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做一个拿枪的诗人
来源:解放军报 | 胡世宗  2024年07月08日08:32

1962年7月,我应征入伍时背囊里就装着魏巍编选的《晋察冀诗抄》,其中收入了我喜爱的诗人陈辉的诗。18岁那年,我就把陈辉那首120多行的《为祖国而歌》背得滚瓜烂熟,也把他的名字铭刻在了记忆深处:“我/埋怨/我不是一个琴师/祖国呵/因为/我是属于你的/一个大手大脚的/劳动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深深地/爱你//我呵/却不能/像高唱马赛曲的歌手一样/在火热的阳光下/在那巴黎公社战斗的街垒旁/拨动六弦琴丝/让它吐出/震动世界的/人类的第一首/最美的歌曲/作为我/对你的祝词……”

陈辉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他是湖南常德人,1920年出生,17岁入党,18岁到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到晋察冀边区通讯社当记者。他能又快又好地写新闻通讯,也能写脍炙人口的诗歌。在采访中见到日本鬼子“三光政策”给老百姓造成的苦难,到处是母亲的哀号、婴儿的啼哭,房屋在燃烧,山河在呜咽,他的胸中充满了怒火。他不甘于只写诗文,坚决要求到第一线真刀真枪与敌人战斗。他的战友说:“你当了几年的记者,又是著名诗人,应该去办报、去写诗。”陈辉反驳道:“诗人必须是战士,不当战士哪能写出好诗!”战友说:“涞涿五区的斗争极为残酷,到那工作九死一生,接连有5位区委书记牺牲了。”陈辉挺起胸膛,斩钉截铁地说:“我愿意做第6位!”

陈辉终于如愿以偿来到战斗一线,担任涞涿区委书记、武工队政委。从抗日根据地到前线,从游击区到敌占区,生活和战斗环境越来越艰苦。他坚毅果敢,率队在林立的敌人碉堡群中展开斗争。1943年冬,他乔装换上日本鬼子的军装,跨上战马,带上通信员,巧妙骗过城门口严密警戒的日伪军,闯进涿州城执行特别任务。1944年夏,他带领武工队队员进入平汉路东的敌人心脏地区开展工作,以致10天里5次被敌人包围。他机智勇敢地带领着战士们冲出重围,并冒着枪林弹雨返回村庄,救出掉队的小战士,最终胳膊受伤,鲜血染红了衣衫。1944年冬,他写下一首首战斗诗歌,用蜡纸刻印了很多份,并通过往日本炮楼里送食品的人把油印诗带进炮楼,引起敌人一片惊慌。敌人悬赏千元大洋买他的人头,而涞涿地区的老百姓,则非常尊敬和爱护这位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神八路”。他的许多故事在老百姓中传开,他的许多唤醒民众、鼓舞人心的诗句也在老百姓里传诵。乡亲们主动为他报信、引路,一次次掩护他闯过难关。他在诗里写道:“祖国呵/你以爱情的乳浆/养育了我/而我/也将以我的血肉/守卫你啊//也许明天/我会倒下/也许/在砍杀之际/敌人的枪尖/戳穿了我的肚皮/也许吧/我将无言地死在绞架上/或者被敌人/投进狗场/看啊/那凶恶的狼狗/磨着牙尖/眼里吐出/绿色莹莹的光……”

陈辉曾在诗中设想了多种为国捐躯的场景,而他牺牲时的真实情景比所有设想的都更为壮烈。那是1945年2月8日,陈辉因重病未能与队伍一起去执行任务。他在通信员的搀扶下来到一个熟悉的农户家,却不幸被敌人包围了。当他要冲出房门时,两个日本特务拦腰抱住他,随即10多个敌人围拢上来。他已经来不及拔枪,便拉响了腰际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祖国呵/在敌人的屠刀下/我不会滴一滴眼泪/我高笑/因为呵/我——/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你的守卫者/他的生命/给你留下了一首/无比崇高的‘赞美词’/我高歌/祖国呵/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

我学生时代就以陈辉为榜样,对他的人和诗,都无比崇敬。我下定决心要像陈辉那样:做一个拿枪的诗人,做一个写诗的战士。我曾在新兵连的晚会上背诵陈辉的《为祖国而歌》,感动了战友们。到步兵连后,我努力学习陈辉,站岗放哨,刺杀投弹,吃苦耐劳,摸爬滚打。我也像陈辉那样,用诗歌描写战士的生活,抒发战士的情感。我把我的组诗《北国兵歌》用粉笔写到连队黑板报上,并发表在军内外报刊上。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夜晚:当兵刚半年,我的4首诗发表在军区的《前进报》上。连队在月光下的山坡上晚点名时,连长张洪亮拿着手电照着报纸念我的诗,并大声问全连同志,“胡世宗的诗写得好不好?”战友们齐声答,“好!”后来,我的创作得过多种奖励,但我仍觉得那晚连长点名时的队前表扬是对我最高的奖赏。我以陈辉为标杆当兵、写诗,竟然有幸在1965年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黑龙江边“东方第一哨”、在南海西沙永兴岛海防前沿、在重走长征路上、在大中小学邀请我去上思政课的课堂里,我无数次讲述抗日英雄陈辉的故事,并给大家背诵他用生命书写的诗《为祖国而歌》。但几十年来,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给陈辉烈士扫墓,要在他的墓旁背诵那首激励我穿上军装、影响了我大半辈子军旅生涯的诗作。这个想法终于在我81岁的时候变成现实。

2024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带着家人驱车奔赴河北涿州。在“高蓝的天空”下,我们走进涿州烈士陵园,为陈辉烈士墓敬献了花篮。特别是,我站在陈辉烈士墓旁,深情地背诵了我铭记了60多年的诗《为祖国而歌》:“我埋怨,我不是一个琴师……”那一刻,我仿佛是在替陈辉向世人倾诉着。我带去了196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陈辉诗集《十月的歌》,背诵了诗集中描写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抗战的短诗《回家去吧》。我还带去了我自己的诗集《为祖国而歌》。在陈辉烈士墓旁,我读了这本书的“后记”:“《为祖国而歌》是陈辉的代表作的标题。陈辉是我景仰的一位前辈诗人……他的诗,他的人,为我所崇拜。我是背着载有他的组诗《平原手记》、魏巍编的《晋察冀诗抄》参军的。他的人格和诗风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把我常常背诵给人听的陈辉的这首诗作的标题,作为我的书名。我觉得这书名与我所写的诗歌和我的心情是那么吻合。”

回味陈辉烈士的诗歌,让我深深感到,优秀的诗作就像海上航行时波涛汹涌中照亮前路的灯塔,就像给我们信心、勇气、力量的永不熄灭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