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唐诗回到唐朝” 陈尚君40余年心血之作,超1800万字《唐五代诗全编》首发
《唐五代诗全编》共50册1225卷。 陈尚君。 (均上海古籍出版社供图) 制图:冯晓瑜
一个人、40余年学术长跑、超1800万字超大型唐诗总集文献——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唐诗文献研究专家陈尚君编纂的《唐五代诗全编》,8月15日在上海书展首发。全书首次公开亮相,共50册1225卷,惊人的体量和浓厚的学术气息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人生短暂,能做成一两件有价值的事便是很大的幸运。我一直在等这一天。”首发式现场,陈尚君引用罗隐的诗句自况:“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他认为,个人置于时代之中,十分渺小,但如果个人能够跟着时代的节拍,努力前行,得到时代的承认,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之一。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个人完成的篇幅最大的一部书,“虽说是文献整理,其实基本上是新内容。而一个人完成如此大的著作,不假手于人,所有关于编纂、研究唐诗文献的甘苦、喜怒哀乐,都由一个人来体会、玩味,也是人生一次特殊的体验。”陈尚君向记者坦言,作为40余年唐诗研究总结性著作,《唐五代诗全编》是对他个人能力的极限挑战,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365天几乎全年无休。如此心血的付出,为了结自己的一个心愿——“让唐诗回到唐朝”。
光华楼27楼那盏灯总是亮到深夜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陈尚君在将唐诗的基本文献和清编《全唐诗》做比对时,发现了前人在汇集、整理唐诗时,考订粗率,且还有大量的文献没有用到,以至《全唐诗》失收、误收、作者小传缺误、诗歌录文讹误等问题比比皆是,这让他认识到全面而细致地重新整理唐诗,向人们提供一部可靠的、令人信服的唐诗集成性文献的重要性。
此后,陈尚君埋首典籍,一直从事唐五代文献的考索、补订及纂辑工作,一做就是40多年。他汇辑唐五代时期的全部诗歌,力求穷尽目前可见的一切文献与考订成果,老吏断案般对这些唐诗进行逐首的甄辨、考订与校勘,将唐诗这一影响中国文化最深的文学形式更清晰、更准确地传递给国人,宏观、多元、立体地展现出唐代社会多元面貌。
“陈老师的办公室在光华楼27楼,那盏灯总是亮到深夜。”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说,“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学人坚守本心,坚持不懈,究竟可以将学问拓展到怎样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这其中蕴含的精神足以激励广大学子勇攀高峰、续传薪火。”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透露,《唐五代诗全编》从筹备出版到正式出版中间经历了12年。其中,仅编校阶段就持续了将近4年,前前后后参与的编辑、校对、美编等有20余人,这在该出版社的60多年历史上首屈一指。“自2020年10月交稿以来,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跟出版社开会,编校人员非常认真,不断就文本、逻辑、传统典故等提出问题,让我来解答。虽然他们年纪比我轻,但是我感觉自己是小学生。”陈尚君用古籍校勘学上的一个概念“仇雠相对”来形容与出版社之间审读、确认往复数四的体验。也正是这段时间,他体会到何为古籍出版“高峰”。
以学术长跑构建超大型唐诗文本资料库
“《唐五代诗全编》的出版,实现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将极大丰富今人对唐诗产生、传播生态的认识,也为人们深入探索唐文明精华提供丰厚可靠的信息。”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说。
“清编《全唐诗》成书以后的几百年中,唐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就一直在对《全唐诗》进行补充和修订,也一直盼望着有一部全新的唐诗总集出现。陈尚君四十年来孜孜以求,穷尽了宋代以来累编唐诗的各种文献,通过个人的学术长跑构建了一个超大型唐诗文本资料库,完成了几代学人的心愿。”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看来,《唐五代诗全编》努力“回到唐人立场”,刻意“求全、求真、求是”,集唐诗辑考之大成,为当代古籍整理树立了新标杆,提供了新典范。“而复旦大学给予学者宽容而自由的学术环境,上海古籍出版社坚持十余年打造精品,这亦体现了上海文化的有容乃大、包容理解,守护传统、礼敬人才的优秀品格。”
“我尽了最大的努力,竭尽所能做到最好。”陈尚君说,书面世以后,最重要的是接受专业学者与读者的审阅,不断听取意见。“我已经73岁了,希望有生之年还有机会对这部书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