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天凉了,诗正暖 ​——古诗词里品秋天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高 昌  2024年10月29日07:52

秋天是一叶舟,载满回忆;秋天是一盏酒,注满深情;秋天是一件蓑衣,为心灵遮挡风雨;秋天是一根钓竿,钓出光阴深处漫游的诗情画意;秋天是一个博大深远的苍茫背景,为诗词世界衬托出清丽的生趣、淡远的幽情、脱俗的意境、空灵的气韵……

秋天明丽而美好、宁静而深沉,有凋零的悲凉、飘落的伤感,也有成熟的欣慰、丰收的喜悦。在这枫叶流丹、菊桂飘香的时刻,我邀请读者朋友共同换上一双诗词的眼睛,随古代诗人一起去品味秋天、感受秋天、欣赏秋天、发现秋天。

我首先想起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这首意境清丽、句式潇洒的悲秋名作,被称为“三五七言诗”的起源。试想,秋月皎皎,秋风飒飒,落叶飘飘,寒鸦凄凄,那种凄清苍茫的感情氛围、那份复杂微妙的内心隐秘,令人不由得和李谪仙一同发出那声“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悲怆感喟。

秋风秋月特别容易唤起思乡怀远的绵邈情思。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也是这样有感而发的作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归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起,乡愁生,诗人没有用什么复杂的技巧,只是朴素地描述了动作和心理细节,便把沉郁的秋思表现得意味无穷。

古代诗人写到秋天,常常喜欢采用冷色调的笔墨。唐代的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绩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昌龄说“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宋代的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辛弃疾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李清照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最典型的就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篇作品有“秋思之祖”的美誉,作者描写了离乡游子徘徊在秋日黄昏里的愁苦心境,特别是开头的九个名词,平静地罗列出一幅古道羁旅的凄凉图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动声色地传递出一缕缕跨越时空的古老叹息。元代白朴也有一首散曲《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同样是描写秋日黄昏的景象,但这篇作品影响力远不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白朴的《天净沙·秋》把萧瑟与明丽的色调混合在一起,青绿红白黄俱备,但并列的名词之间缺少一条线将其有机串联,各色交杂、淡而无序,未能抒发出个性化的细腻体察。用白朴来反观马致远,更能感受到马致远笔下那种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人物的悲凉氛围,以及那种心绪、风物、季节浑然圆融的韵致。

自古而来,悲秋、叹秋的情绪弥漫在诗人的字里行间,但是爱秋、赏秋的激越歌吟也是他们笔下的另外一重境界。宋代诗人杨万里漫步秋池,看到盛开的红荷虽已凋落,可是小小的荷叶又顽强地重新生长了出来,他认为肃然的秋气未必会让人悲伤,轻微的寒意反而正是宜人的气候,于是独开机杼地写道:“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短短四句,为人们看待秋天提供了一个生机旺盛、乐观昂扬的新视角。

豁达开朗的诗人还喜欢把秋与春进行比较。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戎昱说“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他们各自用多情的笔墨挥洒温暖和浪漫,不约而同地为秋日点赞。其中对秋天最著名、最有力的赞美,我认为出自唐代刘禹锡笔下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断然反驳了那些悲秋的老调子,充满激情地展现出白鹤高翔、天朗气清的一片雄浑气象。

说到咏秋诗,我发现古代诗人很喜欢用《秋夕》命题作诗。例如,唐代的窦巩说:“护霜云映月朦胧,乌鹊争飞井上桐。半夜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五代的崔道融说:“自怜三十未西游,傍水寻山过却秋。一夜雨声多少事,不思量尽到心头。”北宋的文彦博说:“独诵潘郎秋兴赋,闲吟谢守怨情诗。风摇红树啼螀急,月照绿窗清漏迟。”素负盛名的《秋夕》,则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笔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写得含蓄散淡,荡漾着一股脱俗的清幽之气。诗中的轻罗小扇是一个特别有季节感的意象。因为天气已经凉如水了,扇子应该被收藏起来了,所以秋扇常常和冷落孤寂有着关联意义。不过,杜牧笔下的这把秋扇,因为添加了扑流萤的动态描写,增添了一份顽皮灵动的少女情态,也为含蓄蕴藉的冷清涂抹上一缕耐人寻味的暖色。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也有版本写作“坐看牵牛织女星”。究竟是“坐看”还是“卧看”,从宋代开始就聚讼不休,成为千古之谜。就我个人理解而言,宫里的女孩规矩会多些,条件也好些,不会随地而坐,还是要讲究一点,应该会摆上相应的卧具。“卧看”比“坐看”更风雅,“看”的时间更久,意态也更慵懒些。所以,我本人愿意给“卧看”投一个赞成票。

古诗里的秋天,有许多符号化的特定意象。比如金菊、丹枫、丹桂、雁阵、黄叶、残荷、青霜等,都已成为咏秋古诗中的“精神标识”。东晋的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北朝的沈约说“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唐代的刘希夷说“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宋代的苏轼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元代的黄公望说“莫嫌寂历空山道,隔岸丹枫刺眼明”,清代的黄景仁说“肃肃穿云缝,是无情一天冷雁,将秋来送”……秋的边界是如此辽阔,诗是俊美的风景线;秋的天空是如此高远,诗是轻盈的金翅膀。想到秋天,就想到“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的许多风雅往事。秋把冷与暖、衰与荣、梦和醒、坚持与舍弃、憔悴与勃发、浓烈与恬淡等多种含蕴注入诗词世界,带来生命的激情、审美的灵思、喷薄的想象……

人工智能的时代,心却不能格式化、物质化、工具化。秋风秋月下,读一读这些穿越千古的名诗名句,让我们的内心平添一份优雅和浪漫。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天凉了,诗正暖,所以要好好珍惜。