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跟着作家看临潭”采风作品—— 刚杰•索木东:村落史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刚杰•索木东  2024年09月23日08:13

银匠简史

一座火炉,一盏油灯,一方砧子

陪着一位沉默寡言的银匠

便是长长的一生——

即便是在雪夜沉寂的冷月下

也难以听清,精致的小锤和錾子

如何叩响,银子薄薄的内心

被称为姑爷的那个老银匠已经故去多年了

他曾给洮河两岸的三格毛女子

认真打造过长辫上成串的阿隆银钱

也给邻村的洮州娘娘,用心錾出

成套的凤头簪子,秋叶别子,鞋扣,领花

和十二个银元才够分量的实杆儿镯子

据说,祖上最得意的银器

就是给卓尼土司,打了一副雕花马鞍

作为敬奉王朝的贵重贡礼

母亲已经很多年不佩戴银饰了

我左手无名指上的三道环传统戒指

却是先父赠予的成年大礼——

细丝绞成的麻花外圈

錾满八宝的手箍主体

早已被三十年的温润岁月

磨光了所有的纹路

一如棱角渐平的余生

端阳简史

被称作新城的明代卫城,老派,破旧

农历逢一就是一营。曾在南门内外

买过镰刀,抓过猪娃,粜过粮食

听闻过河水流淌走了的仇杀和血痕

最后一次驻足,是和外公一起

贱卖掉那头老态龙钟的白色犏牛

徐达,胡大海,朱沐英,常遇春……

这些远征西北的十八位将领

坐落在古洮州的沟沟岔岔里

被尊为龙神,呼风唤雨,有求必应

檀木的雕像都是红脸长须的相近面容

——五月初五的龙神赛事

才能打破井然有序的朝堂排位

那些破旧的庙宇,接受香火

匾额,披红,和洁白的哈达

庇佑着这块土地上,曾经繁衍生息的

西羌,番戎,图博特,唃厮啰,吐谷浑

和六百年前驻军屯边的江淮移民

不远处的卓尼普,百年前出生的老者

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动荡和多舛

在他精彩而苍凉的一生中,留下了

谋生的针灸,线装的册页,幸福的晚年

和终其一生都没能说完的古今

丰满的夏日,青稞已经抽出了

漫山遍野的谷穗。长长的麦芒上

挂满可以明目的晶莹露水

几个宵小之辈,乘着夜色

撬开邻家的庭院,也就撬开了

古老的村庄,无比厚道的心

画匠简史

洮州一带的村庄,最早的时候

泾渭分明——

山顶插箭祈福的是当地的土著

他们的祖上,可能来自西戎、古羌

图博特、吐谷浑、或者唃厮啰

求一幅佛像得去卓尼大寺

绘制唐卡和捏塑酥油花

都是密不外传的高超技艺

膜拜徐达、沐英和常遇春的人

是屯军的后代。他们翻山越岭

朝觐隐藏在山坳里的十八位龙神

开疆裂土远征西北的明朝元勋

需要民间画匠,仔细绘制出

威武庄严的样子

周而复始的古老村落里

他们串门,提亲,结为兄弟

互相顶礼着形色各异的家神

心灵手巧的画匠,也就融通了

唐卡绘法,壁画技能,和水墨的写意

——他们,和他们供奉的英雄

慢慢开始,长得雷同

很久以前的冬日,不事稼穑的老学究

终于放下线装书本和读书人的脸面

几只画笔,一包银针,半盒艾绒

走街串巷,养家糊口,斯文扫地

画风古拙的眉宇间,多了几分沉郁

建房立柱和雕梁画栋

是分家立户才能得逢的大事

画匠的营生,更多来自逝者的棺椁

涂红描金的告别,才是普罗大众

需要经常面对的人间原色

夏天终于来临。学艺归来的格桑才让

兴办起了一家门庭若市的艺术学校

享誉四邻八乡的那个画匠已经十分苍老了

他用水粉点就的那朵牡丹

在岁月深处,以华贵的样子怒放

冶海简史

明代开始的那场大雾尚未散去

盛开在金盏菊里的庙花山

十七家农户已经迁往山脚下了

来自南国的花卉和纱巾一起摇曳

翻过一道山梁,阿玛周措

或者冶海,再次露出安谧的笑容

开农家乐的赵闹格曼刚满二十

对着镜头谈笑风生

乡音里的普通话就有了时代的面容

古老的木车轮毂高悬在墙上

簸箕,背篓,木杈,和生锈的犁头

挂在墙上,就可以勾勒出

一幅遥远的稼穑记忆了

一湾溪水的池沟村人来人往

突然想起一个远方的朋友

淅沥的微雨,就落了下来

【刚杰·索木东,藏族,又名来鑫华,甘肃卓尼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发表有大量诗歌、散文、评论、小说,作品入选数十个选本,译成多种文字。著有诗集《故乡是甘南》。现任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