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打捞中加人民友好交往的百年故事 ——评纪录片《故乡几万里》
来源:文艺报 | 张同道 张成军  2024年06月17日08:06

纪录片《故乡几万里》讲述了一段中加文明的不凡际遇和百年乡愁。该片从1892年西医入川开始,聚焦一群加拿大人投身中国参与现代社会建设的历史,钩沉出一段鲜为人知、情感深沉的岁月故事。该片用平民史观讲述中加民间友好交往的故事,凭借图像证史、历史文献呈现鲜活本真的岁月往昔,借助文化力量和美学品质书写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人篇章。

平民史观:中加民间友好的历史见证

创作者的历史观直接决定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创作内容和作品形态。《故乡几万里》没有选择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等宏大视角讲述时代风云,而是将视线投向一百多年前来自加拿大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四川行医办学。在与中国的普通社会阶层友好交往、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改变中国人的卫生观念、缠足陋习,兴办现代教育。通过外来视角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跨越不同文化语境呈现文明的融合,是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策略。以往纪录片大多以贵族精英人士的视角表现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但《故乡几万里》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加拿大年轻传教士,他们融入中国社会生活的最基层,与普通民众交往,通过行医、办学,提倡现代文明。他们穿上中国传统服装,取个中国名字,学习四川话,努力融入当地生活,互相尊重,平等交往,没有行为的误解、思想的偏见和文化的时差。他们推动四川从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也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实现文明交流互鉴。

创造的是历史,传播的是文明。加拿大人在四川行医办学是百年四川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呈现了多个“第一”:基尔伯恩与斯蒂文森创办中国西部第一家西医诊所、第一本为外国人编写的中文四川话教材、中国西部最早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四川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执业的西医女医生启希贤、中国牙科医学之父林则、筹办四川省第一届天足会、建立中国西部第一所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综合性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并开创中国西部男女同校的历史、第一个高等学校学习牙科的亚洲人黄天启和培养中国西部第一位女博士乐以成……这每一个“第一”都是东西方文明的友好相遇,都是中国西部医学、教育的历史开端。

图像证史:鲜活本真史料的岁月留影

历史是曾经存在的客观实在,这种过去的实在往往通过史料被唤醒。历史人文纪录片中,打捞历史离不开一份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故乡几万里》从罗伯特·基尔伯恩珍藏的家庭相册开始,那是一张先辈身着中式传统服装的合影。特技运动激活了片头动画中黑白的历史照片,一张张面孔鲜活,一个个身影依旧,金黄色的时间坐标串联起1895年至1988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奇,印证了一个家族走过的百年足迹。《故乡几万里》的创作缘起于一个名为“加拿大老照片”的项目,它将一段逝去的历史重新召回我们面前。

文献资料是进入历史的一种方式,这些留存重要历史瞬间的图像、文本和口述证词跨越百年,呈现出穿越时空的价值和力量。《故乡几万里》中丰富的史料大多为那段中加文化交流历史的当事人、见证人拍摄、书写或者口述。这些来华的加拿大人工作之余用相机记录下了当时的中国影像,记录了他们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如华西协合大学图片完整呈现了二十余年的建设过程和形态各异的中西合璧建筑,生动直观地揭开那段曾经被湮没的历史。同样,谢道坚与黄天启的合影、汤茂森博士指导黄天启临床实践、护照存根等一系列图片讲述了黄天启成长为中国第一个牙医学博士的故事。

图像不仅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时空,从图像的内容、拍摄者的视角也可以真切感知外国人看待同时代中国的眼光,体悟文明交往背后的情感态度。《故乡几万里》图片中保留着温情的历史余温。三峡风光、长江纤夫、船家生活,老成都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市井百态,照片中是天真憨直的三峡船夫、善良慈爱的关大娘、勤奋刻苦的黄天启,还有华西协合大学中国学生足以穿越时间屏障的目光,这是他们当年用友善之心敏锐捕捉住当时中国社会的“现代表情”。这些具有珍贵文献价值的图像不仅呈现了历史风貌,更让观众感受往昔存在的鲜活性与本真性。这些图像系列构成了一部近百年四川社会生活史,也记录了一群加拿大人与中国的缘分。

文明史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诗意表达

文化品质和精神深度决定了历史人文纪录片的艺术高度。《故乡几万里》中,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讲述的是命运起伏的人生故事,守望的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中国持续从事医学和教育工作长达60多年的启尔德家族,“中国牙科医学之父”的林则,设计建造华西协合大学的“苏木匠”苏继贤,“成都加拿大学校”黄思礼校长,参与中国革命活动的文幼章、云从龙……他们中有的在中国走过了百年人生,有的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在这场东西方文明双向奔赴的过程中,他们带来了西方医学和现代教育,同时也被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深深吸引,产生了真挚的感情。每年多伦多的老友聚会上,四川儿歌是他们珍藏的童年记忆和中国情怀的快乐表达。中国诗词、绘画、大熊猫、川菜,甚至是一捧中国泥土,都是他们心中的乡愁——中国已经成为他们心里的故乡,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生动体现。

稳定的技术品质和美学个性的和谐统一,赋予历史人文纪录片史诗风格。《故乡几万里》中,影像拍摄、情景再现、特效重现、资料包装等,都为纪录片增光添彩。情景再现制作精良,充满戏剧美学张力。三维场景、特效技术增强了纪录片的审美品质,凸显了历史空间的具体性和真实感,为观众提供了易于感知的叙事场景空间。

文明互鉴,人性交融,《故乡几万里》打捞中加人民友好交往的百年故事,也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丰富启示。

(作者张同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成军系扬州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