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先生在当代:科技升格与文学转型 》
《赛先生在当代:科技升格与文学转型 》
作者:李静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ISBN:9787807684763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考察当代中国文学与科学的互动关系,关注文学如何因应时代新变、更新自身、发挥能量,并借此考察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与精神文化。具体考察时段为“赛先生”地位迅速上升的两个时期,亦即科学技术摆脱“又红又专”的框架之后,迅速“升格”(即地位升级)的两个时期,分别是由“文革”向“改革”过渡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及2016年以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两个时段当然有着诸多不同,但之所以能并置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科学技术不再完全受到阶级斗争与意识形态紧身衣的制约,反而因其被制约的历史获取了更高的合法性与自主性。其发展路径恢复了常态化积累的方式,越来越职业化,将绝大多数普通人摒除于专业领域之外。科技如出笼猛兽,在这四五十年间快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世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科学技术逐渐上升为第一生产力,此时的文学叙事参与了科学/改革合法性的建构,充当了科学合法性的“说服者”。文学叙事也触及一些反思性范畴,显示出游离于时代之流之外的若干思考。在游说与游离之间,这一过渡时期的文学特质得以更多彰显。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共识”下,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世界加速巨变。这就涉及本书考察的第二个时段。2016年是所谓人工智能元年,在数码文明转型的时代中,科技的重要性已不再需要文学的“游说”,更多时候,文学扮演着适应者与质疑者的角色。在上一时期获取独立地位的科幻文类,在这一时期逐渐代表了“一种高密度的现实主义”。中国科幻创作与研究渐成新显学,与此同时,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变化。在进行中的文学经验里,“赛先生”敞开为人文研究的重要对象。
“赛先生”在变身“赛同志”之后,经历了革命的全方位洗礼,继而又融入国家意志、资本驱动、发展主义的逻辑链条之中,见证了当下的文明转型。文学应时而变,不变的则是它的创造力与反思精神,以及向多数人敞开的参与权。在此意义上,讲述科学故事是极为重要的文化事项,当代文学的科学叙事中不只凝结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更关联着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难题。
作者简介
李静,1989年生,山西长治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980年代以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批评。 已出版《更新自我:当代文化现象中的个体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版),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读书》等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文联第七届“啄木鸟杯”优秀文艺评论(2022)等荣誉。
目录
序言 赛先生:当代中国人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钱理群)
导论 “文学中国”遭遇“赛先生”之后
一、走出实验室:“科学”的社会化
二、“情动于中”:科学故事在述说什么?
三、“现代文化的不安定层”:一种文学生存论
四、赛先生升格运动与文学转型
上篇 历史转轨中的“赛先生”:文学的“游说”与“游离”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文化与科学话语的复杂张力——以蒋子龙的工业题材小说为例(1975—1982)
一、历史与文学的转轨:“老干部”变身“新人”
二、三种工作法:“管理科学”“关系学”与投机主义的旋涡
三、难以同行的“赛先生”与“德先生”:过渡时期的干群关系
小结:“老干部”叙事的背面:“老工人”退场
第二章 “科学家英雄”的诞生及其后果——论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一、“爱”与“美”的主体抒情机制
二、改写“又红又专”:“政治感”的变迁与“知识人”的诞生
三、从“珠峰”到“人间”:“成功学”叙述的现实危机
小结:“赛先生”升格与“知识”降格
第三章 “救救孩子”变奏曲——新时期初期教育题材书写的构造与限度
一、“治病救人”的“阅读疗法”
二、叶圣陶的“救救孩子”与《中国青年》的思想讨论
三、“分母”的命运:知识与道德的分离
小结:“爱的教育”如何可能:反思启蒙进化史观
第四章 制造“未来”——论历史转折中的科幻畅销书《小灵通漫游未来》
一、“未来”从何来?
二、物质还是精神:“未来”怎样书写?
三、用“未来”发明历史与现实
小结:重启科技书写的社会性向度
第五章 当代中国语境下“科幻”概念的生成——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科文之争”为个案
一、三种叙述模式与再考察的必要性
二、记忆的空白:“属科派”的观点及其逻辑
三、如何认识“自由度”:社会主义文化转轨中的科幻
小结:想象融合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共同文化”
下篇 从“赛先生”到赛博格:文明转型与文学创造
第六章 认知媒介与想象力政治——作为“新显学”的中国科幻研究
一、新显学的诞生
二、当代中国的“科技”及其文学形式
三、认知媒介与想象力政治
小结:科幻文学的文明意义
第七章 赛博时代的创造力——近年诗歌创作中的机器拟人与人拟机器
引言 当代语言经验与二元论的失效
一、她们“是人类的姿态”
二、“人拟机器”的反讽:以创造的方式复制
三、在新的“创造力”面前:数据主义、超人文主义与解放潜能
小结:重启“创造力”的现实感与政治性
第八章 当代“诗意生活”的生产原理——解读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的文化症候
一、机器化与诗歌的美学补偿
二、夜晚:场景化与生活方式的发明
三、听觉:亲密感与本真性拜物教
四、情绪:倦怠社会的语言休憩术
五、植物:当代人格的极致想象
小结:诗意之归宿,消费或生产?
第九章 互联网世代的文学生活与主体塑造——以弹幕版四大名著的接受为个案
一、卷入“信息流”的文化读写
二、电子社群的“口头语言”
三、神经元趣味与创造力的“体制化”
小结:“电子人”的再生产
第十章 “互联网鲁迅”——现代经典的后现代命运
一、人人皆可“鲁迅说”:经典的“数字化生存”
二、“闰土”的赛博分身与“故乡”的新媒体再现
三、说唱版《野草》:文学传统的“新感性”
小结:互联网需要经典
注 释
后记 祛魅时代的人文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