孩子埋在心底无法流出的眼泪’,这话里又流淌着一个女性作家的温柔与深情。韩青辰的作品同时向我们呈现了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力量。”汪政、徐德霞、祁智、韩进、何平、王子、李学斌、李利芳、徐妍、谈凤霞、姚苏平、陈文瑛等作家、评论家参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