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视剧《海天雄鹰》: 打开中国航母舰载机叙事通道
来源:文艺报 | 康 伟  2024年07月05日07:59

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牵动亿万国人的心,但绝大多数人对这一无比“硬核”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航母故事特别是细节的了解应该不多。因此,以电视剧的形式来艺术地呈现中国航母的故事,既令人期待,又充满挑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工作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朱秀海编剧,刘家成执导,朱亚文、侯勇、李幼斌、杜淳领衔主演的国内首部航母舰载机题材军旅剧《海天雄鹰》,在这方面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创造,在向海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语境中书写下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从题材来看,《海天雄鹰》带有揭秘性的叙说将关于航母特别是航母舰载机的方方面面,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犹如打开了一本航母舰载机的“百科全书”。这是全剧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普通观众对航母、航母舰载机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宏大的想象,但对于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

《海天雄鹰》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舰载机部队的诞生为叙事线,围绕这条主线,将舰载机部队涉及的各个维度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特别是人(飞行员)、机(舰载机)、索(阻拦索,帮助舰载机在航母上停下来)、灯(光学助降系统,辅助飞行员准确找到航母落点)的每一个环节的表达,都一次次拉近了观众与航母和舰载机的距离。《海天雄鹰》以极具创造性的艺术手段,生动讲述了由来自空军、海军的王牌飞行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载机试验试飞大队一次次充满极大风险甚至是生命危险的训练的故事。

电视剧通过对秦大地、谢振宇、余涛等进行陆地机场上舰艏起飞、着舰、挂索、逃逸复飞等模拟训练,海上寻舰、着舰、挂索、逃逸复飞等实战训练,以及对“隼式飞行”“鹞式飞行”等飞行技术的生动展现,揭开了航母和舰载机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看个明白。另外,舰载机的攻关团队既有空军、海军力量,也有中航、中船的地方力量;既有王牌飞行员,也有专业的心理支援医生,特别是关于心理支援对处于高风险中的飞行员的重要作用的表现,出乎观众的意料。总之,看了《海天雄鹰》,航母和舰载机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它打开了国人参与中国航母叙事、舰载机叙事的通道。

秦大地、谢振宇、余涛等舰载机飞行员那一次次令人屏住呼吸、揪心共情、心潮澎湃的飞行动作,并不是纯粹的“技术流”奇观,而是进一步带领观众进入崇高美的审美境界。之所以带给观众崇高美的审美体验,是因为包括舰载机在内的中国航母本身就是大国重器,更是因为“海天雄鹰”的军魂国魂,同时也因为该剧与中国向海图强、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合拍。《海天雄鹰》中崇高美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它是一曲时代精神的颂歌,一首“海天雄鹰”的赞歌。舰载机试验试飞大队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组建、训练的,可以说每一步、每一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危险,而最大的危险则是不知道会存在什么危险。令人震撼的是,海军副司令员衣振邦在训练开始前,首先是去海边的磨盘山找好将来官兵万一不幸牺牲后安葬的地方,并将磨盘山改为英雄山,还带头给自己划了块长眠的地方。

试验试飞大队成立仪式的第一个环节,是播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牺牲的试验试飞飞行员的视频,这是对英雄的致敬。飞行员们不仅不怕牺牲,而且争当第一试飞员去主动争取第一个直面牺牲。特别是在舰艏起飞时突然出现的迎面撞墙视觉错误和由隼式飞行减速着舰改为鹞式飞行高速撞击着舰的重大考验面前,秦大地、谢振宇、余涛等都想方设法主动请战。

后来,成长为海军航空大学舰载机飞行学院院长的康延成,在为新一代飞行员做飞行示范时,为了挽救与鸟群相撞坠落的战斗机而牺牲。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军人身上,也体现在了地方专家的身上。中航的梁总因为突发心梗,牺牲在试验试飞取得最后成功的时刻。

舰载机试验试飞科技含量极高,仅靠牺牲、奉献和热情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海天雄鹰》在礼赞英雄精神的同时,生动彰显了科学精神。虽然随时都可能牺牲,但牺牲不是目的,而是要战胜牺牲,保住飞机,完成试验,得到数据和经验,最大程度减少后面飞行员的牺牲。

谢振宇、余涛之所以坚决要求以看似超乎想象、有悖一般操作规则的鹞式飞行取代看似安全、符合传统惯例的隼式飞行着舰,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建立在各种数据分析、资料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拿出的着舰程序,成为试验试飞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作为隼式飞行坚定推动者、鹞式飞行坚决反对者的秦大地,在发现问题之后,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进一步探索研究实践后,将鹞式飞行作为着舰规程。

当训练从陆地试验场转向航母后,鹞式飞行如何找到合适的攻角,也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获得解决的。而作为决策者的衣振邦,特别注重试验试飞的数据、经验和中航、中船地方专家的科学意见。剧中将心理支援作为一门科学进行表现的探索,也令人耳目一新。

任何一项事业取得成功,关键在人。舰载机试验试飞的主角是军人,《海天雄鹰》成功地塑造了“海天雄鹰”人物群像。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融合了军旅叙事与生活叙事。军旅叙事凸显了军人的精气神,生活叙事凸显了他们的亲切感、立体感。一方面,全剧在历史与现实的勾连映照下展开具有深邃历史感的军旅叙事。全剧开场将时间设定在1965年,海军101团团长余兆年、飞行员吴惊天在中国近海与侵扰我领空的某国王牌飞行员战斗,余兆年将对手击落。他们在全剧中所占戏份不多,但他们身上特别是余兆年身上,那种骨子里的以“空中拼刺刀”精神为代表的军人肝胆、中国精神,充满强烈的感染力。

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衣振邦,曾经在三次飞机事故中转危为安的试验试飞大队领军人秦大地,棱角分明、极具个性的飞行员谢振宇,余兆年孙子、内敛持重的余涛,青春靓丽、直击人心的航母女兵夏初等军人形象,他们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有着符合人物定位、剧情逻辑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另一方面,全剧在家庭、爱情、亲情等维度展开具有情感温度的生活叙事。秦大地父亲瘫痪、儿子脑瘫,急需他在身边,而为了航母舰载机,他放弃转业地方的高薪,将照顾儿子的重任交给妻子乌晓;余涛的父亲在试飞中牺牲;谢振宇幼时父亲去世,母亲在他初三时也病逝;夏初被男友背叛……他们身上,都有着生活的重负和困境,都有着普通人的酸甜苦辣,但最终在部队、战友的帮助下,在自我的砥砺磨炼中,实现了历史使命与个体生命的融合。

因此,《海天雄鹰》的军旅叙事和生活叙事是交织在一起的,唯其如此,“海天雄鹰”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意象,更是既可敬又可感可亲可爱的存在。

全剧最后,夏初和柳妮娜带着孩子在海边眺望,孩子问夏初在听什么,夏初回答在听和平,每一声海浪都是和平的声响;紧接着一个镜头,谢振宇在航母上接受记者采访:中国近海任由他人肆意妄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剧终结于此,可谓意味深长,深刻表明了中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止戈为武,既是中国传统智慧,更是说给当下世界的箴言。

(作者系《中国艺术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