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夏宿芦笛和舍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潘琦  2024年06月27日08:05

古往今来,很多作家和学者都游览过桂林芦笛岩,写下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和令人遐想联翩的篇章。我自然也是受了这些浩瀚文籍的启导,无数次登山入岩游览。在旅游尚未形成产业的时代,芦笛岩以得天独厚、神奇美妙的天然景观,引发中外游客对美好山水的向往与追求。当今文化与旅游结合,旅游通过文化内涵的注入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听说,芦笛山下,创办了融山水、文化、田园于一体的民宿,很适合休闲度假,激起我向往之情。百闻不如一见,前些日子,应桂林文友之邀,入住了这个新辟的精品民宿景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热烈、灿烂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连续几天下雨,刚刚放晴,日色清和,草木绿烟,这是初夏最美好的时光。早晨,我们驱车北上,沿泉南高速一路向前。凭车窗远眺,高山连绵,似龙起舞,经历雨水的洗涤,群山显得格外清丽,气势磅礴。清风吹拂,满目繁花翠色。久居城内的一切纷扰都抛之脑后。晌午,按时抵达目的地。

我们下榻的是芦笛山下桃花湾畔的和舍度假酒店。说是酒店,其实是几栋古老民房改建成的民宿旅馆。这是一个典型的桂北村落,房子是灰色的砖房,村中有个偌大的广场,植有几株古老的樟树,四周种满翠竹,村边的农田作物茂盛。桂林的朋友告诉我们,这个村叫庙门前村,是著名画家阳太阳先生的故乡。这里远离喧嚣,怀抱自然。大家庆幸能在如此清静的民宿度假,该好好享受。

和舍老板娘姓李,典型的桂林妹子,中等个儿,眉目清秀,笑容可掬,略显富态。她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对茶道、香道、插花、古琴、国画及古玩收藏格外喜欢。前些年她一直在北京、上海、深圳发展。有一年回桂林和几个闺蜜一起投资创办和舍,但经营不善,效果不够理想。后来她干脆放弃外地优厚的条件,辞掉职务,只身回桂林,专心致志要把和舍办成民宿精品。

万事开头难。要把和舍办成民宿精品,必须别具风格,个性独特,格调高雅,宿食舒适,以品质和特色赢得游客的青睐。她分析和舍的优势在于文化底蕴丰厚,环境优美,山水风光无限,还可以与当地村民零距离接触,可以养生修性,体验生活。她终于理清了思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古为今用,今古结合。把和舍建成外形古朴,内修现代,寄情于山水的文化民宿。她心地善良,人很随和,结识了很多钟情于传统文化的朋友,他们都成了和舍的粉丝,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纷纷加持,和舍这一以古典文化为内涵的民宿,宛如一朵洁白芬芳的桂花开放在芦笛山下。

我们住的是一栋三层楼房。一楼是服务总台,还有餐厅、茶室和书房,摆放着古香古色的条案和大小茶椅,老板娘收藏的宝贝置满物架,与客人一起分享。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有新版书,也有旧版书,我走过这里,顺手拿下一册翻阅,就觉得似乎是在书山中徜徉。院子外摆放了不少石墩、石柱、石器。服务员介绍说,不少石器是明清时期的,是老板娘从各地搜集而得。院子前便是水波澹澹的桃花湾,边上就是芦笛公园。跨过一座曲形的石桥,便可以到达石涛艺术培训基地。石涛、阳太阳,广西古代和近代两位著名画家以这样的方式在此聚合。和舍,得天独厚!

后来,我问老板娘,为何想起给这民宿取名“和舍”?她婉婉一笑,说:“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即和谐、和睦、和善、祥和。创办“和舍”旨在为旅客营造一个和谐、安详的住宿环境。是啊!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处在浮躁的社会之中,总是期盼着安静又惬意的去处。饭后散步观景,茶座上与友人闲聊,或是乘舟摇橹荡漾碧波之上,在自己的秘境中独处、放空、享受。和舍的创意、理念和宗旨,不正满足了当今人们的精神需求么?

次日,遵主人的参观安排,先拜谒附近的阳太阳先生故居。我们沿着还算宽敞平坦的村道前行。昔日的破旧房子都不见了,簇簇白墙青瓦的房子,间以错落有致的新楼宇,勾画成高低起伏色调鲜明的新格局。粉楼、红阁、绿树、田野、蓝天,好一幅绚烂多姿的图画。走近阳老故居时,我的心忽然低沉下来,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没有花格栏杆的围墙,没有看护的人员,只见一处较高的平地上,一座孤立的房屋。房子和桂北传统的民房无多大差别,正屋与两边的厢房,按阳老的生平简历,展出不同时期的照片、绘画和实物,堂屋正面挂着一幅授予阳老“人民艺术家”证书时的照片。因潮湿和空气流通差,很多照片都陈旧了。我们自助参观了整个故居,了解到阳老艺术人生的心路历程。珍贵的是在村子的中心广场,为这位人民艺术家树了一尊青铜雕像,犹如老人家对艺术的丹心永灿。

更令我好奇的是,这里的张家村竟然是傩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三,这里是一个指定的节庆点,展示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面具、戏剧等傩文化艺术。我们想去参观傩文化展馆,不巧正逢端午节放假,展馆大门紧闭。热心的桂林朋友按门上公布的电话号码,联系上村支部书记。村支书是个退伍军人,他很快赶来接待我们,领着大家观看了傩文化的照片、道具、服饰和一些文创产品。

支部书记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张家村有数百年的历史,一直传承着傩舞的习俗,代代相传至今,经久不衰。傩舞是集歌舞祭祀为一体的民间民俗艺术活动,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贵的是,张家村的傩文化自成体系,如今仍保存着以双傩笛主奏、堂鼓与陶鼓协奏的傩乐谱36部上百首,古老习俗的“跳神”音乐和傩面具。这些神灵、仙化、传奇化的英雄人物表演,这种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和佑民安康的精神追求,表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形式。

近些年来,国内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亲身体验。其实吸引人的不是民宿,而是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文化。选择民宿的人群大多数也是因为民宿主人的一份情怀,所以做文化、做特色才是做好民宿的真谛。和舍成功地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持古村落原有格局和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在装修风格上坚持新中式古典的延伸,每间房间都有大落地窗,窗外的青山绿树、湖光水色,尽收眼底。这种文化与山水相融合的生态环境,彰显出和舍过人的魅力。

在村道上,我们缓缓地前行,有充裕的时间,观赏这新乡村的风景,听听村巷小谈的趣闻,体味民间风俗、人情物事。我访问一位闲坐在大树下乘凉的老太太:“老人家,如今生活过得如何?”她笑呵呵地回答:“过得好着呢!”接着又沉着脸说:“只是疫情期间,游客少了,装修好的大房子,租不出去啊!”经细问,原来她家有两套房,前些年花钱装修了一套,出租给外地游客度假居住,增加不少收入。现在游客少了,租不出去。老人家还邀请我们去看看她的出租房。一栋三层楼房,五个房间,装修精良,各种家具家电齐备。同行的桂林朋友告诉我们,全村几乎每家都有这样的出租房,村民通过开民宿旅社、餐馆、商店、酒吧以及房屋出租,在家就能实现就业,收入不菲。

“一个民宿带动一个乡村的发展”这是坊间对当下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民宿的评价。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有规划、有创意的发展民宿旅游业,无疑是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很多地方以“乡村振兴”为引擎,把“农村旅游”作为重要一环,有力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舍的老板娘,审时度势,勇当乡村经济发展的“标配”,这不得不说是明智之举、善良之为。

临离开和舍的那天清晨,和朋友结伴,沿桃花湾畔的小道散步。昨晚下了一场大雨,芦笛山下如洗过一般,树木青翠欲滴。江水依然清澈碧绿,晨曦爱抚地将她的金色光辉铺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天,仍蓝得自如,蓝得幽深,蓝得冥远。早起的人们,沿着山道小跑或散步。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一个小岛,岛上有座小楼,我们踏过几个露出水面的石墩,登上小岛,原来这是游船、竹筏售票处,岛的四周停着许多游艇和竹筏。可惜售票员还没上班,否则我们也想荡起双桨,游乐一番。

在芦笛公园入囗处,立有个宣传栏,走近细看,原来是芦笛三村的简介。芦笛三村是桂林市秀峰区甲山街道桥头行政村下辖的庙门前村、张家村、鲁家村三个自然村的合称。芦笛三村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近年来,注重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名村,秉承桂北民居风格,突出“拙、朴、土、俗”的乡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生态互补,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古色古香、独具特色的有着桂北民居风格的青瓦泥色房屋,村民的房子成了“香饽饽”,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芦笛三村正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看完简介,我的心情格外兴奋,晨风拂面,思绪万千。芦笛三村的村民,善良而纯朴,镇定而自信,多情而勇敢。他们用勤劳双手和聪明智慧,描绘着新时代乡村的新风貌。

芦笛岩,这片早已开辟的旅游胜地,曾名扬天下。而如今新开发的芦笛民宿新区,也许尚未为世人所知,但今天她已在人们面前显露出独特的风姿。噢,这不正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不管沉默多久,也不会被埋没,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总有一天她会被人们发现,于是便认识了她本身的价值。

和舍,我们还会结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