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星·回声】第二期:如何判断一篇文学作品的“位置”?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谭杰 野水  2024年07月26日11:04

“本周之星”已经走过第四个年头,四年来,我们推出了200多位“本周之星”,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从“40后”到“00后”,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有越来越多的作者成为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的忠实用户,通过“本周之星”栏目起飞、远航。

今年起,中国作家网新设“星·回声”栏目,旨在打破壁垒,让作者的声音更直接地被听到,让他们的疑问得到更细致的解答。我们将收集写作者的声音,每期挑选一个话题,邀请编辑、作家、评论家们答疑解惑,让孤独的写作之路上发出的呼喊得到关注和勉励。

——栏目主持:邓洁舲

【星·回声】第二期:如何判断一篇文学作品的“位置”?

读者提问:

Q1. 如何鉴别一篇小说的水平是否达到发表的质量?

Q2. 评判一篇成功作品的标准是取决于选材立意的新颖,情感的真挚,语言、技法的娴熟,思想的深邃,还是兼而有之?

Q3. 怎样将一篇散文写成上乘之作、独特之作,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艺术是相通的,我有时候是从音乐和美术的角度考虑怎么写散文。我想,每一篇散文或许都应该找到与之最相配的旋律和节奏,以及整体质感、色调,局部明暗、虚实。不知道这样是否可行。摸索中,不怕失败,但怕落入俗套。

Q4. 非科班,时而骄傲,时而自卑,骄傲时为自己写的文落泪,自卑时见名家名作自惭形秽。有时候自己明明写的是散文,他们说这是小说,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厉害,写了个“意识流”,他们说不是……对于文学理论知之甚少,纯凭读了些许的小说来当基础,纯凭爱好,未知何如。

Q5. 现在有些诗更像是散文,非常零碎,稀松平常,为什么还很吃香呢?

许多作者关心怎么判断作品是否达到杂志上稿要求,或者如何判断一个作品的水平,这是一个具体的诉求,其背后可能关系着如何培养一种判断作品在整个文学坐标系中位置的能力。本期我们邀请到谭杰、野水两位评论家、编辑,就这一问题作出思考和回应。

寻找文学作品的“位置”

谭杰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语言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其呈现也是丰富多元的。判断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主观的过程,有人注重突出思想主旨,有人侧重追求艺术技巧的丰富与创新,有人偏重文学接受……这些判断往往基于读者的经验学识、兴趣爱好、审美偏好等,呈现出多样性。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陈思和教授曾提出,判断好的文学作品的标准有两种:一是人性刻画的深度和人性所展示的丰富性。二是将本民族的语言发挥到最大的丰富性与包含性。从为“人”的内核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对优秀作品的共性进行了精炼概括。新时代文学更注重时代性、人民性,要体现出时代精神、历史视野、现实力量与审美意识,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是文学精品。

思想精深。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学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文学在审美表现中始终与社会生活、时代、现实相互渗透。优秀文学作品能够审视当下现实的广博内涵,反映历史时代的深刻贯穿,善于直面挖掘当下丰富的现实素材,塑造血肉鲜活的形象,发掘生命个体深微的精神世界。文学创作要以人为中心,深刻探究其思想内核。能够帮助人们多维度认识生活的不同侧面;能够使人勇于面对和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复杂性;能够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在文学想象世界中,创新人对时代现实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够增强人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进行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激励面向未来的信心和途径。

艺术精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文学作品是遵循美的规律,反映自然美、现实美、心灵美的艺术创造,主要通过语言修辞、情感和价值构建、叙事策略等创造出来。文学语言是一部作品质感和气脉的直接载体。《文心雕龙》提出,文学语言应“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作家对日常语言精心选择和提炼加工,形成具有个人风格、艺术魅力和审美内涵的文学语言,创造出有个人风格的文学想象。成熟的文学作品能够以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深邃意境,善于将灵动的想象融合到现实生活的书写之中,而不是给言之无物的空洞装饰上华丽的外表。同时,要符合生活逻辑,设计叙事脉络和情节线索,抓取生动的生活细节,完成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捕捉和深邃思考。

制作精良。阅读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可以发现,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容纳客观现实的驳杂万象、生命样态的鲜活丰满、精神世界的先锋表达上都有着优越独特的表现,大多都囊括了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情感的感染力,在合力下呈现高质量的效果,而非单一性。在艺术表现力上,内容与形式深度融合,追求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用细节真实、情感真挚、命运感人等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吸引力。比如鲁迅《药》中,对老栓买药前后取钱的动作、神态、环境的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封建统治时代背景下穷苦人的麻木和愚昧。文学作品要有厚重底蕴、独特风格,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不断创新形式内容,融合当下科技、媒体、网络的传播优势,吸纳人类智慧结晶,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地展现时代风貌和现实新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学写作是一段漫长的旅行,文学认知和艺术修养的养成也非一朝一夕。文学感知力和判断力需要经历漫长、踏实、多维度的写作经验和阅读实践的积累,在文学欣赏的共鸣中,找到文学作品的“位置”。

(谭杰,鲁迅文学院教研部副主任)

当我们在谈论一篇作品的水平位置时,到底在谈论些什么

野水

很多作者关心一个问题:怎么判断自己的作品是否达到杂志上稿要求,或者说如何判断一篇作品的水平?套用一个经典句式:当我们在谈论一篇作品的水平处于什么位置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对一篇作品评价的高低,与阅读者个人的文学素养和阅读体验有关系。职业编辑阅读后会清楚是否达到了其杂志或报刊的发表标准。

讨论一篇作品的位置,或者说作家的位置在哪里,那是要具体看参照系的。编辑们每天看稿,参照的是以往满足发表水平的稿子衡量来稿。是否具有独到的发现和洞察,是否构建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创造了独特的时代性人物,是否对已有的艺术范式形成冒犯和革命性的设计,是否建立起了自己的语言腔调和叙事格调等等,都是评判一篇作品是否成功的要素。具体而言,大路题材如果在主题上没有写出新意,在叙述上没有颠覆性手法是很难入编辑法眼的。而那些题材新颖少人涉猎的,即使在叙述上没有革命性突破,编辑们也会适当考虑,这是另外一种均衡。

如何鉴别一篇小说是否达到发表的质量,每个编辑的心中都会有一把尺子,即使这把尺子的刻度单位不同、尺码不一,但也会有一个公认的、有时很难用几句话说明的标准。不考虑作品发表的媒体平台,好的作品首先是语言上令人满意——很难讲一篇作品的语言很好而思想苍白。好的语言不是一天练就的,一定是经过了大量的优质阅读和文字锤炼才能达到的。好的语言应该符合汉语的完整性、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具备文采。在这个基础上,那些优秀作品的语言,都会指向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会在走向思想的路上选择应有的语言风格,假以时日,当然也会有很强的个人标识。你会在阅读和习练语言时不去注意作品的思想表达吗?显然不可能。也就是说,一篇语言很好的作品,一般来讲,它的思想性不会差到哪里去(表面华丽飞扬的空洞语言不在此列)。即使因为思想稍微浅薄而被编辑放弃,那也可能是和手头已经有的、其他艺术性思想性更好的作品相较而言。

评判一篇成功作品的标准是选材立意的新颖,还是情感的真挚,语言结构、技法的娴熟,或是文字深处思想的深邃,还是兼而有之?答案不言自明。就像一个功力深厚的武术大师,只有华丽的拳法和迅疾如风的套路而没有力量是不行的。他的臂力也许不及举重运动员,身体柔韧性不及体操运动员,但他能将短暂时间内需要的爆发力和速度都打出来,这就难得。说一篇作品的选材和立意新颖,我想有两层意思:一个是题材的独特性,写了其他作者没有触及的题材,这就占了先机;另一种是老树开新花,这就需要功夫了,没有一定的功夫很难写出新意。情感的真挚,不唯是针对散文,对小说里的人物保持足够的尊敬和热爱,就是作者情感真挚的首要表现。写的时候自己倾注了情感,作品中的人物也才会有情感。至于语言和技法,前文已经说到,作品深邃的思想,离不开好的语言的表现。一个竹编的器物,当它放在你面前传递出雅致的工艺美学气息时,你很难说它的做工(编织)是粗糙的——粗糙是不能达成精致的。

每一篇作品都应该找到与之最相配的语言风格,就像不同主题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也像一幅好的绘画,作者一定会考虑整体的质感和色调,局部的明暗与虚实。比如一篇短篇小说,明暗与虚实是要尽力掌握的技术手段。好的小说话不说尽,事不叙满,要留给人回味的余地。

如果说短篇小说是一个高地或一座山峰的话,那中篇小说就是一座山脉。山峰的横截面不是齐刷刷那种用快刀截出来的光滑的面,而是疙疙瘩瘩,有自己内在的细密纹路,你能从那些纹路里看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幽微之处。那些叙述、描写、对话、隐喻等散发出的文字信息,都会指向人物或孤独或自私或张扬或恐惧或冷漠或温馨的另一面。而一部中篇小说,时间和空间跨度更大一些,人物更多一些,事件也更多一些,它所展现的是那座山脉的立体地图,你能从中看到更多的信息。

同一篇作品,有的编辑会放在小说栏目,有的编辑会放在散文栏目,作者就会有疑惑了:小说与散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小说重故事建构,多叙述表达,是虚构的艺术;散文重自我意识,多描写表达,是非虚构艺术,散文的非虚构性更大地考验作者的认知,所以更讲究语言、情感和见地。但二者的共性还是发现、独创、新鲜、冒犯,提供或者刷新人们新的认知,提供新鲜陌生的疆域。

举例来说,鲁迅先生的《故乡》《祝福》为什么是小说?因为鲁迅不姓鲁,没有鲁镇这个具体地方,他也就当然不可能出生在鲁镇,在鲁四老爷家中暂住,有闰土和杨二嫂这样的玩伴和街邻。现在好多散文借鉴小说的手法,散文把小说的写法借鉴得多了,有可能看起来会像小说,这是大家比较困惑的原因。具体来说,我们在阅读中会发现,如果是写人的散文,与人物有关的事件一般是不连贯的,呈现片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没有内在的线索把它串联起来。但是小说里面的事件却是连贯的,它是围绕着一个人的事件,即使有跳跃性,也是将连贯性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是线性的。结尾方面,一般小说不像散文那样去总结性地结尾,小说的结尾是按事件的进展程度,按故事的走势,作者觉得该到哪儿结束就到哪儿。散文的结尾会有一些处理,为了表现一个设定的主题,你可能需要将发散的结尾再加工一下。

说到底,判断一篇文学作品的“位置”,要看你在什么范围内参照。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写作者,应该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首先应该和自己比,和自己以前的作品比,看看是否在语言表现、章法结构和思想性上有所提升。一个持续精进的写作者,他们必将不断地向前探索,向着更高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前进。

(野水,陕西省渭南市作协副主席,小说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