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影共生·光映未来”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举行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电影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广播电视局与重庆永川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6月26日至29日在重庆永川举行。本届电影周以“科影共生·光映未来”为主题,涵盖开幕式、影视科创展览、主题沙龙、全国大学生48小时虚拟制作大赛决赛、大师讲堂、青年影人扶持计划、电影项目创投座谈会、科技电影展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6月26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由重庆市永川区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建的“西部电影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双方将共同开展电影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标准制定、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致力推动永川影视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同时,永川区还联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国内首个科技影视数字技术与服务平台——“科技影视数字资产平台”。该平台建设将通过云计算、计算机视觉(CV)、计算机图形学(CG)、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对电影数字资产的采集、存储、编辑、分发、交易等进行全流程高效管理,并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区块链”技术实现分布式溯源追踪,为行业提供安全可控的数字资产共享和交易服务。
开幕式上,揭晓了首届电影金数字荣誉,电影《长空之王》虚拟拍摄项目等23家企业或项目获得年度杰出自主研发技术、技术创新应用和杰出视觉效果荣誉。金数字荣誉推荐旨在推动电影先进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积极发现并推广产业战略性新兴技术,加强电影科技在视听影像领域的融合提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助力电影强国建设。
6月27日,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四场行业主题沙龙举行。活动分别聚焦“科技创新赋能影视产业”“虚拟制作与电影工业升级”及“AIGC与影视元宇宙产教融合发展”等热门话题,邀请业界专家和从业者共同展望科技+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其中,在“科技创新赋能影视产业”沙龙的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谈到,人工智能带动电影行业进入3.0时代。虽然科技给电影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与改变,但他依然相信,AI和科技并不能替代影视创作。创作者有独特的灵魂,而AI更多还是在降本、增质、增效层面,为影视行业提供重要的数字资产加持。导演霍廷霄表示,作为电影美术创作从业者,自己在看到AI作品之后也一度产生了很多的自我“怀疑”。如今AI已经能够完成符合美学定位的作品,基于好的IP,创作在科技的辅助下可能变得越来越快捷和轻松。“未来创作者拥抱这个技术,尤其对我们视觉创作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好事。新的技术对未来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发展一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AIGC与影视元宇宙产教融合发展”行业沙龙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将影视在高新技术推动下呈现的趋势概括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他认为,这些变化虽然为电影电视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同时也需要我们在热运行下保持冷思考,“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人类本身的情感和审美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要借助AI,在相互和谐中保持电影工业更加健康和繁荣的发展。”
6月28日,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影视科技大师讲堂”系列活动在永川举行。《封神三部曲》《异人之下》剪辑师黄烁,《长空之王》编剧、导演刘晓世,《封神三部曲》特种拍摄指导郭晨,香港喜剧导演李力持,《长津湖》《满江红》视效制作公司天工异彩副总经理周辉等影视从业者,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分享了他们的创作经历与感悟。
《长空之王》在本届重庆科技电影周“金数字”荣誉推荐中获得多项表彰。作为编剧、导演,刘晓世在现场分享了科技进步对于电影创作的影响。他透露,自己过去一年和相关专家做过交流,也尝试使用了一些人工智能工具:“我自己的体会是这些工具到今天还不足以影响我们的创作,尤其是前端的创作。它只能完成辅助的分析手段,无法提供思想、美学。”刘晓世认为,电影创作者在当下要做的是驾驭技术、应用工具。电影工作者要在内容和创作方法上保持与时俱进,拍摄观众爱看而不是自娱自乐的电影。要努力去了解观众的需求,从选题、表现形式、话题性甚至发行放映的手段上推陈出新,探索全流程的所有的可能性。
李力持则从创作理念角度,分享了他对喜剧创作的期待。他认为,喜剧绝非大家想象中的“嘻嘻哈哈”,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者都足够重视才能拍得下去。接下来,他会继续通过自己的培训班培养新人,也期待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电影、中国喜剧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